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顺心就哭闹?心理专家:是“情绪脑”发育,家长应合理引导 孩子不顺心就哭闹
人生就像不知终点的阶梯,一道又一道坎儿,嵌在每个人前进的路上。两岁是坎儿,三岁也是坎儿。
三岁的孩子,正是会说,又说不明白的年纪,遇到麻烦,哭,依然是大部分孩子的最佳选择。
看到孩子大哭大闹,许多家长第一反应是头疼,之后则是观察环境。
若是在家里,有些家长会很有耐心的劝说孩子,给孩子讲道理。可若是在公共场所,“吃瓜群众”的眼神会让家长格外尴尬,从而选择尽快解决问题,如满足孩子要求,或换个吸引力更大的玩具或零食。
此外,部分家长甚至会不分场合,用打骂、斥责等方式让孩子停止哭闹。
无论是在室外还是室内,这些家长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停下来,避免持续的头疼或尴尬。换言之,家长的目的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控制情绪,并不是真正在意孩子的感受。
三岁是“情绪脑”发育的关键期,再不关注孩子的感受就晚了!
儿童心理学专家:“情绪脑”发展的关键期在三岁左右。这个时期的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极易被情绪脑控制。此外,三岁的孩子语言组织能力不够,便会选择尖叫、大哭等方式宣泄情绪。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大哭大闹是常事,无需担心。但与各大敏感期一致,在关键期注重引导,才能帮孩子正确运用情绪脑,“引诱”理智脑认真工作,避免孩子被情绪脑控制。
什么是情绪脑?人类从外界接收的信息,一般由两条通路传递给大脑。
短通路:丘脑→杏仁核
长通路:丘脑→扣带回→大脑各区域皮质→杏仁核
其中,短通路,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脑。长通路,则是理智脑。
情绪脑的特点就是快。
例如,我们在路上看到一只发疯的巨型犬,情绪脑会第一时间帮助我们判断现在需要逃跑还是战斗。
理智脑则在相对“漫长”的通路中,将信息分门别类的加工,最后权衡利弊,准确判断,或规划最佳逃跑路线,或寻找合适的战斗方式,比如找根棍子,或寻求帮助。
在过去,人们将情绪脑称为“原始脑”。原始社会的人类思考方式相对单一,遇到威胁生命的野兽,情绪脑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理智脑多为辅助。
而在当今社会,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本身的学习和模仿能力共同作用下,理智脑占据主要地位。
情绪脑与理智脑在孩子的人生中,都占据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无论哪一方出问题,影响的都会是孩子的未来,甚至导致孩子的人生阶梯出现向下的趋势。
别让“情绪脑”的负面影响带偏孩子的人生阶梯科学研究表明,正面情绪占主导地位、能够管理好自我情绪的人,往往也会有更高的智力水平。这与情绪脑的正确发挥是分不开的。
常言道:人的本事越大,脾气越好。
现实生活中,真正优秀的人往往都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那些随意发脾气,时常大吼大叫的人,大多外强中干。
在情绪脑的关键期,孩子极易被负面情绪影响,若不加以引导,被负面情绪掌控的孩子,情绪脑的使用会高出理智脑,占据主导地位。长此以往,只会让孩子向后者靠近,走出一条向下的人生阶梯。
控制情绪,其实是一门大学问,一个成年人想要很好的控制情绪,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于是在家长眼里,大人都做不到的事,小孩子怎么做得到?
恰恰相反!
在“情绪脑”的关键期,合理的引导孩子,其实是帮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的最佳时期,一旦错过,就会真的成为困难。
正确引导,合理保护情绪脑发育在蒋欣的新剧《遇见幸福》中,有个名叫乐乐的三岁小女孩,很可爱,也有着孩子本身的“闹腾”。
她会在妈妈的情绪失控,对自己越来越凶之前,委委屈屈的说:“你这样凶,我都要生气了!”
也会在看到妈妈和司问渠拥抱时,跑过去捶打这位原本友善的叔叔,只因害怕妈妈被抢走。
但她同样也会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想到妈妈会不爱自己,哭到老师不得已的打电话喊家长接走。
在剧中,网友总会在乐乐乖巧可爱时大赞“萌化了”,可也会在乐乐哭闹委屈时无情的指责乐乐“事太多”“小孩子就是麻烦”。
针对乐乐的表现,许多网友的无情指责,其实也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不理解。
有网友在看到乐乐的表现后感慨:“怪不得离婚的父母都把孩子称作拖油瓶。”
其实换一个方向看,当乐乐捶打司问渠时,想想孩子本该和自己的爸爸在一起玩玩闹闹,一家三口和和美美的氛围,如今却因爸爸妈妈离婚,失去了本来的幸福。面对一个很可能要抢走妈妈的叔叔,乐乐的情绪要如何控制?
