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催”确定不是越催越慢?如何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赶紧起床,再不起就迟到了!”
“放了学,先写作业,跟你说了多少遍了!”
“几点了,还不睡觉?”
这些熟悉的话,我们说过或者被说过。但是父母吼了那么多遍,孩子的坏习惯改掉了吗?
3-7岁的孩子是没有时间观念的,他们一般以玩为主,先玩再说。但俗话说三岁看大,时间概念也是需要从小培养的,重点是把时间概念“具体化”。不想以后因为孩子拖拖拉拉暴跳如雷,就在生活中慢慢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吧。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尽早地意识到管好时间是自己的事,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好自我管理呢?
一、树立时间观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总觉得小时候的时间感和成年以后的时间感是不一样的。
山口大学时间学研究所的井上慎一教授曾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无论性别或国籍,这都是人类共通的感受。”
在10岁孩子的眼里,一年是有生以来的1/10,在50岁中老年人的眼里,一年是有生以来的1/50,也就是说,孩子眼中的一年与成年人眼中的一年是不一样的。
因此,要提高孩子对时间的感知度,可以尝试来计算一下时间。
决定好一天要做的事情,排好序,写入表格;每做完一件事,把完成的时间依次填入表格;家长和孩子一起计算出每件事花费了多少时间;和孩子一起看着表格,聊聊感想。比如,这几件事,哪件最费时间呢?换衣服花了多长时间?让孩子对于每件事花费的时间有更直观的概念。
二、列清单整理大脑
1、列举“必须做的事”和“想要做的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入学后,孩子每天要做的事不断增加。不仅有学业上需要完成的任务,也有娱乐玩耍的想法。
首先,把头脑中想到的事都写下来,尽可能地写具体。需要提醒的是一些琐碎的,比如削铅笔、还同学书等小事也要记下来,因为这都会花费时间。其实,这和每天下午孩子逐条记下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是相同的道理。
接下来,需要在父母的帮助下,分清什么事是必须做的,什么事是想要做的。父母只需要引导孩子,让他们自己作出合理安排,分清哪些事情是必须完成的,不可强制干涉。
2、根据重要和紧急程度为清单排序
孩子已经分出了什么事是必须做的,什么事是想要做的。那先做哪件事呢?这就需要指导孩子排序。
心理学上有一个“艾森豪威尔法则”,又称为四象限法则。这个法则源自艾森豪威尔的十字时间计划,即画一个十字,分成四个象限,分别是重要紧急的,重要不紧急的,不重要紧急的,不重要不紧急的,把自己要做的事都放进去,先做重要而紧急的事,这样会大大提高效率。
在做事情之前就安排好做事顺序,行动就会事半功倍。
父母要让孩子意识到,不要忽略重要的事,不重要的事可以先舍弃。
另外,利用便签可以提高做事效率。列举了所有事情,并分清了先后顺序后,可以把每件事写在一张便签上,再按照做事顺序依次贴在墙上,每做完一件就把相应的便签揭下来。看着墙上的便签不断减少,能获得很大的成就感,也能增强完成其他事情的动力。
三、根据目标倒推计划
分清了做事的先后顺序,接下来就是要教会孩子认真地做每一件事了。而想要做好每一件事,准备工作也不能忽视,孩子却往往意识不到准备工作及其需要花费的时间。
这就需要父母把所要做的准备工作按照顺序教给孩子,并且预留出准备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以免规定时间内完成不了。比如,决定周末上午9:00去图书馆, 9:00去图书馆就是目标。要完成这个目标,9:00前要留出起床、洗漱、吃早饭、乘车的时间,那么几点起床比较合适呢?父母可以让孩子把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列出来,并指导他们写出每项工作需要的时间,这样就推算出起床的时间了。
四、培养专注力
首先,创造有助于集中注意力的环境。比如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关闭电视,避免其他人的打扰。有些长辈担心孩子渴了、饿了,一会水果、一会点心的送去,反而影响孩子做作业的专注力。
其次,在开始前,与孩子约定完成的时间,并让孩子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完成,完成后就可以做其他想做的事了。这其实是运用了“画面训练法”,也就是让孩子在头脑中重复自己可以完成任务的信念,最终将其变为现实。
五、在教会孩子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忍住:不要催促!不要指手画脚!
要让孩子意识到管理时间是他自己的事情,不遵守时间造成的后果,会由自己承担。比如,对于不想去上学,并磨磨蹭蹭不起床的孩子,只需让他碰一次壁。因为自己的不情愿与拖拉导致上学迟到,遭到了老师批评,导致了严重后果。孩子受到惩罚后,下次就不会这样了。在孩子尝试自己安排时间时,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父母不指手画脚,并不意味着任由孩子的错误做法。不指手画脚是指,父母不急于说出想法,而是用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帮助孩子找到最合理的安排方式。
孩子能够合理安排时间绝不是一夜就学会的,也不是听了父母的大吼大叫就能进步的。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不是一遍遍地催促:“快去做!快去做!”而是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管理时间,让孩子能够自我管理。
相关文章
- 孩子不守时该怎么办?父母应该正确的引导,学会时间管理很重要
- 如何用四周的时间帮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 孩子分不清轻重缓急?巧用“时间管理矩阵”,助他提高学习效率
- 孩子性子慢?急躁父母要不得,你的催促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慢
- 孩子成长必备能力之“良好的时间管理观念”
- 孩子时间总不够用?是没做好时间管理,用好3张表打败吃时间怪兽
- 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2点建议,影响孩子的未来,你家孩子中招没?
- 孩子的“屏幕时间”如何管理?这几件事需要父母们清楚
- 孩子谈到作业立马变色,有规划就等于节省时间,让孩子学会不再累
- 管理孩子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 越催孩子就越慢?不好意思,请别再扮演一个“闹钟”式的家长了
- 越催越慢,再催熄火?家长靠“智取”,巧治孩子的拖延症
- “写作业慢,你真是笨死了”!厉害的家长懂得教会孩子时间管理
- 你会管理孩子吗?学会这几点,让孩子成为你的骄傲
- 你的孩子有时间概念吗?趁早学习时间管理 成为人生胜利组
- 内心孤独的孩子,父母更要帮TA学会自我情绪管理与心理调适
- 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只是督促远远不够,还应与娃多沟通交流?
- 如何让孩子懂得珍惜和管理时间
- 想让孩子成为守时的人,家长可以用“时间管理法”,简单又有效
- 掌握“三只青蛙”法则,帮助孩子正确管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