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做作业老错字、漏字,反字?试试项目化养育,3招可轻松破局

2022-02-13 09:01:40孕产
01 父母应该在教育孩子时,将注意力放在那些重要而不重要的事情上 如果有人问你,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让你抓狂的是什么? 我想很多父母会说: 是他们那千奇百怪的行为,和自己那渴望被解救的心。 这点我深感同受。
01 父母应该在教育孩子时,将注意力放在那些重要而不重要的事情上

如果有人问你,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让你抓狂的是什么?

我想很多父母会说: 是他们那千奇百怪的行为,和自己那渴望被解救的心。

这点我深感同受。



养育孩子过程中,父母总是抓狂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几个场景:

场景1:三年级的孩子,生性活泼,就是做作业有点粗心,老出错。虽然一二年级也这样,但似乎频率没这么高,一篇百来字的作文,错字、漏字,反字不断,比如,把学校写成校学。这么高频率的粗心正常吗?是不是哪方面能力不行呢?

场景2:八岁的孩子,给他安排了独立的房间,啥都买了,该布置的也布置了,但还是不愿意自己睡,怕黑。就因这事,每天都要折腾到很晚,而第二天还要早起上学。有没有能让他独自早睡的好办法?

场景3:孩子上课注意力老是不集中,坐不住,总是东瞧瞧,西看看,特别容易分心。问他什么,总是不回答,做事没有计划,作业总是要催,不知道区分轻重缓急。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呢?

这些问题,是不是都不陌生?

不要以为只有孩子还小的父母才对孩子的问题抓狂,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孩子大了,父母依旧抓狂。

曾看过一个报道,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18岁的女儿起床,竟然拿刀相逼,而女儿只好报警求助。

也许有些父母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开始向各种专家求助,期待获得有效的办法,希望能立竿见影,甚至是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可事实上,家长们也意识到,即使专家给出了办法,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但是过一段时间,还是会出现新的问题,甚至曾经的问题再次出现。若用他人的“有效”方法,套用在自己孩子身上,似乎没有任何效果。



父母总关注在错误的事情上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父母们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错误的事情上,只关注了孩子的问题行为。

如果我们只是将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行为表现上,就像我们看一棵树的时候,将视线全部聚焦在树叶上一样。

树叶如何,是与树的根系相关的,如果不对树的根系进行培育,只是将衰败的树叶摘除,只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树叶,并不能得到一棵生机勃勃的树。

因此,我们应该将注意力,放在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上。


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才是关键


02 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才是关键

如果我们对孩子的行为感到抓狂,就必须要想办法去解决。

但是,正如上面所说,如果只是关注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事情并没有真正结束,在很多时候,问题还会再次出现,甚至还会变得更严重。

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和下面这几点有关:

首先,表现只是结果,它和各种综合因素有关

虽然在不同的情境下,孩子的表现不尽相同,但是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却可能是相同的, 那就是能力上的不足。

比如,一个孩子在家里到处称王称霸,在外面却胆小如鼠,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他不懂得如何与人正常交往。

不管是他在家充霸王时,父母”教训”他,让他知道自己行为不对,以后要懂得尊重他人,还是他胆小时,父母在一旁给他打气,让他有安全感与他人沟通,这些都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为啥呢?

因为孩子根本不懂什么是正常交往的规则,如果他都没有掌握正常交往的能力,即便孩子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了,也不过是在压力下为取悦大人而做样子,并不表明他以后就知道如何正确地与人交往。等其他情况出现的时候,他很可能依旧还是会称霸王或胆怯退缩。

你看,如果我们只关注孩子行为,而不关注他们行为背后的习惯养成,不过是暂时解决了当时的问题,并不能提高孩子的能力。



父母抓狂,要想想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其次,可能是父母的问题

有没有想过,孩子的行为让父母抓狂,很可能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的问题。

在《父母效能训练手册》中,作者托马斯·戈登曾提到:


解决冲突的逻辑起点就是要区分是孩子的问题还是父母的问题。如果是孩子的问题,那就孩子去解决;但如果是父母的问题,那就应该父母想办法去处理,而不是要求孩子去做出改变。

比如,如果你的孩子把头发染成了红色,父母由于自身问题看不惯,那就不是孩子去改变的行为问题,而是父母要去改变自己的看法,尊重孩子对自己头发的处置权利。

因此,如果父母总是盯着孩子的表现,不是为了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而是满足自身的需要,父母不过是以教育孩子的名字,将孩子变成了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工具。



养育过程中要解决的是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最后,养育过程中要解决的是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如果孩子的问题当时解决了,那么这是在做重要而紧急的事情,但是,养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当前问题,而是解决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曾看过一个故事:

有人想把水,石块,沙子和石子等装进杯子里,于是他就先将水、沙子和石子等装进杯子里,可突然发现石块可能就装不进去了。

于是他调整了策略,同样的材料,按照石块、石子、沙子和水的顺序,结果,杯子能装进去的东西更多。

因此,《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指出:要事第一。

柯维所说的要事,就是指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一般来说,事情根据重要和紧急的程度,分为如下四种类别:

重要紧急

重要不紧急

不重要但紧急

不重要不紧急

很明显,不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当然没有必要投入精力去关注;不重要紧急的事情,可以少投入精力或让他人去做。

可是,对于重要紧急和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究竟应该在哪一类上投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呢?

