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26种表现+34种疾病,孩子的精神健康不允许忽视!

2019-10-24 17:52:04孕产
26种表现+34种疾病,孩子的精神健康不允许忽视!

前几天看《超级育儿师》遇到这样一对母子在相爱相杀:男孩棋棋今年8岁,她很爱自己的妈妈,可是一与妈妈产生的矛盾的时候就采取扯撕、抓挠和击打妈妈的方式来与妈妈对抗,而且情绪异常的激动;而妈妈呢,明确地知道棋棋很爱自己,可是却一再忽略棋棋真实的需求,只会采取敷衍、欺骗的方式来解决孩子的暴力行为。所以妈妈的身上到处都是明显的伤痕。

因为棋棋越来越大,力量让妈妈已经承受不了了,所以妈妈求助《超级育儿师》来解决。

无独有偶,另一位叫做李默瑞的孩子对妈妈的方式和棋棋很是相似,只是程度没有棋棋那么严重,而且情绪很容易失控。

为什么孩子面对最爱的妈妈会表现得如此“任性”与“狠心”呢?这就是平井信义教授在《守护孩子的精神健康》一书种指出的儿童期精神不卫生的一种表现。

《守护孩子的精神健康》一书是由日本著名的儿科医生、儿童心理学家、儿童学研究会前会长平井信义教授所著。平井信义教授一生从事与儿童精神卫生相关的临床研究,成果颇丰,著有《育儿学》、《儿童保健学》、《小儿自闭症》、《教养与亲子关系》等。而《守护孩子的精神健康》作为他的代表作,已经再版44次,可见这本书的经典与畅销。

在本书中,平井信义教授采用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方法,指出儿童精神卫生的重要性,用医理学的步骤对我们常见的所谓问题的孩子从诊断、病情、原因、预防和治疗等多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和提供治疗预案,帮助父母有效察觉和辨识孩子的精神是否卫生,如何及时治疗陷入不卫生精神的孩子,如何增强孩子的精神卫生,帮助孩子从小远离精神病患,健康、卫生地成长。

1、什么是儿童期精神卫生

精神卫生,也称心理卫生。在2013年5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卫生进行侠义上的概括,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的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诊断、治疗、康复。

平井信义教授在《守护孩子的精神健康》里给出更具体的解释:当一个人在遇到烦恼、矛盾、人际关系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积极解决问题的一种姿态,也就是“接受自己,适应社会的状态”。

治疗与预防精神健康就是精神健康的卫生,简称精神卫生。精神卫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防不健康的精神状态,二是积极增强精神健康。

儿童期健康卫生的定义和精神卫生一样,重点在于预防儿童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即使治疗陷入不健康卫生状况的儿童,增强和保持儿童健康的精神状况。

儿童期精神卫生,儿童心理活动开始发育,精神状态还未达到成熟阶段,往往缺乏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的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对各种事物敏感度偏高,会出现如小儿多动症、自闭症等精神疾病。加上很多成年人的精神基本的根源往往在婴幼儿时期,所以重视儿童期的精神卫生刻不容缓。

2、26种儿童健康不健康的表现

平井信义教授在《守护孩子的精神健康》归纳总结出26种儿童精神不健康的表现,主要分为两大类:

身心健康有问题,共有19种,包括胆小怯懦、脾气暴躁、爱哭、攻击性强、冷漠等都属于需要警惕的儿童期精神卫生状况。

比如开篇讲到的两个《超级育儿师》里面的儿童,攻击性强、冷漠和脾气暴躁,就是精神不卫生的典型症状。虽然通过育儿师们的帮助让孩子与家长暂时得到和解,可是也如同育儿师自己说的,一次帮助并不能彻底解决孩子的问题,而是给孩子与家长提供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已。

学业方面有问题,共有7种,包括语言障碍、书写困难、计算困难和弱智儿童等,因为家长、老师与学业等形成的压力,让孩子将部分心理问题反应在具体的学习能力方面,这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发展具有一般规律,也有个体特征,平井信义教授在《守护孩子的精神健康》种总结出的这26种儿童健康不健康的表现提供的是参考价值,能为检测孩子的精神卫生提供一个参考系,以便更好帮助孩子;而不是限于绝对值的计算,而加剧亲子关系的恶化。

