管理孩子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最近,有个话题上了知乎热门:到了睡觉的时间,孩子作业还没有完成,你会让孩子熬夜做完作业吗?选择作业孩子休息不好,选择睡眠孩子作业完成不了,第二天还会堆积更多作业!这“一盘死棋”怎么解?今天这篇文章作者提出的新角度,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开学一个多月,关于老母亲陪作业的故事、段子已经满天飞。孩子依然是那些问题,要么爱玩,拖延作业;要么写起来非常慢,不盯着就做不完;还有的写起作业就各种名堂,得跟着斗智斗勇。
各式各样的问题,能用的招数都用了,甚至打了骂了,孩子依然老样子,如何是好?
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心里有数
你可能会说,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啊。其实,养成好习惯不难的,孩子也不傻,他可以做做表面功夫,每天定点定量学习,但就不往心里去。
所以,关键问题是,怎样让孩子对学习真正上心?
我们常说孩子要自觉,自主,说的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管理就是心里有数,他知道自己的作业有多少,要写多久,已经完成多少,还需要多久,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会,这就是自主状态了。
这种情况下,就算不是一放学就写作业,玩一会儿再写也没问题。每天学多久也无需规定,孩子会根据作业和自己的状况进行评估,自行安排时间。
这时,管理时间只是表象,自我认知和评估是内核。孩子管理的不是他的时间,而是自己的学习状态。
自我认知是自我管理的基础
父母要做孩子的“探照灯”
孩子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是从很小就开始发展的。父母多疼爱、多鼓励,同时高要求并坚持执行,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语言对话能让孩子形成自我概念。
孩子的自我认知需要语言来发展。
孩子认知水平很有限,做一件事自己是个什么状态,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都不是很清楚。这就需要我们来当“探照灯”,经常给些提示让孩子关注到自己的状态,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把这样的思维和表达习惯化。
自豪感有助于提升自我管理
父母要多表扬孩子
自我要求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我效能感,以及自控力。
自我效能感,就是孩子对自己的能力自信、自豪。这是自主性的核心,一个人愿意向前走,内驱力就来自“我能行”的体验。
让孩子爱学习、坚持学习,就要让孩子时刻感受到“我能行,我学得好”,从而让孩子对自己的成就有自豪和期待。
这需要我们做到“随时表扬,定期总结”。
这和我们平时“随时批评,偶尔表扬”的做法正好相反,其实表扬应该多多益善,不要怕重复,逢人就夸。哪怕孩子不耐烦地说“行了行了,不用再说了”,也坚决不要停,孩子心里还是高兴的。
另外,孙子兵法里说“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用在孩子身上,就是不定时间、不定强度的表扬和奖励才是最大的刺激。因为定期的刺激,时间长了刺激效果会削弱,所以要随时表扬,马上奖励。
那错误呢,不是定期批评,而是定期总结。定期批评时间长了孩子也皮了。所以变换我们的姿态,跟孩子平等的身姿,每星期跟孩子好好谈一次话,小结一下。先说近期的优点,然后郑重其事地指出最近的缺点,跟孩子谈好整改目标和方法。
最后,让孩子把进步、成就归功于自己。常对孩子说“都是你自己努力呀”,不仅让孩子感到“我在进步”,而且“进步是因为我自己努力,我会想办法,我能坚持。”
这便形成了高自尊,有研究发现,一个稳定高自尊的人,会把成功归因于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
自此,我们就完成了这样一系列动作:通过写作业这件事,利用学习的过程,培养的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坚毅的品质,进而使他拥有了一个更高的内隐自尊。
相关文章
- 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而却忽略了,“成人”才是教育终极目标
- 当孩子与他人发生矛盾时,“终极目标”指引着我们的解决方式
- 「七田真小课堂」如何通过乐高收纳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 和孩子一起画思维导图自我管理篇 之 共同探寻“幸福的方法”
- 如何帮助孩子渡过青春期,实现自我管理与成功独立生活?
- 自律不能只靠“喊”,从4个方面着手,提升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 产科医生教你如何做一位有经验的孕妈,做好孕期自我管理
- 内心孤独的孩子,父母更要帮TA学会自我情绪管理与心理调适
- 给女儿自我管理的机会,细心从自己的事情做起,不再丢三落四
- 学会自我反省,孩子才会不断进步,但这4个动作,需要家长协助
- 孩子不守时该怎么办?父母应该正确的引导,学会时间管理很重要
- 孩子犯错怎么办?父母巧用隔离法与忽视法,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 目标设定不同,未来成就不同,教会孩子“目标管理”,你会了吗?
- “连环催”确定不是越催越慢?如何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 两岁的孩子是自我主义者,要想孩子学会规矩,家长需树立权威形象
-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爬行?心理学:要学会利用特定心理目标
- 你会管理孩子吗?学会这几点,让孩子成为你的骄傲
- 如何用四周的时间帮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 小孩子也有大情绪!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为消极遭遇找台阶下
- 幼儿园这样教孩子自我保护,学会说“不可以”!值得家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