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部纪录片,才明白为什么日本的教育赢在了起跑线 日本教育小孩的纪录片
教育,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
作为一个亚洲国家,日本因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一直在全球享有盛誉,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更是在全世界遥遥领先。
最近,一部关于日本幼儿园的纪录片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
纪录片讲述了,日本一家幼儿园普通的一天。
从上学的路上开始,就能体会出日本幼儿园的不一样。
与国内不同,为了不造成交通拥堵,日本家长接送孩子大多使用自行车。
图片来源:纪录片《日本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
幼儿园为每个孩子都准备了专属的宝宝本,里面用来记录孩子每天的日常,方便老师和家长交换信息。
图片来源:纪录片《日本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
在这里,孩子们学习乐器舞蹈绘画,学习社交礼仪。
每天学校都有安排专门的手工课程,供孩子们自由的探索体验。
图片来源:纪录片《日本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
看完这个纪录片,相信你会发现日本幼儿教育的不同之处,当然,更让人佩服的是渗透在点点滴滴的教育细节。
好的教育,从吃饭开始
在日本幼儿园里,吃饭是一件重要的事。
幼儿园的营养师一早就开始了午餐的准备,在保证新鲜的同时,也同样非常注重营养。
图片来源:纪录片《日本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
孩子们也会参与到餐食的准备与分配中来。大一点的孩子,会帮助老师给小一点的孩子分配食物。
图片来源:纪录片《日本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
不仅如此,幼儿园同样让孩子觉得,吃饭是一件快乐的事。
饭前有固定的游戏时间,老师会带领孩子一起唱饭前歌,歌词里不仅对分发食物的小朋友表达了谢意,更是强调了卫生习惯。
一首饭前歌下来,不仅活跃了气氛,还帮孩子强化了进食的规则。
图片来源:纪录片《日本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
吃完饭,孩子们会一起向食物道谢,
图片来源:纪录片《日本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
然后有序地整理垃圾,打扫卫生。
图片来源:纪录片《日本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
不过最让我感动的是,孩子吃饭很慢,可老师总是充满耐心,不会强迫他们,而是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节奏吃完一顿饭。
反观我们中国的家长,总在孩子吃饭的问题上犯愁,每一个中国妈妈似乎都在焦虑:
孩子为什么不能好好吃饭?!
我们总觉得,自己费心费力做的儿童餐,不仅营养均衡还花样百出,孩子实在没理由不喜欢,更不应该吃饭时磨磨蹭蹭。
吃的方式不对,再好吃的东西,也会让孩子生厌。
想让孩子爱上吃饭,首先得确保,吃饭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这就是日本推崇的「食育」。
它更像是一场对父母的教育,让他们放下焦虑,给孩子更多耐心,去修正自己和食物的关系。
孩子爱折腾,老师不强迫,而是用游戏引导他餐桌礼仪;孩子挑食,不逼他吃,而是让他参与餐食的准备与分发,让孩子认识食物,爱上食物,学会感恩。
从食物开始,学会尊重孩子,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会玩的孩子,才有出息
在日本幼儿园里,孩子们的玩具都很朴素,没有那些又贵又复杂的设计。
相反,黏土、硬纸板、木块等原材料,都是孩子们发挥创造的对象。
图片来源:纪录片《日本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
这些原材料经过孩子天马行空的,拼切、涂鸦、堆叠,成了充满童趣的艺术品。
有些孩子,运用黏土就能捏出伸着长脖子的小海龟,
图片来源:纪录片《日本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
惟妙惟肖的哆啦 A 梦,
图片来源:纪录片《日本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
还有可爱的小猫咪。
图片来源:纪录片《日本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
还有些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尝试用纸和胶水制作望远镜。
图片来源:纪录片《日本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
在日本幼儿园的教育理念里,孩子不能沦落为玩具的奴隶,而是要通过手工培养创造力。
相反,国内很多幼儿园打着手工的旗号给家长布置作业,用成品好坏考验孩子,生生把游戏变成全家的负担。
网上经常能看到父母无奈地吐槽:
开学两个月,已经被布置了四次亲子作业,一会儿要制作飞机,一会儿要制作房子,实在太难了。
老师说做一个废物利用手工,为了帮孩子完成任务,我特地定了一箱可乐到公司给同事,喝完把罐子带回去……确定不是给家长布置作业吗?
而在日本幼儿园,艺术作品没有好与坏,没有打分没有比赛,孩子们可以自由的发挥创造。
这样孩子长大以后才更乐于动手动脑,而不是捡现成的应付交差。
让孩子在动手中学会玩耍,引导孩子自己动脑动手,鼓励孩子自由发挥,不以成年人的「好」与「坏」评判孩子,才是真正的创意教育。
学会「袖手旁观」
孩子才能更独立
在日本的幼儿园里,总是发生让人看着着急的情景:
孩子无论年龄大小,到了学校必须独立脱下制服里的套头衫和鞋子,换上罩衣和芭蕾鞋。
换下来的衣物,也鼓励孩子们自己放在储物格里。
图片来源:纪录片《日本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
孩子吃饭时,难免会把饭菜弄到地板上,而这时候,老师只是站在旁边看着,烂摊子也必须由孩子自己收拾。
图片来源:纪录片《日本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
在日本,老师和家长普遍认为3岁起的孩子都有基本的生活能力。
所以,对于他们能独立完成的事情,大人们一致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
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家长高度融合,孩子们的成长也变得很顺利。
放手,这两个字,是很多中国父母的痛点。
很多人觉得,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才是爱,但家长的过度干预,往往会阻碍孩子的独立。
有机会,被鼓励,孩子才会主动去学习探索,这样才能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看完整个纪录片,不难发现,埋藏在种种细节的最深处,其实是日本教育对每一个孩子最充分的尊重。
也许,国内幼儿园教育与这样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们可以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给孩子更多正向引导和尊重。
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强迫孩子;
尊重孩子自由的想象力,不以成人的标准批判孩子;
尊重孩子独立探索的需求,不随意干涉孩子。
孩子在爱与耐心中成长,才会有真正快乐的童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丁香妈妈
相关文章
- 这部9.2高分的纪录片印证:教育从来不只有一个样子
- 这部豆瓣9.1分的纪录片,告诉你日本人怎么教小孩
- 遇见日本教育 | 他乡不一样的童年!周轶君六国行教育纪录片
- 教育“提前量”,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吗?
- “提前教育”使儿童智力过早开发,赢在起跑线,如何不“伤仲永”
- 孩子要赢在起跑线,却输在了终点,谈中国教育的种种误区
- 孩子要赢在起跑线,学前教育如何提升,区域教学很重要
-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又燃起了我对教育的焦虑
- 教育专家的忠告: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 这部跨度12年的纪录片,为中国父母的焦虑提供了一剂“解药”
- 9.2高分纪录片《他乡的教育》:完美揭示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奥秘
- 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就逼迫孩子接受“抢跑”教育?当心得不偿失
- 为教育而焦虑的父母,一定要看看这几部高分纪录片
- 做好必要的学前教育,别让孩子绊倒在起跑线上
- 国内第一部00后成长纪录片,带无数家长看懂中国式教育
- 孩子5-9岁的教育极为关键,家长做法让孩子受益终生或输于起跑线
- 孩子不想学习时,就让他看看这部纪录片,这方法管教都很有用
- 宝宝3岁之前在想什么?这部BBC纪录片告诉你婴儿大脑的工作机制
- 幼儿教育去拼音引家长恐慌,“减负”使教育规范化?输在起跑线?
- 德国家长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中德“学前教育”差别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