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容易情绪化怎么办?心理学:建议父母试试这2招 怎么样做才让孩子不容易情绪化
想必所有的父母都曾被孩子的无理取闹搞得焦头烂额,平时孩子乖乖听话的时候,家庭氛围也是一幅母慈子孝的画面。而在每次劳累了一天下班回家或是做了一天家务之后,看着无比闹腾的孩子,实在是令人忍不住想发脾气。
而这个时候,孩子就可能因为我们的几句话,而表现出哭闹,难过,生气等多种情绪。很多家长在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表示不解的同时,只能用强硬的态度让孩子闭嘴。
事实上孩子经常闹小脾气的行为,是一种自身情绪控制能力不佳的表现。作为家长,我们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不应该采取非常不耐烦的态度,而应该采用科学的手段积极的引导孩子,从小培养他们的情绪控制力。
孩子变得情绪化的原因要想使孩子具有良好的情绪控制力,我们就需要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自家孩子为什么会经常容易情绪化。
自身性格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性格特质,这些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就比较外向,而外向型的性格,造就他们比较喜欢无所顾忌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这种行为在外界看起来就是非常情绪化的。
心智不成熟年龄因素则是导致孩子情绪化的客观原因,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要明白,不可以成人化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的行为。孩子的天性就是感性的,幼稚的。他们自然会因为外界的一点小小刺激就大呼大叫。
父母的情绪影响当然孩子的情绪化也来自于父母情绪的影响,很多时候如果我们做父母的没有办法心平气和的与孩子进行沟通,孩子出现一点错误,就对他恶言相向的话,那么长期受到这种刺激的孩子,就很容易表现出情绪化的特点。
毕竟孩子在应对外界压力的时候,并不会像成人那样冷静应对。而父母的不耐心与烦躁,对他们来说就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当看到父母烦躁的表现时,孩子内心会惊慌失措,他们没有其他方法来排解自身的情绪,只能通过哭闹来缓解内心的焦躁不安。
缺乏科学引导孩子身心上的良好发展,都离不开父母、社会的科学引导。没有天生就非常成熟的孩子,在当今社会很多家长们只关注孩子智力上的发展,而忽视孩子在心理方面的成长。
很多孩子可能从小就给人非常聪明的感觉,但是这些孩子们却非常容易生气和难过,这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良好的科学引导,从小就没有一个很好的情绪控制力。
理解情绪反应的机制为了科学的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控制,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一下情绪反应的科学机制。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我们的情绪都会通过以下的方式产生:
1 遭遇情景
我们会首先遭遇一些情境或事件,比如孩子们在与我们交流的过程中突然遇到了急躁的情绪反应,或者突然遇到父母禁止他做某项事情的决定。
2 对此情景抱有的信念
在遭遇到这些情境以后,通过对这件事情的认知,我们的心理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比如,我们对待一些生活中的挫折,有些人会不以为然,有些人则会觉得,这会对我达成执行目标造成巨大的影响。这些都是通过我们过往的认知而产生的对这些情景的态度,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信念。
3 产生情绪
基于我们对待情景的态度,我们的心里会最终产生不同的情绪。比如那些面对困难感觉无所谓的人,他们的情绪可能保持比较平静的状态,而有些越挫越勇的人,他们对于困难这种情景将会产生兴奋和斗志勃勃的情绪,而对于那些具有畏难态度的人来说,面对困难他们将会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
懂得了情绪反应的机制,我们就可以根据这种机制来有效地引导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设身处地的了解孩子所处的情境如果家长朋友们在自己认真工作的时候,突然有人凶神恶煞的告诉自己:“你不要工作了,现在马上去睡觉。”想必这个时候,我们内心的情绪一定非常烦躁,毕竟我们的工作很有可能还没有完成。
这一情景与孩子正在专心致志的玩着游戏,却被家长态度强硬的要求去睡觉的状况一样。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可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一个玩具拼装好,但是却被家长无情地打断了,自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反应。
