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做错事推卸责任,可能是“受害者心理”作祟,父母要正确引导 孩子犯了错总是推卸责任怎么办

2022-03-15 08:05:14孕产
闺蜜近来很头疼,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花瓶被孩子打破了。不过更让闺蜜觉得头疼的是,孩子打破了花瓶后并没有承认。当天,闺蜜在厨房忙活晚饭,做完饭后从厨房出来,发现茶几上的花瓶被打碎了,闺蜜很喜欢这个白瓷的花瓶,看到花瓶碎了自然很是心疼。不过,闺蜜很纳闷花瓶是怎么碎的呢?

闺蜜近来很头疼,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花瓶被孩子打破了。不过更让闺蜜觉得头疼的是,孩子打破了花瓶后并没有承认。当天,闺蜜在厨房忙活晚饭,做完饭后从厨房出来,发现茶几上的花瓶被打碎了,闺蜜很喜欢这个白瓷的花瓶,看到花瓶碎了自然很是心疼。

不过,闺蜜很纳闷花瓶是怎么碎的呢?老公不在家,就自己和孩子在,于是闺蜜把孩子从房间叫出来,想问问孩子是怎么回事。结果闺蜜还没说话呢,孩子就急着说“妈妈不是我打碎的花瓶。”

显然孩子说谎了,闺蜜顺着孩子说:“那宝宝觉得花瓶是怎么打破的呢?”孩子故作思考地说:“也许是狗狗碰倒的,狗狗跑得太急了,然后不小心撞上了茶几,就把花瓶撞倒了!”闺蜜看着孩子一本正经的胡说,心里又好笑又生气。

孩子做错事推卸责任,可能是“受害者心理”作祟,父母要正确引导

孩子犯了错总是推卸责任怎么办

孩子接着说:“妈妈你惩罚狗狗吧!罚他不许吃狗粮!”闺蜜不想拆穿孩子,但是又怕孩子总是推脱逃避,最终还是揭穿了孩子。没想到孩子很委屈地嚎啕大哭,仍然坚持“不是我弄的!”闺蜜看着孩子大哭不止,最后只得耐心安慰。闺蜜很困惑,不知道该怎么纠正这种孩子推卸责任的毛病。

其实,孩子在犯错时不愿意承认的原因有很多,家长们从原因入手更加能够有效的进行干预。孩子逃避推脱很多时候很可能是因为受到了“受害者心理”的影响。孩子坚持认为自己没有错,出于自我保护的机制,把犯错的原因推脱给其他因素,以此来逃避惩罚。

l 什么是“受害者心理”?具体特征?

受害者心理指的是一种“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的心理状态,把造成不良后果的原因归结到自身无法掌控的因素上,而这其中,自己也是受害者,所以自己不必要承担责任。

这种心理状态下,心理特征表现:

孩子犯了错总是推卸责任怎么办

①认为自身无力面对问题

受到这种心理影响,人们会倾向于自己是弱势的一方,没有能力去应对问题,所以在面对问题会表现出非常软弱的一面。

②放大对问题的恐慌

即使是一件小事,出于这种心理的影响,会把小问题看成是一种大问题。内心存在着巨大的恐慌。把问题造成的后果放大多倍,直至觉得自己是无力承担的。

孩子犯了错总是推卸责任怎么办

③沉浸在被伤害的情绪里,拒绝解决问题

这种心理使得人们容易进入被伤害的状态,沉浸在负面的、消极的情绪里,而拒绝想办法去应对问题、处理问题。

可见受害者心理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很多时候反而会造成问题解决的阻碍。那么当孩子被受害者心理所困扰时,究竟会给孩子带来哪些负面的问题困扰呢?

l 受害者心理对孩子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张姐家的孩子又被老师请家长了,这个月已经第三次了。原来孩子在学校里有打小伙伴的举动,老师批评过孩子几次,但是孩子就是屡教不改。张姐也纠正过,但是孩子每次都不承认是自己的问题。“他抢了我的玩具!”“他走路碰到我了!”孩子每次都有不同的借口。张姐很生气的胖揍了孩子一顿,结果孩子更加逆反了,嚎啕大哭着不肯承认自己有错。

“受害者心理”使得孩子固执的抓住对方的问题而选择性的忽视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孩子对他人的问题耿耿于怀,但是对自身的问题却视而不见。孩子屡教不改的原因在于认为自己没错,把错误的所在都归结到他人身上。

“受害者心理”让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孩子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自然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推卸责任给他人。由此孩子变得缺乏责任心,遇事胆小怯懦,缺乏主动去承担问题的能力。

“受害者心理”让孩子变得斤斤计较,不懂友爱。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矛盾和分歧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孩子被受害者心理困扰时,孩子就很容易对同伴的行为过分的计较,甚至会因此有一些攻击性行为产生。

孩子犯了错总是推卸责任怎么办

心理学家们认为,“受害者心理”是使人将自己处于受害的位置,而以此来寻求好处的心理。显然在这样的心理动机影响下,孩子会倾向于选择对自有利的位置,以此来逃避问题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

l 面对孩子总爱推卸责任,家长该如何纠正?

大家一定见到过这样的场景,孩子走路的适合过于心急没有看路,不小心摔倒了。于是家长赶紧抱起孩子安慰,并且用力的打几下地板,“都怪地板让我宝宝摔倒了,我们打它!”孩子在学校里和同学发生矛盾了,家长说:“肯定是对方不好,我宝宝乖乖的肯定没有错。”

类似的场景很多,这些说明了家长们教育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急于安慰孩子,把孩子放到受害者的位置上,让孩子理所当然的逃避了需要承担的责任。家长们纠正孩子的推卸责任需要从纠正自身的教育观念入手。

A 鼓励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让孩子主动承担责任并非是易事,孩子们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会有逃避责任的做法。而父母鼓励孩子去承担责任,可以让孩子更加有勇气去面对问题,父母的鼓励是一种行为的助推剂。

B 改善孩子“受害者心理”的状态

家长要约束自我的言行,减少为孩子营造受害者心理的环境刺激,促使孩子的这种心理状态有所改善,让孩子把关注点放在问题的解决上,而不是问题的推脱上。

C 坚持原则,让孩子少一点侥幸和试探

当孩子发现自己的“委屈”“哭闹”可以使得自己的行为不被约束后,孩子会不断的试探父母的底线,始终抱着逃避责任的侥幸心理。家长有必要坚持原则,让孩子感受到规则的限制。

“受害者心理”是孩子逃避责任的不健康心理,孩子沉浸在消极对待的情绪里,对于问题的处理缺乏改善了解的心理动机。孩子逃避责任,屡教不改很容易产生行为的偏差。家长有必要引导孩子认知到即使自己是受害者,也要更加坚强的面对问题,这个过程才是成长。

大家对“受害者心理”有哪些见解呢?对于孩子的屡教不改逃避责任的行为表达大家是怎样纠正的呢?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