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孩子做错事,我们该怎么办?(附思维导图)

2022-01-27 19:36:27孕产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总会做出一些挑战你底线的行为,比如打人、乱丢东西、在超市里乱跑,等等。而你也会在无意识中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比如“胆小”、“调皮”、“粗心”等等。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总会做出一些挑战你底线的行为,比如打人、乱丢东西、在超市里乱跑,等等。而你也会在无意识中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比如“胆小”、“调皮”、“粗心”等等。

面对这样的问题,《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中,作者就为我们提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值得我们家长借鉴学习。

孩子做错事,我们该怎么办

孩子做错事我们该怎么办?

1、让孩子体验不当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

作者为我们提出的第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让孩子体验不当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

举个例子,对于一个一生气就扔东西的孩子,当他下次再因为发脾气而毁坏玩具时,试试鼓励他修好玩具,如果修不好,也不会再给他买新的。“没法再玩” 就是孩子毁坏玩具的自然后果。孩子可能会因此哭闹,我们不用去阻止,而要允许他释放情绪。

承担行为的自然后果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第一,需要有相关性。也就是说,如果你因为孩子摔坏了玩具就不让他晚上看动画片,或没收其他玩具,那么后果与行为之间就没有相关性。第二,合理性。你不要说“以后再也不给你买玩具了”,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第三,要用平和而坚定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用充满指责、惩罚意味的态度来对待孩子,那么,孩子就会感到这种所谓的“后果”其实是你在刻意惩罚他,而不是自然发生的体验。第四,优先选择非介入性的方式。意思就是父母不直接干涉,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比如请孩子帮忙——让在超市里乱跑的孩子帮你挑苹果;或者告诉孩子如何弥补自己的失误——比如当孩子把水洒在地上时,递上一块抹布让他自己擦干。这些方法让孩子有机会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体会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2、 如何解决反复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

对于反复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家长该怎么办呢?可以通过书中写到的“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来和孩子一起商量处理的办法。

例如,孩子经常在放学后疯玩不肯回家,你可以试试这样和孩子说:

第一步,谈谈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我知道你喜欢和朋友一起玩,你们平时能够自由活动的时间也不多。”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但是,你太晚回家的话我会很担心。”

第三步,一起讨论可行的解决方法

你可以说:“那我们一起来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可能会提出:“放学后直接回家”的建议,而孩子也可能会说“你不要担心我!”或者“叫朋友来家里玩”之类的建议。

第四步,把你和孩子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

千万不要急着否定孩子,或者和孩子争论,这一步的重点是不带任何评论地把每个人的想法都写下来。

第五步,挑出你和孩子都可以接受的建议,并且付诸行动。

最后,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把孩子看成是麻烦的制造者,而是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

如何帮助孩子揭下身上的“角色标签”

还有一些更顽固的“问题”,需要我们帮助孩子揭下身上的“角色标签” 。

所谓“角色标签”,是指家长有意或无意间赋予孩子的固化的性格或行为特征,比如,胆小、调皮、粗心等等。作者在书中给出这样一个结论:“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不仅影响到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

一个总被父母抱怨“磨蹭”的孩子,父母的语言和态度都会对他形成心理暗示,久而久之,孩子的行为就会变得越来越磨蹭。

那么,我们要怎么去除消极的心理暗示,以更加积极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呢? 有个好办法就是——“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对于一个经常“毁坏东西”的孩子,与其抱怨他“玩什么,坏什么”,不如试着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自己曾经做得好的一面。

例如,告诉他“你从3岁就开始玩这个玩具,现在它看起来还和新的一样”;对于一个总是打人的孩子,当他用语言要回被抢走的玩具时,告诉他“我看到你刚刚用语言在和那个小朋友沟通,你用更合适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当然,你也可以主动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

比如,让“粗心”的孩子管理自己的零用钱;让“调皮”的孩子帮忙照顾家里的宠物;让“笨手笨脚”的孩子帮你修理抽屉等等。

总之,“揭下孩子身上标签”,其目标和核心是,消除孩子固有的、负面的自我认知。其中的关键是,作为父母首先要改变认知,学会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孩子,找出他们行为中积极的因素,这样才能把更加积极的影响传递给孩子。

小结:对于大部分父母来说,这本书介绍的是一种全新的、有别于我们现有沟通模式的语言,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和践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肯定会犯错,一些伤人的话也照样会脱口而出,这很正常,即使是本书的两位作者,也会在情急之下回到过去的语言模式中。

但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家庭的幸福,即使这件事情并不容易,它依然值得我们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