大家肯定会认为是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因为这类事情已经火烧眉毛了,而且这么重要,肯定要立刻投入精力去处理。

可柯维却说,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才是最关键的。如果对这类事情投入更多的精力,把它们处理好了,那么重要的事情将大为减少,也就不会出现火急火燎的情况,更不会因为太过于紧急而发生忙乱。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些让人抓狂的孩子的表现,这就是重要而紧急的事情,你肯定会想到要立刻解决,但问题背后引出来的却是:

孩子心智的成长,情绪、智力的发展、思维的培育,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完成和能力的提高,都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父母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

那么,在实际中,有没有一种普适性的办法,不是只解决当前重要紧急的问题,而是着重于养育过程中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能让父母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孩子?

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项目化养育。



如何实施项目化养育


03 如何实施项目化养育?

所谓项目化养育,就是以项目为载体,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孩子能力的方法。这是一种父母可控制且主动积极的方式,而不是被动反射型的方式。

这里所提的”项目化”,有两个意思:

其一,从项目的角度来看待日常的事情或行为。“化”,意味着理解和转化。

比如,你带孩子去旅游, 原来只是当做一件好玩的事,和孩子一起游山玩水,开阔视野;而现在,你可以把它当做一个项目来做,让孩子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其二,要将日常生活中的任务或者行为,都当做项目来做,脑子里时刻冠以项目思维。这里”化”的意思就变成了泛化。

可是, 作为父母,想进行项目化养育时,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这儿有3点和大家分享一下:



要有极强的目的性


1) 要有极强的目的性

所谓的目的性,就是说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要有非常清晰和强烈的目标,并且在做的过程中,要不断 、回顾自己的目标,避免在做的过程中跑偏或脱离了原来的目标。

比如,你送孩子去学唱歌,学画画,学跳舞,本意是让他能够多一些艺术方面的了解和修养,但是,如果老师一上来就按照培养专业选手的路子来教,每次都练基本功,细节挑剔到完美,弄得孩子毫无兴趣,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和老师沟通,让他先想办法让孩子看到学习的效果,有可见的进步,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分阶段实施


2) 分阶段实施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

事情不可能一下子完成,肯定是一步步做完的。在没学会站立之前,孩子肯定很难走好,而走都没练好,又何谈去跑呢?

所以,分阶段实施,就是把事情细化,分成不同的阶段,按照阶段安排,一次完成一件小的事情,最终完成整个项目。

因此,在划分阶段时,我们要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因为能力的提升都是由低到高的。只有低层次的东西掌握了,才能做好更高难度的事情。

而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所提供的项目,应该是有差别的。

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对项目进行阶段划分:

1) 时间

2) 事件

怎么理解呢?

比如,孩子上学,上了一年级,然后二年级,一级一级往上升,这就是时间;而教孩子说话,先教他说单词,等他发声掌握了,才慢慢教他词组和句子,这就是事件。

时间和事件,并不是完全孤立的,有时候是重合的。因此,在规划孩子的项目时,要先考虑好某个时间点要达成什么结果,或先将目标分解,然后分配不同的时间。

可是,问题来了,划分项目的标准是时间还是事件呢?

两者都不是,是按照项目进展的逻辑进行的。

比如,你给孩子布置了一篇某主题的作文,这就是一个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其逻辑应该是这样的:

(1) 获取此主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2) 大量阅读这些信息;

(3) 通过阅读,形成自己的初步观点;

(4) 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细化观点,完善观点,并收集整理相关的论据;

(5) 完成作文.

在给出项目要求时,我们可以对以上步骤合理分配时间。比如,半小时搜集资料;半小时的阅读;十分钟观点梳理,四十分钟写。

你看,项目的阶段划分和时间分配是自然而然的,而这,正是项目逻辑进行阶段划分的优势。



项目复盘


3) 复盘

所谓复盘,就是在事情做完后,要再回头去看一遍,在思维中重新演练一遍,看看有哪些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到位的,还可以怎么做。看起来,似乎跟总结是一回事,但实质上,差别巨大。因为,它更强调的是对整个过程的回顾,并且要进行推演。

而推演,就是如果这么做,后面会怎么样,如果那样做,又会出现什么变化。它比总结更深入,总结是平面静止的,复盘是立体动态的。

凡事皆可复盘。比如,带孩子出去吃饭,可以复盘; 孩子每天的学习生活,可以复盘,考完试,也可以复盘。

这里以提高孩子财商为例给大家说说。

如果你把孩子的所有零花钱都交由孩子处理,期望孩子经手钱后,可以对金钱有个基本认识。可让你没想到的是,孩子有了钱,立即大手大脚起来,很快零花钱就被孩子用光了。不仅没有提高孩子财商,父母还要额外再给他零花钱。

其实,针对这事,父母可以这么复盘:

首先,回顾目标。目标是提高孩子的财商,培养孩子对金钱的基本认识。

接着,评估结果。结果很可惜,孩子财商没有提高,孩子对金钱缺乏认识。

这个结果与目标对比 ,毫无疑问,项目是失败的。

之所以失败,是中间的过程父母没有把控好,父母太过于放手所致。

很明显,这零花钱本由父母控制怎么花,变成了孩子决定怎么花,这中间是距离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试想,一个从没有金钱意识的孩子,怎么能立刻变成一个高财商的人?



明确问题所在,再对项目进行修改


当明确到问题所在,父母再对项目进行修改、调整,做到可控制即可。

因此,只要你想复盘,你就能够复盘。关键是,要有复盘的意识,并且要坚持复盘。

综上所述,项目化养育,可以解决孩子长期的问题,培养孩子的能力,塑造孩子的性格,心智和习惯,而这些都是孩子未来成功的真正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