3、34种儿童精神不健康的危害

量变引发质变。随着儿童精神不健康的表现的重复与加剧,会造成儿童很多疾病的发生,在本书种也例举出34种常见的却容易被家长忽略的疾病:

同事的儿子今年3岁左右,可是最近一段时间总是反复发烧,跑了大大小小好几个医院了,都说没有什么其他问题,就开一些退烧、消炎的药,回到家吃了三天也就好了,可是一周后又会复发,这样反复了多次,而医院的检查结果每次都是一样,身体没有任何问题。这让同事纳闷,还以为是学校有什么不健康的东西或环境,为此还特意带着一个医生朋友到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察看”一番,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于是在朋友的建议下开始找寻精神方面的问题。发现每次发烧好了之后,妈妈与奶奶都会因为孩子的饮食和上学问题意见不统一而产生争执,而且是当着孩子的面。孩子以为是自己的问题,而只有当自己发烧的时候,妈妈与奶奶才会停止争吵。最后,妈妈与奶奶协商一致不再吵架后,孩子的发烧也就自动好了。

这样的病例虽然不常见,但是因为学业问题出现的发烧却是常见的。所以当适龄儿童在上学期间出现发烧等反复情况,而身体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建议从精神方面寻找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

当然,身体不健康对精神也是有影响的,平井信义教授在书中也列举出一些病症来提醒家长们,孩子的身体卫生和精神卫生都不容忽视。

4、如何与孩子一起战胜“不卫生”!

成年人精神不健康容易出现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等精神方面的疾病,是因为成年人懂得隐藏自己的情绪和问题;而儿童精神不健康往往更多地表现在行为和身体上,一是因为孩子还不懂得隐藏自己的情绪,二是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出问题了。所以才需要我们大人根据上述的不良行为的表现,来采取相应的措施。

游戏疗法,这个疗法的进行有两个前提:一是孩子精神不卫生引发的行为原因很明显,如父母的争吵、溺爱等;二是出现问题行为的时间不长,大概在2-3月内,采用游戏疗法的效果更好。

与孩子游戏的时候,一要注意观察孩子在游戏过程种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所以最好有一位“旁观者”协助;二不要禁止孩子的任何行为,不管是处于安全还是卫生骄傲都,让孩子可以通过游戏恣意表达自己完整的情绪。

集体疗法:让孩子与几个相同问题的孩子一起游戏或玩耍,而不受大人的干预。这种疗法对于胆小懦弱的孩子很有效果。和游戏疗法一样的前提是在游戏过程种父母或老师不要干预,做个安安静静的“观察者”即可,你会发现孩子更活泼的一面。

父母疗法:孩子出现问题原因往往在家庭,所以有时候要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要对父母进行必要的治疗。

比如开篇讲述的棋棋的故事。后来通过育儿师的到来、观察,发现原来妈妈在与棋棋沟通的时候有两个特点,一是冷漠,二是软弱。这两个特点导致棋棋的变本加厉。

冷漠是指妈妈忽略棋棋的真实需求,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应付、甚至欺骗棋棋提出的要求;软弱是指对面棋棋的厮打,妈妈只会用“你不爱妈妈了吗?”、“求你别打了,很痛耶知不知道!”等求饶的话语加深孩子对这种行为的认可。

所以平井信义教授也指出,一般会出现暴力、暴躁等攻击性强的儿童,其家庭难辞其咎。不合理的压力,家长的软弱、溺爱等都会导致孩子行为问题或精神问题。

最后育儿师通过加强妈妈与棋棋之间的沟通,让母子建立期互相坦诚、互相信任的关系来改善这对母子的“相爱相杀”。

《小欢喜》结局时,黄磊饰演的方圆说,爸妈对孩子的爱肯定是无私,但是有时候会带着条件;而孩子们对父母的感情从来不打折。而《守护孩子的精神健康》指导父母如何科学且有效回应孩子们用力过度的、迷茫的和不知所措却不打折的爱,并为孩子塑造一个拥有爱的能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