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而却忽略了,“成人”才是教育终极目标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中国家长在教育时,都秉承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
特别是现在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学跳舞提高气质、学书法修身养性、学数学锻炼思维……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我们似乎都承认了这种行为,但不得不说,这些行为正在偏离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孩子学习能力强过其他人,重要的是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
而如今父母对孩子的智商教育一郑千金,却忽视了孩子的人格教育,导致出现部分孩子虽然智商很高,但却养成了自私自利、冷漠自大等不健康的品德。
让孩子"成才"是每个家长都希望的,但是"成才"只是孩子生活的一个方面,让孩子"成人"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为了让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什么是"人格教育"?人格(Personality):
指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在不同时间、地域下影响着人的内隐和外显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人格包括体格上的特性(如身高、体重等)、心理上的特性(如智力、记忆等)、特殊能力(如音乐、美术等)、经验、气质(即情绪的表现)、品质等方面。
人格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等方法,对孩子施加影响,促进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
人格教育涉及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孩子的学习能力,也包括孩子的心理教育、品质性格建立等。
为什么要进行"人格教育"?前段时间发生的"北大才子弑母案",吴谢宇是一个从小学习能力超群的孩子,不仅学习能力强,连交友、演讲等方面也是非常优秀,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么优秀的一个孩子,会弑母逃逸,
在外人眼中"优秀"的吴谢宇是不会做这种事情的,从小看着长大的亲戚觉得,大学认识的校友也这样认为"他没有杀人动机"。但是就是这个"优秀"的光圈,让他躲了三年。在被认定为嫌疑人后,亲朋好友都表示出震惊,不敢相信。
吴谢宇的案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优秀只是他本身的一种闪光点,但是一个人的人格却是一生中重要的,"健康的人格"教会我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提高学习能力等,是让孩子"成才"的重要手段。
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格,不仅有利于孩子提高与他人竞争力,也能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从孩子小的时候抓起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里面提到:
"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要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
在小的时候,很容易养成一些长大也改变不了的习惯,这些习惯会伴随着孩子长大,在这个时间段,孩子会根据所经历和见识的,慢慢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说,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格。
而且青少年心理机能和人格尚未定型,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具备较大的可塑性。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不断引导他们建立好的人格。
父母要进行科学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育方法,为了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格,家长不仅要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还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最后才能通过科学的教育方式来进行人格教育。
那到底怎么才是科学呢?我这里提出几个点教育方式:
(1) 把孩子当成一个"大人",平等对待:
很多家长在孩子提出问题,自己不知道怎么回答时,总是喜欢说"你还小,不懂",包括孩子在犯错误的时候,家长总是喜欢帮他们找借口避免承担后果,但是这样久而久之会让孩子产生自己和父母有代沟,可以逃避责任的感觉。不利于孩子建立正确的人格,我们需要一直告诉孩子,只要是犯错,就要承担责任。要养成"知错就改"的习惯;
(2) 让孩子学会自己动手:
现在的很多独生子女,在家里都备受宠爱,很多孩子都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但是这种习惯是非常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的人格的,他们喜欢依赖人、以自己为中心。家长在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中,要从生活方式等进行全面的改变,让孩子学会自己动手;
(3)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
孩子在小的时候,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在他呱呱坠地时,每天面对的都是家长,他们把家长当做是最亲近的人,也把家长当做是学习对象,比如经常会看到孩子学你怎么吃饭,怎么喝水,学习你的日常行为。
这些都是好的方面,但是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的暴躁易怒、喜欢摔东西等,这些也会成为孩子的学习内容。所以,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格,父母首先要做好表率,成为孩子的学习榜样。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俗话说,家庭环境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影响是最大的,想要建立孩子健康的人格,家长是首要责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经常吵架的家庭和相亲相爱的家庭教出来的孩子是有很大区别的。经常吵架的父母会让孩子变得比较敏感,脆弱,一遇到事情会比较容易产生偏激的心理,但是相亲相爱的家庭会让孩子变得比较乐观,善良,有一种天然的自信感。
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人际交往几乎是人一生都必须具备的一个技能,生活在这世上,每天都在跟别人打交道。
人际习惯一般可分为和谐习性,比如善于协调、宽容、忍让、妥协、合作等和对抗习性,比如争夺、攻击、分裂、争斗、孤立、自我封闭等两种。这两种习性对人形成道德行为和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都需要培养孩子的和谐习性,抵制对抗习性。
孩子的人际习惯是后天形成的,所以必须由父母进行正确的引导,特别是在孩子0-6岁的时间段,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人际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多和孩子外出接触人,也多教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说,"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一个人的后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每个家长都能把握好孩子的教育方式,正确教育孩子,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我是小F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相关文章
- 当孩子与他人发生矛盾时,“终极目标”指引着我们的解决方式
- 管理孩子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儿童美术启蒙?希望美术教育给出三点建议
- 家长希望孩子听话,这样做父母教育省事了,可孩子早晚会出问题
- 别因娇惯忽略了勇气教育,面对孩子的恐惧,家长的引导很重要
- 贫困家庭贵族式教育,家长的良苦用心为了谁?希望孩子改变命运
- 孩子7岁前,家长要做3种受挫教育,别让悲剧成为孩子"自尊保护伞"
- 孩子不愿做家务,还总是丢三落四,家长该如何引导和教育他们?
- 孩子从没输过,家长很骄傲?睿智妈妈却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面对输
- 孩子吃饭慢去厕所吃,这一幕刺痛家长:为何成人对孩子如此苛刻?
- 孩子在学校经常被欺负,跟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家长不妨看一下
- 孩子在幼儿园很独立,回家就原形毕露,最主要是家长教育方式
- 孩子天生好奇心重,当孩子提问题时,家长该如何应对和教育呢?
- 孩子如何利用周末时间逆袭而上?亲子教育要有度,家长要正确引导
- 孩子安全不容忽略,家长要如何做才能避免熊孩子发生意外呢?
- 孩子气质不同,决定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互相理解亲子关系才融洽
- 孩子爱顶嘴,家长不是骂就是打,家庭教育不当小心毁终身
- 孩子睡觉前1小时,家长坚持做这3件小事,孩子以后想不成才都难
- 孩子被打后,家长与其教他打回去,不如试试“ICPS”教育方法
- 孩子走丢后的黄金24小时,专家:"十人四追法",希望每个家长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