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闹情绪时,这6点家长们千万不要做 青春期孩子闹情绪时,家长应当如何做?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孩子当然也会有。有的时候上一秒还是乖巧可爱的萌娃,下一刻可能就变成了哭闹不停折磨人的熊孩子,哭闹,发脾气,摔东西,耍赖......任你怎样苦口婆心的教导,甚至妥协都无济于事。
我们很多父母会在孩子闹脾气时习惯讲道理,希望孩子能明白,从而控制情绪。而有些父母则不愿多费口舌,直接动用武力,对孩子进行打骂。
从不曾想,这个时候,孩子正处于情绪崩溃的边缘。没有被察觉和接纳的情绪,就像一颗隐藏着的炸弹,随时都会爆炸。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事家长们千万不要做这些事情。
以暴制暴
不要说“再闹,就给我试试看!”“不乖就把你赶出门”之类的严惩、恐吓和威胁话语。这样做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会导致孩子采取自我破坏和被动的攻击行为。
无条件顺从
不做孩子情绪的奴隶。不要用“不哭,就给你买玩具”“给你玩手机,不要哭了”“不哭,就带你去吃好吃的”等贿赂、哄劝的方式息事宁人。避免孩子体会不好的情绪,反而让孩子学会了“情绪勒索”。
给孩子的情绪贴标签
不要用“你是坏孩子”“真是个爱哭鬼”“你怎么这么淘气”等这类言语给孩子贴“负面标签”,这会扭曲孩子的自我认知,从而导致孩子形成自卑人格。
一味地说教孩子
当孩子伤心、难过、生气的时候,情绪已经主导了全部意识,根本不是灌输规则与训诫说教的好时机。这个时候家长们越说,孩子反应反而会越激烈。
归咎“他人”
比如,“跌倒了痛,都是地板害的!”,为了安抚孩子情绪而归咎外界环境的做法,会让孩子无法对自己负责,失去从错误中反省学习的机会,容易养成遇到挫折“只会怪别人”的恶习。
强硬忽略
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这样不但阻断了亲子沟通,也让孩子相信情绪是不受欢迎的,进而筑起一道心墙,变成一个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显得麻木的人。
其实,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时,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而不是说教。他希望你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
而作为父母,爱孩子,首先得先懂孩子,要从懂孩子的情绪开始。我们要这样做:
01
接纳孩子的情绪
如果孩子出现情绪反应,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倾听的技巧,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知道你愿意理解他的感受时,就会慢慢将心情沉淀下来。
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才是父母给予最大的包容。
02
帮助孩子做有效的情绪疏导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曾经提出过,在对待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应该做到四个不要:一不要骂;二不要打;三不要说教;四不要走开,但一定要温柔而坚定地拒绝。
当冲突发生的时候,作为父母要学会用共情式的代入角色法进行角色转换。
在孩子宣泄情绪时,父母要把这份代入的感受表达出来,例如:看你哭得这么伤心,一定很难过,对不对?,响应孩子的感受,对他表明你理解他。
03
引导孩子调整认知
在孩子情绪宣泄完了之后,再用询问的方式,问孩子原因,引导他正确地表达和处理情绪,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他,不要一味地沉浸在情绪中不可自拔,要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是失败者被情绪所控制,而胜利者却控制着情绪。
相关文章
- 家长:孩子“闹情绪”时,难道只有打一顿才管用?
- 孩子闹情绪时,不打不骂不发火的有效管教法
- 孩子经常闹情绪?别慌!快来学会这三个妙招
- 家长必看!冬天千万不要让孩子做运动
- 3岁孩子随意发脾气,闹情绪,咋了?是内心缺爱所发出的求救信号
- “我就不!”孩子在跟家长呕气?辨别孩子真正的情绪需了解这3点
- 为什么孩子常常闹情绪?心理学:这是因为钟摆效应
- 为什么孩子有厌学情绪?这3点原因,让家长知道如何辅导孩子学习
- 决定孩子情商的关键,取决于家长能否做孩子情绪训练的导师
- 小孩有负面情绪?不要总讲道理,聪明家长会做孩子的“情绪容器”
- 总是吼完孩子又自责?化解“死循环”,家长要懂得做“情绪觉察”
- 想快速转换孩子的情绪,幽默感很重要,千万别说教,这4点是关键
- 科技时代,想孩子提升社交能力,避免与手机为友,家长要做这5点
- 身为家长是否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 这4个时间千万不要批评孩子,后果真的很严重!(家长必读)
- 孩子一犯错,家长就发火?情绪控制,从问自己3个问题开始
- 孩子一生气就狂打自己?孩子的“情绪饥饿”,家长要细心留意
- 孩子上学,家长却暴露焦虑情绪,过分关注或许反而惹老师讨厌
- 孩子不愿意表达,家长要学会接纳他的情绪,告诉他如何解决
- 孩子不顺心就哭闹?心理专家:是“情绪脑”发育,家长应合理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