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高分纪录片《他乡的教育》:完美揭示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奥秘
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育儿焦虑,他们会困惑,究竟什么样的儿童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父母到底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才能给孩子留下一个真正美好的童年?
国庆假期,我看了几集《他乡的童年》,这是一部探讨儿童教育的纪录片。其中有一期讲到了芬兰教育领跑全球的秘密,我看了之后很受触动,对如何正确育儿有了新的理解和思考。
其实,在芬兰教育里,有很多蒙氏教育的影子,甚至可以说,芬兰教育完美地阐述了蒙氏教育的核心理念。
蒙氏教育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教育学家蒙台梭利独创的幼儿教育法,曾经风靡整个西方世界。
100多年过去了,蒙氏教育的魅力仍不被撼动,因为科技虽然在快速进步,但是儿童心灵成长的规律却没有太大变化。
1、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儿童本位VS成人本位蒙台梭利在她的经典育儿理论著作《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提出过儿童本位和成人本位这两个概念。
所谓儿童本位,就是一切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反之,成人本位就是一切从成人的视角出发。
大多数的父母都采用的是成人本位,因为成年人会错误地认为,孩子是弱小的、没有纪律的、没有判断力的,甚至没有精神生活的。他们需要不断地给予孩子指导和建议,告诉他们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合适的,哪些是不适合的,这样才能塑造他们,让孩子发展良好。
蒙台梭利认为,这是大人们傲慢和自负的表现。孩子并不需要父母或者老师刻意去塑造,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有独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成长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并且每个孩子都有自我教育的能力,重要的是父母要多给予孩子选择自主权,让他们按照兴趣和爱好去发展他们自己。
关于这一点,心理学家弗洛姆也有相同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的潜能的生产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拥有非常丰富的精神世界,这也是小孩子拥有超强创造力的原因。
在经典儿童文学《小王子》里面,就有这样一个细节。小说叙述者是个飞行员,在他六岁的时候,画了第一幅画,里面的内容是一只巨蟒吞掉一只大象。他拿给大人们看,大人们都笑话他,说这是一只帽子。然后他又画了一幅,还是蛇和大象的画,只不过他把蛇和大象的样子都更清晰地描绘了出来,并给大人再三解释,但还是没有人相信他。甚至大人们告诉他,他根本就不适合画画。就这样,在受到一连串打击后,他彻底放弃了成为伟大画家的梦想,不再画画,长大后改做了飞行员。
大人们不理解这个小孩子画的内容,其实是自身想象力匮乏的表现,因为他们不懂得用多重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他们被限制在了标准答案的框框里。
试想,如果《小王子》里的那个孩子,从小就在芬兰学习,那么他很有可能会继续画画,长大了成为一个画家。
因为同样是画画,大人们不同的反应会造成不同的结局。
在纪录片《他乡的童年》里,就有这样一个环节,主持人周轶君跟着孩子们去拜访当地康复中心的老人。
在康复中心,芬兰老师安排了一个任务,每个人给身边的人画一幅肖像。主持人周轶君战战兢兢地画完了她成年后的第一幅画,她很担心别人会笑话她画的不好,因为在中国的教育环境里,人们总是喜欢给别人贴标签,告诉你这不行、那不行。
但出乎意料的是,芬兰的老师告诉她,画画的目的从来不是评选出谁画的好,谁画的不好,而是学会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懂得在纸上自由地表达自我,每一个人的表达都是独特的,因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
和周轶君一样,听到这段话,我也泪眼汪汪,为什么人越长大,越觉得实现自己的梦想是一件很困难很奢侈的事情?因为梦想都在别人不断的否定声中渐渐熄灭了。
2、能够被解放天性的孩子,才是最开心的孩子仅仅从孩子的视角来理解孩子是不够的,还要释放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孩子的天性是热爱自由的,有活力的,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如果孩子从小就受到很多教条和规则的约束,那么他们的活力和创造性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减弱。
在芬兰的课堂上,你会发现,学校里的很多设置都是用来解放孩子天性的,而不是用来束缚孩子,让他们变得很听话,很规矩,很“懂事”的,更不会让他们变成一个书呆子。
他们虽然没有考试,没有竞争,但是他们的课堂非常注重实践。
比如,老师会发给孩子们色卡,让孩子们在森林里寻找色卡上颜色相似的事物,并且给这些事物命名。老师经常在课外进行教学,以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
