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小孩总是做错事,不用怒火攻心,“去情绪化管理”6大法要学会

2022-01-11 18:48:30孕产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下班回来后,看到孩子奶奶很生气,蹲在地上收拾孩子乱丢的垃圾,还有孩子洒了一地的果汁,纸屑,桌子上的物品都乱成一通,连电视机的机顶盒都被拔掉扔在了地上,孩子奶奶一边收拾一边埋怨孩子:"你这个调皮鬼,想要搞死人是吧?真的是气死人了。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下班回来后,看到孩子奶奶很生气,蹲在地上收拾孩子乱丢的垃圾,还有孩子洒了一地的果汁,纸屑,桌子上的物品都乱成一通,连电视机的机顶盒都被拔掉扔在了地上,孩子奶奶一边收拾一边埋怨孩子:"你这个调皮鬼,想要搞死人是吧?真的是气死人了。"我看到眼前的一片狼藉,擦了擦眼睛,真的不敢相信这是我儿子的杰作,太过分了吧。于是,我的气也跟着上来了,大声对孩子说:"小玮,你给我出来,出来收拾你的烂摊子,真的气死人了"。

孩子嗫嗫嚅嚅的从房间里走出来,听到我们都发那么大的脾气,估计是被吓到了,直接就哭了,大吵大闹,还一边哭一边用脚踢地上的垃圾,别提有多气人了,我实在也忍不住自己的脾气,就举起手往孩子的屁屁打下去,一边打一边说:"还在捣乱是不是?你看看你,认不认错,快点收拾"。

孩子不但没有收敛,还更加放肆,直接拿起一个杯子往地上一摔,骂道:"我就是不收拾,哼",然后就冲回房间锁上门了。剩下我和孩子奶奶二人收拾残局。

其实,我的意图并不是要打骂孩子,只是想让孩子知道自己犯下的错并为之承担责任,但是现在搞的如此地步,孩子并不受教,反而越发的无赖,我也是十分无语,或许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才导致这样的结果。但是,面对小孩子总是做错事,还屡教不改的事实,父母难免会恼火气愤,怎么样才可以更好地教育孩子呢?"去情绪化管理"可以帮助到为此苦恼的家长们。

什么是去情绪化管理?

"去情绪化管理"是由国际著名教育专家、儿童精神病学家丹尼尔•西格尔提出来的,他还为此出版了著作《去情绪化管教》,作者在书中阐述了家长应该保持理智,对孩子进行理性引导,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打破 "错误行为—严厉惩罚—负面情绪" 的恶性循环,不但使问题得到解决,而且让家长和孩子双赢。

所谓的"去情绪化管理"有六大法则:

1. 少说话

2. 接受对方情绪

3. 就事论事,不要说教

4. 让孩子参与管教过程

5. 用有条件的肯定表达反对

6.多看积极面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父母要先平静下来自己的心态,如果父母情绪失控时,可以在心里默数10秒,心理学上有一个"6秒时差"效应:

负面情绪只会存在6秒钟,只要过了前6秒,到第7秒、第8秒时,情绪顶点就过去了。所以在情绪失控的时候,父母就可以在心里默默数10个数,从10数到1,那么过了前6秒的情绪顶点期,后面的7-10秒就能让情绪慢慢的平静过来,从而让自己紧绷的神经放轻松。保持平静稳定的心态教育孩子,才能取得更好地效果。

少说话

丹尼尔教授在书中指出:"我们在进行理性引导的时候,要抑制自己讲太多话的冲动。"

很多时候,在孩子犯错后,父母都会及时地将孩子的错误和后果像说教般地一一指出来,还配以各种责骂甚至粗话,但是这往往会使得孩子产生反抗心理,其实孩子也很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也不需要父母反复啰嗦提起。

所以,父母应该要做的是:简单的点一下孩子的错误之处,侧重在让孩子自觉承担自己犯错的责任,例如:如果孩子把碗摔坏了,那就直接让孩子自己扫干净,少说话,多做事才是最有效的。

