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的名义限制孩子探索,就是在扼杀孩子自发成长
文/儿童哲学启蒙头条号
凡是生命,
都会在其早期
不约而同地表达出
对这个世界的敏感——
例如,
只要环境合适,
他们都会努力地
自发成长。
当一粒种子落地入土,只要周围环境合适,它就能立即启动萌发,破土而出;
当小斑马诞生一个小时之后,无需任何指导,它就能跟随妈妈扬蹄奔跑;
当一个孩子呱呱坠地,尽管他既不能像种子那样快速生长,也不能像小斑马那样行动自如,但是他的一切意识活动已经启动。
……。
纵观我们身边所能感知到的生命,他们在生命的初期尽管形式各异,但却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就是——
对这个世界有着超越我们想象的敏感性。
如果我们假定这个世界有一个造物主,那么毫无疑问这就是造物主赐予所有生命的礼物。
事实上,一个人生命早期对这个世界的敏感性,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但是,因为很多成年父母已经习惯了依赖主观经验和臆想等“程序”,无需再做深入的思考,快速加工信息,惯性地理解这个世界,已经忽视了孩子“敏感性”的价值。
他们更愿意凭借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孩子,更愿意把孩子拉回自己意志的轨迹,按照自己所认为的标准考量和塑造孩子。
对此,最常见的就是正当年幼的孩子准备去玩地上的泥土,身后的成年人就会出于种种原因,在身后大呵一声:“不许动!脏!”
我们可以假想一个事实——
有一天,一群原始人正百无聊赖地在草地上晒太阳,睡觉。
这时,他们中的一个再也无法忍受这样无趣的生活,于是走到附近的溪边玩泥巴。
这次,他正在无意中用泥巴团出了一个碗状物时,太阳已经快落山,他不得不赶紧返回栖息地。
……。
第二天,他再次来到溪边玩时,发现他昨天制作的“碗”已经被太阳晒干了,于是他就用它舀水喝,装东西吃,并带回了族群。
……。
从此之后,这个给他们族群带来莫大方便的“碗”就成了他们生活的必需品。
尽管故事中“碗”的发明掺杂着一些巧合和运气,但必不可少的正是那个原始人对万事万物还保留着可贵的敏感之心。
婴幼儿对这个世界的敏感性往往是内隐的,藏在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他们的意识活动之中。
尽管他们行为受限,但是他们的感官世界带给他们的意识活动却一刻不停,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也随着意识活动的不断丰富,而变得越来越强烈。
他们一切的探索、求知和学习的欲望均来自于此,缺少敏感性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造物主”如此安排或许也是在时刻提醒人们,我们不能因为看不见摸不着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敏感性,而就能忽视它的存在。
举个例子,有的家庭为了给婴儿创造一个适宜的抚养环境,有意遮蔽室内光线,减弱室内各种声响,这种做法其实就是一种感官体验的剥夺,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降低和滞后。
上个世纪,有科学家根据研究发现,一个人出生头三年的早期生活环境和其获得的“经验”对其一生的影响都至关重要,后来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这是因为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敏感性就是孩子大脑塑造的过程,就是意识不断发展与成长的过程。
这至少说明,为人父母决不能仅仅凭借自己的喜好,或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错误“设计”和“干涉”孩子的成长。
其实,言至于此我们就会发现,孩子意识成长的过程就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敏感性”的释放,我们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地呵护他们对这个世界的高度敏感,包括告诉他们这件事情为何不能去做。
手电筒看里面科普透视绘本(全10册) 亲子互动认知启蒙百科3-6岁 ¥184 购买相关文章
- 孩子长大不想回家!父母以爱的名义伤害了孩子,80%的家长都在做
- "标签效应":负面评价会限制孩子成长性思维,扼杀孩子无限可能性
- “中国式逗娃”孩子在哭,大人在笑,别以爱孩子的名义伤害孩子
- 很多人以爱的名义忽视了这些让孩子越吃越笨的食物
- 这个能力决定孩子以后的竞争力,我们每天都在以爱的名义破坏它
- 以爱为名的遥控器,终会毁了孩子一生
- 以爱为引导的教育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 孩子“压抑式的成长”,就在家长不经意之间,父母您中招了没?
- 孩子一生的幸运,就是能够遇到一对懂得自我成长的卓越父母
- 孩子上学后不爱阅读怎么办?7-14岁孩子阅读成长规律请收好
- 孩子不再亲近妈妈,心理学家表示这是孩子成长的正常现象
- 孩子不听话是自己的原因?父母首先反思,5种语气助孩子更好成长
- 孩子不听话,只能打骂?那是因为你还不知道成长型思维
- 孩子不自信、遇困难就逃避?父母4个方法让孩子有“成长型思维”
- 孩子与你天生不合?父母管住自己的嘴,孩子的成长才能如鱼得水
- 孩子事事都追求完美?别担心,这是孩子成长必经的“完美敏感期”
-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比如心理,家长是否时刻关注着
- 孩子到底能不能责备?答案是肯定的,合理的责备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远离爸爸妈妈的预期了应该怎么办
-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视哪个方面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