又比如,在课外兴趣班上,老师会假设一架飞机在海岛上坠毁了,留有一部分残骸,要求孩子们利用残骸来学会搭帐篷、建立避难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既能够学会一些基本的建筑知识,同时也知道如何利用周边的资源去自救。
在芬兰,没有考试并不代表没有评估,只不过他们的评估方式跟其他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注重的不是成绩,不是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他们自己如何学习,他们如何跟搭档学习。用中国的话来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知识可能会更新换代,但是正确的方法却是历久弥新的。
可见,芬兰教育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孩子,他们从不打压孩子,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语言暴力,老师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去释放孩子的天性,去挖掘孩子的潜能,他们的课程不是去传授干瘪的知识,而是真正地深入生活,把知识跟现实联系起来,去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真正觉得学习有趣、有用,从而自发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学习。
3、最好的爱,是给孩子塑造一个安全自由的环境蒙氏教育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心灵胚胎。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心灵的胚胎,他们需要特殊的成长环境来生长发育,需要受到外部环境的保护,而这个外部环境最好是充满爱的,开放包容的,安全的,温暖的,有趣的。
芬兰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为孩子打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让很多心灵胚胎得以在里面健康快乐地成长。每一个孩子在这个系统里都是平等的,安全的,被鼓励的,天性自由的,他们可以毫无负担地做自己。
在教室的课堂上,不会有人罚站,不会有学生被老师数落。如果这个孩子数学不好,老师会帮助他找到他身上的其它优点,他可能有很强的领导力,可能为人公正,可能很乐观等等。孩子们不会因为自己的缺点和短处而自卑,而是依然可以感受到自己是有尊严的,有价值的。
不得不说,芬兰教育非常注重孩子的心灵成长和心理健康。很多心理学大师早就指出,童年时期是一个孩子人格成型的关键时期。很多患有心理疾病的成年人,他们的病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所以让孩子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由于国情的不同,中国和芬兰的儿童教育有很大的差别。父母固然无法改变学校教育,但是可以改善家庭教育。比如,不要随意评判孩子的喜好,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多培养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
最好的爱,莫过于给孩子塑造一个自由、安全、温暖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他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情,可以成为他自己;他同时也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被呵护的。这不仅是每一个孩子最想要的童年,其实也是每一个成年人心中的“乌托邦”。
相关文章
- 豆瓣9.2高分教育纪录片,走访5国学校,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教育?
- 这部9.2高分的纪录片印证:教育从来不只有一个样子
- 豆瓣高分纪录片《他乡的童年》:教育不止是一个样子
- 为教育而焦虑的父母,一定要看看这几部高分纪录片
- 国内第一部00后成长纪录片,带无数家长看懂中国式教育
-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又燃起了我对教育的焦虑
- 芬兰教育为何世界第一?看完芬兰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明白了
- 遇见日本教育 | 他乡不一样的童年!周轶君六国行教育纪录片
- 8部高分纪录片,打开孩子的童年秘密
- 幼儿园老师:BBC2019年新出7部纪录片,孩子多看丰富世界观
- 看了这部纪录片,才明白为什么日本的教育赢在了起跑线
- 纪录片《幼儿园》:它并不美好,它是家庭的缩影,它是一个小社会
- 纪录片《零零后》: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过平凡的一生吗?
- 值得推荐给孩子的十部纪录片,每一部都是不朽经典
- 孩子不想学习时,就让他看看这部纪录片,这方法管教都很有用
- 宝宝3岁之前在想什么?这部BBC纪录片告诉你婴儿大脑的工作机制
- 我想等妈妈下班,“挂钥匙儿童”的心酸,在这个纪录片里都能看到
- 玩电子产品不如看BBC,数理逻辑看这两部纪录片就能轻松启蒙
- 用这7部纪录片培养创造力,孩子想不聪明都难
- 看哭无数家长的纪录片,《幼儿园》:原来19年前是同样焦虑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