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要"物质奖励",父母得注意把握"度",别把孩子变自私
我们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一部分小孩不管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总是想先要父母给予一定的奖励,他们才会认为这件事情有价值,之后再去考虑要不要做。一旦父母没有给予他们好处,那么得到的一定是拒绝的答案。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之中,尽管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还是需要父母的奖励才能完成。
前几天去闺蜜家玩的时候,看到了她让孩子做家务,当时感到十分的羡慕。毕竟在家里面让我家孩子去洗个碗,他都有些不太愿意。最后询问的闺蜜到底是用什么方法让孩子如此有孝心,没想到闺蜜却说了这样一句话:"哪是有孝心,今天早上起来想问我要零花钱,我不太愿意。结果人家就说要帮我洗碗,洗完之后必须给他零花钱。"听到这样的话我才明白,原来孩子是想要一些奖励。可是孩子这样的行为真的应该被纵容吗?有些宝妈确实做错了。
“我想要10块钱,你不给我10块钱,我是不可能帮你做这件事情的!"
"做这个事情连一点好处都没有,我还不如睡大觉。"
"我这么辛苦刷碗,你怎么都不给我零花钱呢?"
"反正我这次考试要是考到第1名,你和爸爸必须一人给我100块。"
相信类似这样的话语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一些孩子要是没有物质奖励就无法进行他们接下来的活动。虽然说这种激励有利于孩子促进他个人的动手能力,但实际上从内心深层次来说对于他个人的发展并不利。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实物主义者,就会显得斤斤计较有些自私。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得出一个关于父母物质奖励的结论。要是和一些没有得过物质奖励的孩子相比,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总是给予孩子一定的物质的奖励就会让他们眼光集中在物质奖励上面,从而对于周围其他的事物没有任何的兴趣。在小的时候,如果因为自己个人的品质,比如说分享或者乐于助人而受到鼓励,孩子长大后可能就变得更加的和善,能进行比较好的团队合作。也就是说注重物质奖励的孩子,他们更加的自私。
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其实就是父母所存在的一些物质焦虑之下带来的后果。
孩子过度理解"付出才有收获"
我们都知道,只有付出才能收获一定的硕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都会努力的奋斗,但是对于这种喜欢物质奖励的孩子来说他们甚至认为所有的付出都有收获,只有有收获才可以付出。也就是说,这种比较极端的想法限制了他们的思维甚至只愿意考虑有物质奖励的事情,而不去做他们认为无意义的事情。
孩子过度依赖"奖励"
你今天要是不给我零花钱,我是不会帮你洗碗的。就拿上面这一句话来说,其实孩子生活在一个家庭之中,他也算得上是家庭成员。一些小家务其实本该是孩子可以做的事情,久而久之却成为一个必须要收获奖励的事情,就展现出来孩子内心过度的依赖奖励,如果没有奖励就没有动力去展开一系列活动。
孩子过度考虑"自我"
一个人一旦开始考虑任何事物对于自己的好处就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都没有意义。不管是走在路上扶老人还是看到垃圾捡到垃圾桶,简单的事情就会被他们赋予意义,为什么我要这样做?又没有什么好处。长期处于这种心理之下就会显得非常的自我,不愿意多动手、多动脑只怕给自己惹麻烦。
如果孩子经常在家里面索要物质奖励,我们就应该重视,而作为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去改正孩子这种行为态度呢?第1、物质奖励非常重要,但是随意的物质奖励只会让孩子自私
当孩子慢慢长大之后其实会有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比如擦桌子、打扫卫生、做家务。现在虽然一些父母不愿意孩子做,但是他们本身是有这种能力的。而如果父母将这种行为赋予一种价值给予他们物质奖励只会让他们越来越自私,不愿意替父母分担。所以我们要清楚物质奖励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能过分随意的给予孩子物质奖励,要让他们认识清楚自己份内的事情必须自己做。
第2、积极的鼓励其实才最重要
很多时候父母想让孩子做一件事情总是利用物质奖励,久而久之孩子必然也就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应该清楚孩子做出一定的事情更应该倾向于对于他们的鼓励,而不是随意的考虑物质奖励。除此之外,一些比较错误的奖励行为也是不应该存在的。比如孩子今天和别人打架,把别人打的鼻青脸肿。一些父母就会表示:"我家孩子真厉害,真硬气!"这就会助长他本人的威风,之后做出更加危险的事情。
第3、学会让孩子独立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现在孩子所做的一些事情父母本身也可以自己完成,而想给予孩子物质奖励就是想让他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实践活动,从而让他不断的自立。但是在这种物质奖励之下,孩子其实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我们必须考虑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如果孩子仅仅只是依靠这种物质奖励变得更加的自立,其实就违背了父母的初衷。我们必须考虑比较好的奖励行为,然后让孩子主动的想要去拥有自立的品质。
虽然说在这个环境之中确实是有收获才会有付出,但是作为父母我们教育孩子过程之中一定要清楚在让孩子有能力的基础之上培养他各个方面的修养、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过分的注重物质奖励,只会让他越来越自私自我。不管是以后学习还是生活,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关文章
- 物质奖励会让娃更贪心,面对孩子“讲条件”,家长需学会见招拆招
- 物质奖励并不是科学的激励办法,这里教你怎样持续激励孩子进步
- 孩子做家务要不要物质奖励?如何避免陷“奖励陷阱”?
- 使用物质奖励,对孩子的长远发展弊大于利
- 物质奖励仅有一时之用,“德西效应”教给你奖励的“正确姿势”
- 物质奖励到底适不适合成长教育
- 父母的纵容是对孩子最好的奖励?不,孩子自控才能把握一生
-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在物质上的给予该把握怎样的度才合适?
- 孩子逻辑推理能力始于3到4岁,父母该如何把握这个时间段?
- 把握好孩子个性魅力的良好发展,是父母对孩子爱的教育的关键过程
- 父母反思:给予孩子有“仪式感”的童年,远胜于物质上的满足
- 父母对孩子保护过度,只会让孩子成为“弱者”,适当放手会变强
- 父母把握好孩子一生3个阶段叛逆期,比上北大清华更有成就感
- “当姐姐的要让着点妹妹”父母越这样说,孩子越自私,现实很扎心
- “考上985,奖励10万”:父母说话不算话,别怪孩子让你哑口无言
- 为什么越爱孩子越自私?父母有很大责任,培养孩子“健康耻感”
- 你会钱或是物质来奖励孩子吗?家长做好这两点就能正确奖励孩子
- 有人说“生二胎,说是为孩子多个伴,其实是父母自私,希望多个孩子养老”,对此你怎么看?
- 有远见的父母,都会教孩子在这些方面“自私”点,以后免受窝囊气
- 给孩子起名儿很重要,把握这些规则,孩子才不会抱怨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