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必要的学前教育,别让孩子绊倒在起跑线上 作为学前教育的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儿子上小学一个月了,现在仍然不适应学校的生活。
对于上学,虽然儿子没有体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但知子莫若父母,我们明白他其实心里别扭得很。估计小家伙天天上课时根本没心思听讲,心思早已飞到课堂之外,时不时地想着那些好吃好玩的东西。
这些从他平常课堂作业和测验中就能看得出来,成绩很不理想。老师也私下跟我们联系过一两次,让我们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做好思想上的引导。
我和爱人心里很焦急,虽然明白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不一样,但也不得不反思我们为儿子所做的还有什么欠缺。
这几天,我们又认真地回顾了一下儿子的成长过程,确实发现了一些当初没有重视的问题,借此机会说一说,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点前车之鉴。
一、关于注意力的问题现在的小孩比当初的我们更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我记得自己小时候,电视只有一两个频道,也没什么玩具。那个年代不但娱乐匮乏,几乎是一切东西都匮乏。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好处就是没什么能令我分神,读书反倒成了一个很好的消遣方式,记得我当时拿语文书当故事书看,还看得津津有味。
但我儿子所处的时代就不一样了,容易吸走他注意力的东西简直太多了,几十个电视频道、电脑、游戏机、琳琅满目的玩具,简直是令人目不暇接、防不胜防。
每个小孩在注意力方面的先天条件本身就不一样,我儿子偏偏还是很差的那一种。
我清楚地记得,儿子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经常是一首歌没听完,便扔在一边去看电视,没看两眼又跑去吃东西。他的注意力总是不停地被吸引,稍有外物干扰,就会立刻把正在做的事丢在一边。
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跟我们说过这个现象,还建议我们进行一些刻意的练习,但我们没当回事,以至于上学之后这一点成了儿子的短板,真是后悔莫及。
培养注意力是在孩子上学前必须上的一课
我们最近两天咨询过专业的老师和一些有经验的朋友,学到了几个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小方法,经我实测非常有效,而且趣味性十足,易受孩子们的欢迎,下面分享一下:
1.捡豆子:准备几种颜色有所区别的豆子(比如黑豆、黄豆、红豆),掺在一起让孩子进行分别挑捡出来。开始的时候可以只用数量很少的两种豆子,之后逐步增加数量和种类。这个游戏可以让坐不住的小孩坚持坐很久,特别有效!
2.舒尔特表格:绘制一个 “5 X 5” 的方格,打乱顺序写下数字 1~25 ,然后掐表计时,让孩子依照顺序指出所有的25个数字。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玩,这样可以刺激孩子的好胜心。等到孩子能够在30秒以内指出所有数字后,更换新的表格和数字顺序,如此往复。
3.漏数字:家长口述数字1~100,过程中随机漏掉某些数字,孩子在听到家长漏掉数字时,拍手给出信号。家长可以随意控制语速和漏掉数字的频度和节奏,这样十分考验孩子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二、关于认知能力的问题当今社会,对孩子认知能力的要求远比想象的要高
我以前一直认为,儿子上了学自然会开始学习,之前的学前教育多半都是拔苗助长,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如今他开学了我才知道,现在小学教育的水平真得不能轻视。
拿语文举例,我当初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只是教我们从汉语拼音开始一个一个地认“a、o、e、i、u、ü......”,教完了再留作业,老师会把要写的内容先在本子上写好字头,我们回家只要照样子每个字写上一行即可。不管是课程内容还是作业都很简单,那个时代大概就是这样。
但是现在儿子的语文课就复杂多了,比如一篇课文“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 这几行字里面包含了数量、元素、时间、空间,信息量比我们那时大了不知多少倍!
