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时孩子不耐烦?家长滥用“暗示效应”,激化孩子叛逆心理 家长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
文 | 朗朗育儿课堂(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家长可以回忆一下是否发生过这样的对话:
孩子放学后在小区公园玩到傍晚,妈妈想要劝孩子回家吃饭,很多时候却不是直接说:“宝宝,现在很晚了,我们回家吃饭吧?”而是会用“宝宝,等会爸爸就要回来了,宝宝想不想见到爸爸啊?”
又或者另一个场景:
孩子考试没考好,分数有点低,有些家长虽然不会明着说孩子笨,没出息这种话,但是也会用其他话来代替,比如:“啊,我听说隔壁家的小明这次又是全年第一,也不知道他们家是怎么养孩子的,怎么能生出这么聪明的孩子?”
是不是觉得很熟悉?是不是家长自己经常和孩子发生类似的对话,而且是不是即使家长自己还没有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孩子就已经猜到并且表示不满?
生活中,家长经常说:“你是我生的,我还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吗?”同样很多事情家长刚刚开了个头,甚至只是给了个眼神,孩子就意识到我们想做什么,从而直接对期望内容作出了他们的反应,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暗示效应”。
不需要说出口,因为孩子已经接到家长的“暗示”了。
一、 什么是“暗示效应”?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
简单来说,家长对孩子的暗示效应,就是家长把对孩子的要求或者意见藏起来,不直接说明,而是通过旁敲侧击,诱导孩子自己去完成家长的要求,或者接受家长的意见。
其实,亲子沟通中,家长使用“暗示效应”的行为,随处可见,家长不妨回忆一下自己做过哪些暗示行为。
二、在亲子沟通中,家长使用“暗示效应”的表现1、比较
最典型、最简单的“暗示”,就是家长对自家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之间的比较了。比如刚刚举得第二个例子,家长在孩子面前把别人家第一的孩子与自家孩子比较,就给了孩子“你没有别人家孩子优秀”的暗示。
2、旁敲侧击
家长与孩子沟通,旁敲侧击少不了。有些话,家长说出口担心伤害孩子自尊心,担心孩子的逆反心理,又担心自己想太多,于是就有了旁敲侧击这一方法。
比如孩子早恋,到底是不是真的?该怎么问?万一是误会怎么办?很多家长有这些担心。
其实也不是说,“暗示效应”就不能运用在孩子的交流中,但是很多情况是家长滥用“暗示效应”,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二、 滥用“暗示效应”,容易激化孩子的逆反心理1、自我意识过强
在美国心理学家德西(Deci Edward L. )和瑞安(Ryan Richard M.)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SDT)中指出:自主需要是个体的三种基本心理需要之一。当人们越觉得一件事是他自主想去完成的,他的完成意愿越强;反之,当他认为是被要求去完成的,他的完成意愿就会降低。
在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就想要自己做主,于是不想接受家长的引导和暗示。当孩子自我意识强烈到区分家长的暗示,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暗示目标不符合孩子自身期望
很多时候孩子和家长的意见相悖,家长希望通过“暗示效应”改变孩子的想法。
比如,如果孩子想学画画,家长觉得画画没有钢琴优雅。于是为了改变孩子的想法,家长可能会列举画画的各项缺点和学成钢琴的种种好处,以暗示孩子放弃想法。
但如果双方都没有改变原有看法,那这种简单粗暴的暗示效应就都不会出好的成果。
3、孩子潜意识自我回避
家长的有些暗示其实有可能会与孩子不愉快的记忆重合,导致孩子潜意识回避。
也许是父母的责骂,也许是父母的失约,也许是父母的冷漠,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回避家长的暗示,回避令孩子不愉快的建议。
所以为了给孩子积极引导,家长要注意利用“暗示效应”的方法,否则就是适得其反。
四、家长如何利用“暗示效应”,给予孩子积极引导?1、给予孩子的暗示要循序渐进,也不可过度暗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越大。
登门槛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利用登门槛效应,家长可以先将暗示效应的期望目标分解为几个阶段目标,在达到一个阶段目标之后,再进行下一次的阶段目标暗示。
这样降低了每次的暗示强度,从而降低孩子可能出现的逆反心理。
2、学会“留白”,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正如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所说: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家长可以在暗示的方法上,充分融入孩子的主动思考,这样孩子会更倾向于认为该暗示效应是出于自主意愿,也就更愿意积极推动暗示效应走向期望目标。
比如利用提问的方式以诱发孩子的思考,让孩子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以自己的结论为出发点,孩子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3、利用赏识教育,给孩子达成暗示结果正面反馈
家长经常忘记的一点就是给予孩子正面反馈,当孩子往家长的暗示努力的时候,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无论家长对孩子的暗示内容是什么,家长都要对孩子的暗示成果给予肯定。只有
不断强化暗示效应和正面反馈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才能使孩子更乐于响应父母的暗示。
想要成功引导孩子,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家长给予孩子积极暗示的同时还要减少孩子的被控制感,循序渐进,给孩子留白,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对孩子的暗示结果进行肯定,这才是有用的“正面暗示”。
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相关文章
- 给家长的一封信:不要在孩子哭泣时对他生气,要控制自己的不耐烦
- 孩子问题多?家长不要不耐烦,耐心引导很重要
- 别总是对孩子不耐烦,家长的感情反馈,是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向标
- 辅导作业时,孩子不耐烦,听不进去怎么办?
- 孕妈进产房生孩子,做了这5种举动,医生会不耐烦对你翻白眼吗?
- 亲子沟通中最伤孩子的话,很多家长都说过!快来看看你中了几条
- 孩子个性不稳定,经常随机切换,家长要利用好“暗示效应”
- 孩子淘气不听话?家长要善用“暗示效应”,3招帮你轻松带娃
- 家长古板苛刻,是否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拉远亲子关系?
- 家长跟上孩子心理成长的步伐了吗?解码孩子“叛逆”,这里有高招
- 《零零后》孩子拒绝沟通?"名片效应"助你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 作为孩子们的家长,要知道童心未泯有助于亲子沟通,你了解了吗
- 怎么说孩子都不听?心理学:巧用“第三者效应”,架起沟通的桥梁
- 罗森塔尔效应:积极的暗示激发孩子的潜力,家长要重视
- 青春期亲子沟通没效果?心理学:聪明家长玩的不是道理,而是情绪
-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比如心理,家长是否时刻关注着
- 孩子如何利用周末时间逆袭而上?亲子教育要有度,家长要正确引导
- 孩子得了“假性自闭症”,家长多陪伴多沟通,体验更多家庭时光
- 孩子的叛逆从何而来?,我们家长应该怎么陪伴孩子渡过这个时期
- 心理学:对孩子教育方法不当,有时却是孩子叛逆行为的强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