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到孩子所处的情景,我们自然就不会非常强硬的要求他去睡觉,而是会首先问他们:“宝宝你还要玩多久呀?是不是感觉这个玩具还没有拼好呀?现在已经很晚了,要去睡觉咯。”
尝试改变孩子面对情景的态度很多孩子并不会明白家长的要求与指责,是出于对他们的爱意。他们只会觉得父母的这种行为对自己是一种伤害,在这种人之下他们自然也会产生非常抵触和愤怒的态度。
与此同时,他们在面对一些负面的事件,例如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社交生活中的挫折时,也会产生诸多的负面情绪,当我们观察到孩子可能陷入这种情绪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这样问孩子:“你为什么不开心了?”“什么事情让你感到难过呢?”得到了孩子的回答后,我们就可以内心的进行沟通,告诉他们在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只要我们努力的想办法去解决它,事情就会变得很好。而如果我们只是感到愤怒和伤心,我们就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引导孩子拥有平静的心态在改变了孩子面对事情的态度后,他们自然就会依据对于情境的态度,而拥有良好的情绪。
当然,这样的引导方式并不能完全让孩子没有任何的负面情绪。毕竟不论一个人再坚强,我们也会有难过的时候。所以除了这些方式之外,我们还要引导孩子积极的运用自己的理性思维来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采取两种方式来引导孩子。
同理心方式当我们下次看到孩子再发小脾气的时候,我们可以这么告诉他:“宝宝,你知道吗?你这样的哭闹会让妈妈心里觉得很难受。下次为了妈妈,你可以不发脾气了吗?”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孩子站在家长的角度上去看待自己的行为,从而建立孩子的同理心,激励他们下一次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建立激励机制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奖励来培养孩子的情绪控制力,下次孩子在哭闹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他,如果他能够很好的控制住自己,我们就给他一些实物的奖励,例如带他吃一点好吃的,或者给他买一些玩具。当然,这种说辞千万不能是一句空话,下次孩子在表现好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遵守诺言。
以上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如何提高孩子情绪控制力的方法。具有良好情绪控制力的孩子,在人生接下来的奋斗道路上,就会更加心无旁骛,不受自身情绪影响的完成自身的目标,所以各位宝妈们,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忽视对于孩子情绪控制力的引导。相信,每一位经过科学引导的孩子,都能够在未来成为一个面对困难,毫不气馁的成熟孩子。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心理学专家:教会孩子“自尊自爱”,是父母最好的教育
- 心理学专家:父母说的"为你好"是孩子的噩梦,只会加深"负罪感"
- 心理学家:学会做权威型父母,三步改造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微环境
- 心理学家:焦虑是扰乱孩子成长节奏的最大杀手,父母别不当回事
- 心理学导师:焦虑分有用和无用的,有用的焦虑促使父母孩子成长
- 心理学:10个技巧帮助孩子正确发泄和表达情绪
- 心理学:为人父母,请不要对孩子说,咱们家穷
- 心理学:为人父母,请少给孩子讲道理
- 心理学:孩子不顺心就发脾气怎么办?父母警惕孩子存在“丧失感”
- 心理学:对付孩子“戒不掉”手机的方法,父母们凡事强调“快”
- 心理学:父母希望孩子“听话”,“听话”背后的隐喻很多
- 心理学:父母的10个坏习惯,误导孩子一生
- 心理学:父母的过度溺爱,可能会让孩子形成自恋性人格
- 心理学:痛下决心的父母,网瘾孩子都好了,他们做到了这七点
- 心理学:还在说孩子小不懂事?父母建立边界意识很重要
- 孩子不能说,一说就发脾气?心理学:父母的“自尊教育”很关键
- 孩子为什么越长越笨?心理学家直言:是父母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 孩子厌学怎么办?心理学家:家长要摆正心态,掌握情绪ABC理论
- 孩子总是闹小情绪,心理学:巧用5个方法改掉这个“臭毛病
- 孩子遇事哭闹,父母在一边冷眼旁观,心理学家告诉你:这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