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面对孩子哭闹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控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避免自己的情绪失控,将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试着去理解孩子的哭闹,我们要知道孩子的哭泣很多时候是为了向父母传达他们的感受,所以我们要试着体会孩子的感受,了解清楚孩子哭泣的原因。

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可以适当的给孩子一些安抚,例如拍拍孩子的肩膀,给孩子一个拥抱,摸摸孩子的头,这些小动作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

在说话前,可以加上"我知道"这三个字,我们可以说:"孩子,妈妈知道你现在心情不好,那你可以跟妈妈说说是什么原因吗?"这样,孩子就会在父母的引导下,把自己的坏情绪告诉父母,那么父母也就可以根据孩子的哭闹原因,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

就事论事,不要说教

很多家长在孩子做了错事的时候,往往会进行批评和说教。但在大部分管教情境中,这些反馈并没有太大的效果。

因此,父母就要采用另外一种方式,简单叙述自己所看到的,就事论事,不顾及其它话题和孩子过往的过失,这样孩子们会很清楚我们在说什么,也会更加明白自己的错失。比如说:孩子,你乱丢垃圾是不对的,这样会让环卫工人很辛苦;孩子,你欺负其它小朋友是不友好的行为哦。其实,孩子都会区分自己的行为是对或错。

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理性引导,因此,简单、清晰、直接的信息会比烦杂的说教有效得多。

让孩子参与管教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自己说教,让孩子听我们的训斥,但是,这样的效果也不好,孩子多半是听不下去的,甚至会与父母恶言相向,顶嘴反抗。其实,管教是可以建立在更加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的,这样才会更加有效,家长和孩子完全可以进行一段合作、互惠、双向的对话,而非单方面的说教。

比如,当孩子大发脾气摔坏了一个杯子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参与管教的过程中,"孩子,你摔坏了这个杯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孩子一般情况下会说:"因为我很生气,我要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

我们就可以这样说:"那你就把被子摔坏了?那如果妈妈也很生气呢?应该怎么办,也要摔杯子吗?"孩子就会想到其它发泄情绪的合理办法,并告诉我们。这样的话,父母就可以引导孩子想出解决问题的更好方式。还会让我们甚至发现,孩子们其实是愿意做出妥协,用和平的方式打破这僵局的。

用有条件的肯定表达反对

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请求或者诉求,很多家长都会马上以"不行"回复孩子,但是,父母们要知道,直接彻底的"不行",再配上严厉且轻蔑的语气,很容易就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鼓励性的、肯定性的叙述方式,让孩子心服口服地接纳我们的不允许。

比如,当孩子想要买某样玩具时,我们不想孩子买,可以这样说:"孩子,你看,这个玩具我们家里是不是有一个差不多的,那这样都话买回去也没什么新意,还不如等我们看到更加有趣的玩具再买好吗?"这样的话语相比于简单一句"不行,爸妈不同意你买"好接受多了。

着重于积极的东西。

很多父母经常会以禁令式的语言命令孩子警告孩子不要做什么事,例如:不要吃零食,上课不要开小差,做作业不要玩游戏,不要看那么多电视,不许抢玩具……但是,孩子偏偏就没有听进去,反而还和父母对着干,这说明家长的命令在孩子眼里并不起任何作用。

所以,父母要换一种说话方式,如果我们不想让孩子做某件事,那么千万不要对他说"别""不要"这种负面词语,而是要用期望他做的事,例如:我们希望孩子睡觉不要踢被子,那我们可以这样说:孩子,睡觉盖好被子哦;

再比如,我们希望孩子吃饭不要剩饭菜,那么我们可以说:孩子,要把饭碗里的饭菜都吃光哦。这样,孩子就会更加明白清楚父母希望他们怎么做,才会更好地接收到父母的信息。

教育孩子是一门高艺术的学问,学会"去情绪化管理"的六大法则,相信可以让家长们的教育道理更加通顺,要知道,冲动是魔鬼,打骂孩子不一定能够真正教育到孩子,只有好好地把握孩子的习性,顺着孩子的思路去引导,才能发挥真正的功效。

我是小D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