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育儿 | 如何消除孩子在学校的攀比心理? 如何处理孩子的攀比心理
◆ ◆ ◆ ◆ ◆
孩子一进学校,就产生了爱攀比的心理,经常回家抱怨自己的衣服、鞋子、书包没有同学的好看,看到同学用漂亮的,或者名牌的衣物书包,心里就极度嫉妒。必须要父母满足自己。
网上有一个贴图,据说是女儿要求母亲买高级手机,母亲劝买低端但是也可用的手机,女儿坚决不同意,无奈之下,母亲给女儿跪下,一脸无奈。
与其说如何消除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如来探索一下孩子养成攀比心理的源头。
1. 不合理的奖励行为。
父母经常用奖励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一种通过积极的正强化方式来达成影响孩子行为的教育方法,以此达成孩子的正确认识以及正确行为的养成。满足孩子的一部分合理的奖励,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但是一旦满足成为不合理的奖励时,会使得孩子进入一种误区,使得孩子认为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
比如:家长因孩子参与家庭劳动,觉得有奖励必要,因此每打扫倒垃圾一次奖励5角钱。而一旦养成这样的物质交换的方式,孩子在下一次参与家庭劳动时,会根据劳动的难易进行市场评估给出他认为合理的市场价格,一旦不能达成,那么孩子会理所当然地拒绝参与劳动。
不合理的奖励行为,反而养成了孩子对物质的偏驳认识。
那么怎样的奖励才是正向的呢?比如与父母一起郊外互动活动,与父母一起打羽毛球等增加亲子关系的奖励才是积极有意义的存在。
2. 家长自身的攀比心理。
有一些家长,在经历了社会历练之后,形成的价值观与物质观有些偏激,认为别人的孩子有什么,自己的孩子也要有什么。孩子在同伴中的优越感逐渐形成,一旦不能满足时,孩子的心理落差非常大。这些都是源于家长自身的“培养”。
3. 孩子的自卑心理。
孩子天性单纯,但是模仿能力极高,好奇心也强,孩子在心理发育尚不完全的时候,竞争性也强,喜欢表现自己,正是勤奋克服自卑的时候,然而,这样的勤奋用错了地方,就变成了爱与人比较,在不能全面认识自己的同时,又特别希望外界环境给予他们赞美。于是,可能在物质上一味地攀比,以此找到尊严,受人崇拜的感觉,来掩盖内心的自卑。
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或者消除孩子的攀比心理?
1. 改变攀比的方向。
原来是物质上的攀比,改为将重心放到学习和日常独立生活上。
2. 把攀比变成动力。
爱比较是天性,纯粹物质攀比,可以改变成为了获得某项奖励,而努力奋斗用自己的智慧换得的奖励。比如:买不起生日礼物,可以自己亲手制作有意义贺卡;又或者积极参与义卖活动,存得的钱下次买漂亮的生日礼物。
3. 在思想上树立正面阳光的价值观。
金钱不是万能,会使用金钱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才是金钱的使用者。
在孩子下一次想要得到更多更好的物品时,先问一问孩子,得到这样的物品后的心情是如何的?那种兴奋的感觉能持续多久?为得到这样的物品,父母要花费多少精力和时间去换的?你觉得父母值不值?如果超出了父母的预算,你又会怎么办?父母对你的爱减少了吗?你呢?
不断与孩子交心谈谈物质与生活的真谛,也许孩子能给出一份满意的答案。
我是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萤火虫老师,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相关文章
- 亲子心理:我用血泪教训告诉你,孩子长大会讨厌两种父母,请避免
- 亲子沟通时孩子不耐烦?家长滥用“暗示效应”,激化孩子叛逆心理
- 孩子出现攀比心理,四个原因加三种纠正方法,家长不妨试试
- 孩子怕黑,怕独处?是“泛灵心理”在搞鬼,消除恐惧是关键
- 孩子有心理阴影,如何消除?关爱孩子心理健康
- 攀比心理:小到孩子的成绩,大到各地的彩礼
- 育儿师提醒:男孩到青春期,父母观察注意孩子的行为,与心理健康
- 育儿心理学:0~1岁的孩子,养育重点,是预防“口欲期固结”人格
- 育儿心理学:孩子争强好胜,并非是家长的锅,但家长是仅存的屏障
- 育儿心理学:孩子和老人睡,影响心智发育
- 育儿心理学:帮孩子建立内在评价系统,让孩子自己吃饭就变得简单
- 育儿心理学:晕轮效应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近因效应驱赶坏习惯
- 育儿心理学:父母们,对孩子最好的赋能,是教会他们自知
- 育儿心理学:粗心的孩子,缺的不是提醒,捕获其动机才能改变行为
- 育儿心理学:聪明的孩子,有成长规律吗?天才研究专家告诉你答案
- “你穿成那样,不要来学校接我,”嫌弃父母的孩子,究竟是啥心理
- “妈,求你别来接我了”,10岁的孩子的话,竟露出一种攀比心理
- “孔雀心理”毁一生,孩子无知自大爱攀比,家长4种方法帮助孩子
- “泛灵心理”是育儿法宝,但是要把握度,过度使用对孩子有害无利
- 不要让老人带孩子做这2件事,影响亲子关系,还影响孩子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