剧中蒋欣扮演的甄开放同样因为乐乐的表现尴尬,但她对乐乐的行为表示理解,没有指责孩子在幼儿园哭闹影响自己工作,还去安抚乐乐,告诉孩子妈妈依然爱乐乐,甚至打电话给乐乐的爸爸,让前夫来到家里陪孩子。
在因为工作无法继续和前夫一起陪伴乐乐时,甄开放柔声安慰,告诉乐乐自己不会不爱乐乐,确定乐乐不会不安后,讲明自己要去工作。
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告诉孩子自己有事离开,无法陪伴,很容易就得到了乐乐的理解,并点头告别妈妈。
1、 理解
在情绪脑的关键期,甄开放的做法其实是很好的示范。理解孩子为何哭闹,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的考虑,然后真正做到好的引导。
我们常说孩子小,可孩子也是一个小小的、完整的人,尽管不够成熟,尽管需要照顾,但他依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
大人需要被理解,孩子同样需要。只有做到理解,才能做到共情,才能让孩子从心底认可父母的引导,从而心甘情愿的走到父母面前,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烦恼,说出自己的负面情绪,之后才能合理的释放掉负面情绪。
2、 接纳
在孩子心里,父母就是一切。
从出生,到会走、会跑、会跳,孩子在一步步成长,但在见到更广阔的世界之前,父母几乎就是孩子的世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父母都不能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又该找谁宣泄呢?
正如面对因哭闹不止无法呆在幼儿园的乐乐时,幼儿园老师没有责骂孩子,也没有因为乐乐哭闹将其关在单独的小房间,更没有置之不理,而是抱着孩子在室外安抚,直到安抚无效,才打电话给甄开放,这一点其实值得很多父母学习。
情绪人人都有,负面情绪更是无法避免,哭闹更是孩子宣泄情绪的首选途径。
父母们接纳孩子的情绪,给孩子宣泄情绪的空间,而不是一味的强制镇压,阻止孩子哭闹,才不至于让孩子出现情绪堆积,造成更大的问题。
3、 引导
理解和接纳,仅仅为引导做铺垫,就如化妆时的打底,尽管不出彩,却是最关键的基础,而引导,则是让整个妆面发挥修饰作用的每一个细节步骤。
以乐乐为例,当妈妈情绪失控,越来越凶时,乐乐一句“你这样凶,我都要生气了!”直接向甄开放的情绪浇了一盆冷水。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甄开放的前夫有错,但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他真的是一个好父亲。
想要让自家孩子像乐乐一样会诉说自己的委屈吗?那就在理解和接纳的基础上,找到孩子哭闹的原因,问问孩子是因为这个吗?是因为那个吗?
例如孩子正在好好的吃饭,家长一时兴起给孩子夹了自己认为好吃,但孩子不喜欢的菜,于是孩子“哇“的一声开始大哭,甚至不肯继续吃饭。
这时家长应该做的不是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么不乖”“不吃饭饿死你”,而是向孩子道歉,抱抱孩子,待孩子情绪平复后告诉孩子:“是妈妈不好,不该乱给你夹菜,以后一定先问问你,好吗?
得到孩子回应后,再告诉孩子:“以后你不高兴,说话告诉爸爸妈妈好吗?你一直哭,妈妈都不知道怎么办了,而且不吃饭你的小肚子会饿的,晚上可没有零食吃哦,我们现在继续吃饭好吗?
面对孩子,父母总需要付出无限的耐心和无限的温柔,一味的暴力和斥责,只会让孩子的情绪脑充斥负面情绪,正面引导,才能帮孩子更好的面对负面情绪。
相关文章
- 小孩子哭闹很正常,不要训斥?心理专家:答对了!有情绪是好事
- 孩子一不顺心就哭闹怎么办?
- 孩子一不顺心就闹脾气!聪明的家长这样处理
- 心理学:孩子不顺心就发脾气怎么办?父母警惕孩子存在“丧失感”
- 奶奶为何总想取代孩子妈妈的位置?心理专家分析:代偿性情感
- 送礼物结果吓到孩子,心理专家“恐怖谷理论”:3种玩具少给娃买
- 孩子情绪说变就变,家长摸不着头脑?专家:抓住情绪发展关键期
- 孩子遇事就退缩,家长不要只在后面推,应引导孩子成为情绪的主人
- 心理专家李玫瑾:写作业拖拉这样治,立竿见影!!(必读)
- 孩子厌学怎么办?心理学家:家长要摆正心态,掌握情绪ABC理论
- 孩子哭闹很烦人,不要没有耐心,引导孩子正确的表达情绪很重要
- 孩子爱打扮,心理学:家长在“审美敏感期”要做好引导
- 家长和孩子要手机,被孩子“耳光”伺候,心理学专家:别惯着
- 4岁女孩画蛇得奖,父母引以为荣,心理专家却建议父母“报警”
- “喃喃自语”并不是心理疾病,是孩子的认知工具,家长要正确引导
- 入园焦虑症不止是哭闹,孩子还有几种常见表现,家长要有心理准备
- 养育孩子,不懂心理学怎么行-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
- 哈欠连连的宝宝,为何总哄不睡?心理专家总结了三个原因
- 宝宝做事总重复?心理专家:3个方法助力度过秩序敏感期
- 宝宝明明很困却不肯睡觉,幼儿心理专家:这几个原因宝妈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