除了课文本身以外,配套的练习题和测试题里面也是选择、连线、识图、涂色各类样式应有尽有。这对孩子读取和理解信息的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前的教育只是要求记住,而现在则是要求不但要记忆,还得理解和应用。
这个就要求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孩子平时知道的越多,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但我儿子在上学前认知事物的范围很有限,而且我们也没有在这方面刻意地培养他,所以他现在学起来很吃力。
在上学之前,为孩子培养出一定的认知能力十分必要
认知,其实就是数据的填充和信息的积累,主要做好以下三件事就可以了:
1. 认字:让孩子尽量多地认识常用字,而且重点在于“认”,只要孩子看到这个字能知道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就可以了。认字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一上小学,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标注拼音!如果孩子在学前认的字不多,那么就难免会读不懂题,也就更谈不上答得对不对了。
2. 阅读:阅读是一个必须要尽早建立并保持的好习惯,这几乎是全世界所共知的一个道理,最早可以家长带着孩子一句一句地读,后期孩子学过拼音之后,家长就可以督促孩子去读一些简单的带注音的读本,并让孩子读完之后能够复述内容。
3. 识物:说白了就是教孩子认识人、动物、植物等一切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这个是随时随地要做的。可以平时外出时刻意地教孩子认识常见的事物,也可以看电视的时候给孩子讲荧幕上的故事,当然也可以通过一些识物卡片进行学习。这个积累的量越大,孩子认识方面的基础就越牢靠。
三、关于表达能力的问题现在的孩子们与同龄人交流的时间少得可怜
回忆我自己的童年,和小伙伴们玩耍的场景总是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在文章开头我已说过,那个时代物质匮乏,所以当年小孩子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就是成群结队地出去疯,不到饭菜上桌是不会着家的。
一群小孩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是最平常不过的场面了,这种日常活动其实就是一种最初的对表达能力的培养。因为如果你表达的有问题,没办法让小伙伴们明白你的意思,你就没法和大家玩到一起。
但儿子所处的时代就不是这样了。他不用出门就能得到精致的玩具、好吃的食物、电视电影音乐游戏要啥有啥。
而且,家里的亲人对孩子都是心意相通的,儿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一个眼神、一声哭泣,身边人都马上能猜到他的诉求并给予满足。
这种情况下,儿子也就不急于表达了,他几乎是满三岁时才开口说话,直到现在仍有个别字发音不清楚。
老师也和我们反映过,儿子说话基本上就是蹦字,连不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且几乎全是问句,没有陈述。
这就成了他目前和老师以及同学交流的一个大问题。
一定要致力于培养孩子“能说会道”的能力
对于儿童来说,最主要的表达就是说话,而说话也是需要用心培养的,下面提供三个方法让大家参考:
1. 与同龄人交流:这方面一定要家长主动帮助孩子创造机会,留意孩子在幼儿园、兴趣班有没有谈得来的小朋友。发现孩子有愿意交流的对象,家长要多多鼓励,并与对方家长建立联系,共同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的相处机会。
2. 改变与孩子交流中的主次关系:孩子会有那么一段时间特别喜欢问“为什么”,我们作为家长是一定要有耐心解答的。但有一点要注意,我们也不能总是被动地处于“被问”的那个角色,要刻意地转变为提问者,让孩子根据自己所知的内容来回答我们的问题,这样可以快速提高表达能力。
3.做看图说话的游戏:找一些描述场景、人物、事物的图画(用于儿童早教的看图说话类的书籍非常容易找),让孩子试着说出图片上所表达的内容。这种游戏的好处在于,它除了能锻炼孩子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够一定程度上锻炼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能通过想象,把静止的图画变成活动的场景。
总结:以上就是我通过反思之后,想到的一些在孩子学前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我本人也曾推崇顺从天性、快乐教育的理念,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就可以毫无顾忌地玩乐。
我儿子在上学前没有被施加过任何学习方面的压力,但结果是:学前那几年是真快乐,但上学后该补的课还是一样不少地需要补回来。
现在想想,与其让他突然面临这种过于巨大的压力,还不如把这些压力平均地分摊到上学前的几年。
并且,我们要认清一个现实——在这个全面提速的社会,大环境根本不会等我们的孩子太久,如果不想他们过得辛苦,还是早做准备为好。
相关文章
- 孩子要赢在起跑线,学前教育如何提升,区域教学很重要
- 德国家长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中德“学前教育”差别在哪里?
- 学前教育何去何从:究竟让孩子们学什么?
- 什么样的软件能让3-6岁孩子进行学前教育?
- 幼儿园孩子不爱睡觉被扎针:扎心的学前教育何时才有改变?
- 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孩子只上半天课
- 孩子5-9岁的教育极为关键,家长做法让孩子受益终生或输于起跑线
- 孩子要赢在起跑线,却输在了终点,谈中国教育的种种误区
- 教育“提前量”,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吗?
- 教育专家的忠告: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 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就逼迫孩子接受“抢跑”教育?当心得不偿失
- 害怕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上幼儿园不如上学前班?
- 爸妈起跑线:三个教育关键词,助你成为孩子认可的“好家长”
- 学前教育专业只能当幼儿园老师?这几条出路你应该知道,早做打算
- 初识学前教育
- 双管齐下解决学前教育供需矛盾
- 可怕的日本、无情令人感到恐惧——浅谈日本式的学前教育
- 小孩有没有必要上幼儿园:为何“学前教育”会被严重低估?
- 幼师辞职:拜托别让我教拼音和笔画了,我大学专业是学前教育
- 德国强大的秘密 藏在这些教养规则里:德国的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