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不在于物质在于精神——给孩子心灵“富养” 所谓富养,不是物质,而是富养孩子的精神
我不赞同穷养儿富养女的说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穷养儿子富养女”的“古训”开始在民间疯传。
说这句话有道理,自然还是有那么一点的。父母总是望子成龙,希望儿子长大后可以有所成就,所以在小时候就要给尽磨炼,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多经历些风雨坎坷,总能有所成长。
在这里所谓的穷养和富养,指的是物质条件对孩子人格培养的影响,我们都是从孩童时代走过来的,有一个富足的家庭,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一点不用怀疑,那么对于一个女孩来说,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广阔的眼界对她未来的人生显然起着积极的作用。
对于一个男孩来说,穷养是让他明白生活的不易和艰辛培养他生存的本领,这样在未来的社会竞争当中才能顽强的打拼,要知道,家养的打不过野生的。
我小时候家境较贫困。父母学历不高,工资低,母亲为了补贴家用身兼三职,还要未雨绸缪,准备哥哥和我的大学学费。母亲自己省吃俭用,却把最好的留给我们兄妹俩。
记得以前母亲买鸡饭,总把鸡肉给我们,自己吃白饭。
物质上,我确实没有很多,但现在回想起来,却也想不到任何一件自己极度期盼,却因家境贫困而无法拥有的东西。回忆里都是与家人度过的快乐时光,如与父亲到海边挖蚶、与母亲第一次到“春到河畔”的经历。
小学毕业后,我考上了本区某中学。当时的母校,学生不能留长发。我们虽然常抱怨这个形象很老土,但朴素的打扮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学习上,无须为长发的打理与装扮花心思。校训“勤慎端朴”强调的朴实无华,符合我家一贯的教诲。
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我自然从未想过“富养”孩子,也觉得难以接受。
对于自己五岁的女儿,我的育儿方针是要她懂得“惜福”。不论是通过童话、翻阅报章,或电视节目,周围所发生的一切都能用来教育孩子“幸”与“福”的概念,也可以教导孩子奢侈欲望与基本需要的差别。
孩子不须拥有一篮子的玩具,才会学习大方分享。
恰恰相反,当自己没有很多,却依然能体恤他人,分享自己的“福分”时,才是真正的大方。
只要身为父母的我们能掏出时间陪伴孩子成长,聆听孩子的心声,他们自然会有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变得更有自信、更有想法。
给予孩子心灵上的“富养”,比起物质上的“富养”,应该更重要。
相关文章
- 富养的女儿为何都爱“穷小子”?孩子物质富足,却易缺乏精神支持
- 物质泛滥的时代,孩子穷养还是富养?注重物质投入还是精神培养?
- 吞噬孩子健康,远离垃圾食品,莫让物质腐蚀心灵
- 《我的情绪管理图画书》——关注儿童心灵成长,培养孩子美好性格
- 孩子做家务要不要物质奖励?如何避免陷“奖励陷阱”?
- 孩子发烧,妈妈精神紧张立马变得十分敏感,就像一个“炸药包”
- 孩子夜里哭闹?专家:可能是母亲怀孕期间精神和身体健康状况不佳
- 孩子应该是穷养还是富养?
- 孩子总是要"物质奖励",父母得注意把握"度",别把孩子变自私
- 孩子是独立的精神个体吗,是做孩子精神世界的主人还是仆人
- 孩子行为怪异不理人,父母要学会倾听,别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伤害
- 孩子被骂很开心?不是精神有问题,家长要理解孩子的“找爱心理”
- 富养孩子,不如富养妻子
- 富养方式也有弊端 你家孩子有“富娃综合征”吗?
- 物质奖励会让娃更贪心,面对孩子“讲条件”,家长需学会见招拆招
- 物质奖励并不是科学的激励办法,这里教你怎样持续激励孩子进步
- 精神病人如果生孩子的话,孩子是否会有先天性的精神病?
- 26种表现+34种疾病,孩子的精神健康不允许忽视!
- “团队精神”成孩子教育的热词,父母别瞎指导,“共情”才是关键
- “我能把脚放在这吗?”男孩礼貌询问,穷养富养不如让孩子有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