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性情,父母学会讲究仪式感很重要 仪式感的家庭对孩子很重要
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这一代人对这些事情并不陌生:应付一口就结束的早餐;省去逛街时间的网购;洗碗机扫地机器人普及...这些生活方式,看似便利了生活,实际上却削弱了生活中的幸福感。
事实上,生活正因有这些琐碎的事情,才变得细致且美丽;也是因为有了仪式感,人们才可以更加热爱生活,更容易从生活小事中获得幸福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从小养成宝宝生活的仪式感,也许是各位宝爸宝妈们,给小朋友最好的礼物~
仪式感让宝宝学会认真生活
避开快节奏的生活,放慢脚步,稍事休息,把思绪投入到家庭和生活当中。认真对待每一天,每一个节日。
例如:和宝宝一起准备端午节的粽子,观赏龙舟比赛;清明节带着宝宝认祭拜祖先;中秋节的月饼,赏花赏月读古诗。让宝宝从点滴的生活中认识到生命的真谛,生活的乐趣。在平凡日子里的每一个小小的坚持,每一次对于生命温度和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生活的仪式感~
仪式感会给宝宝带来勇气
曾经有一个调查,很多长大后患上边缘性人格心理疾病的宝宝,追根溯源就是因为小时候缺少父母的鼓励和陪伴。
给宝宝举办一次生日party,切蛋糕,唱生日歌,吹蜡烛许愿,邀请宝宝的小伙伴来家中做客,通过仪式感很强的活动让宝宝感受到生活的意义,见证宝宝每长大一岁,都会对未来的人生充满更多的勇气。
父母工作忙,经常会忽视孩子的内心世界,看似坚强的宝宝们,其实最需要爸爸妈妈的关爱,在有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更加自信、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善于思考,也会更加聪明~
家庭仪式感是帮助宝宝成长的助推器。
仪式感让宝宝热爱生活
村上春树说,如果没有生活的小确幸,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人们常常感觉生活枯燥,其实是因为不再花时间用心去寻找生活的有趣之处,有了仪式感,会让生活中琐碎的小事变的不再无趣,不再琐碎。
日本就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国家,他们会在出门前对家里人问候“我要出门啦!”,回家的时候会说“我回来啦!”,吃饭的时候会双手合十,默默呢喃道“我要开始吃了。”这些简单的小事会增加生活的滋味。
让宝宝在充满爱和温馨的环境下茁壮成长,更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提升宝宝和家庭的幸福感
我们的小时候,在夏天的夜晚,坐在长椅上乘凉吃西瓜,就能感受到幸福感。如今忙碌的生活很难找到什么是真切的幸福。而宝宝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活产生的幸福感,其实是需要爸爸妈妈来作引导的~
找一个周末,带着宝宝亲手做一顿丰盛的晚餐,让宝宝体验自己动手的快乐;每个月制定一天,跟宝宝谈谈身边发生了什么趣事,无论是开心的,还是烦恼的,让家庭成为宝宝的避风港和温馨港湾。
每一个仪式感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份待表达的爱。拥有仪式感,宝宝才可以在充满爱的环境下成长,怀抱对生活的热爱和敬佩~
相关文章
- 父母在做错事情,学会真诚的和孩子道歉,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好孩子
- 孩子太依赖父母?想培养孩子“独立性”,父母要学会“袖手旁观”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父母学会这3招,从小培养孩子好的专注力
- 父母学会在这两方面下功夫,轻松把孩子培养成学霸
- 学会让孩子参与家庭会议,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获得更多的成就
- 孩子的“幸福感”取决于父母,培养孩子“幸福感”,家长需这样做
- 孩子进入逆反期,要学会“画面感”沟通,帮孩子读懂父母的心
- 孩子面临住校,父母是否感到焦虑,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的开端
- 父母反思:给予孩子有“仪式感”的童年,远胜于物质上的满足
-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心?
- 父母总是嫌孩子不争气?培养“钝感力”,不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 父母适当的扮弱,让孩子成为一个“小大人”,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 0-2岁是建立社会性情感连接的关键阶段,父母不重视,孩子会不安
- “美感教育”有多重要?有远见的父母都在培养孩子的审美
- 为什么越爱孩子越自私?父母有很大责任,培养孩子“健康耻感”
- 如何让孩子培养感恩的心?这几点很重要,做父母的应该好好学学
- 家长这样培养孩子“仪式感”,比带他外出旅游,更让娃感到幸福
- 情绪不是坏东西,培养孩子的“情绪敏感力”,父母要先允许孩子哭
- 起床困难户只因为父母太宠溺,没有正确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造成的
- 青春期孩子怎么培养独立?心理学:父母也要考虑孩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