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穿成那样,不要来学校接我,”嫌弃父母的孩子,究竟是啥心理
文|西红柿妈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成熟,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会讨论谁的妈妈最漂亮,谁的爸爸像明星。一些不修边幅的家长竟然遭到了孩子的嫌弃,简直毫不设防。
穿着老旧不修边幅的妈妈,遭到了女儿的嫌弃
雅玲是个全职妈妈,她特别勤劳贤惠。这天,她照常接四年级的女儿放学回家,母子俩每天放学路上本是开开心心的聊天,结果今天女儿却特别沉闷。妈妈看出了女儿的异常,问孩子在想什么?女儿半天不说话,后来跟雅玲说:“妈妈,以后我自己回家吧,你不要来学校接我了。”
妈妈是最了解女儿的,一直以来,女儿胆子很小,她怎么会突然提出这个要求呢?在雅玲的反复追问下,女儿才说出了实情:“我好朋友的妈妈总是穿得很漂亮,而你却总是这么寒碜,朋友们都说我家最穷”,说着女儿还哭起了鼻子。
原来,雅玲总想着老公在外打拼,要穿得更精致;女儿要上学担心她被同学瞧不起,要穿得更漂亮,可她却从不考虑自己。她经常穿着结婚时买的衣服,如今女儿都十岁了,那些衣服早已很老旧。她从来不修饰自己,人也显得老气横秋。没想到她一直引以为荣的好习惯,却让女儿遭到了同学的嘲笑,自己也遭到了女儿的嫌弃。
可是,孩子为什么会嫌弃自己的父母呢?我们不妨来仔细分析一下:
1、孩子虚荣心在作怪:
自古以来,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可是自尊心在正确的引导下,孩子就会越来越努力,让自己的条件更加优越,这样才是满足自尊心的一种正常表现。可是有些孩子自尊心却受到了扭曲变成了虚荣心,他们仅仅追求外表上的荣誉,甚至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变得浮夸浅薄。这是一种性格缺陷,更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
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现代社会节奏非常快,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下,孩子也习惯了这种快餐式的生活。很多父母也喜欢讲名牌,“以貌取人”。
笔者有个同事,见人就喜欢打量别人的包包是不是名牌,衣服鞋子是不是名牌,然后以此来判断人家的经济条件。对于全身名牌的人,他就会特别殷情,反之就毫不理睬。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然会受到父母的熏陶,变得虚荣而势利,期望一步登天。
孩子嫌弃你的话,家长应从这三个方面来改变,不然娃将来难有出息
1. 注意自身形象:
话说“亡羊补牢”,问题出在哪里家长就从哪里开始改正。父母确实需要注重自身的形象,但并不是指一定要穿名牌、比花哨。父母只需将自己的打扮的明亮整洁,大方得体就好。为人父母要知道,生活需要仪式感,你的穿着就是孩子的榜样,如果整天邋里邋遢、不修边幅,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是不受欢迎的,因此父母应该首先做出表率才是。
2. 纠正孩子的攀比虚荣心理
有虚荣心理的孩子,实质上就是一个喜欢攀比的孩子,他们希望自己所拥有的不但不要落后于别人,甚至要比别人更好才是。这样的孩子是有强烈自尊心的,但往往又是不太自信的。家长应该从增强孩子自信心着手,告诉孩子应该追求内在的实力,而不是攀比一些外在的浮夸和虚荣。孩子稍大一点,可以告诉孩子加强自我心理暗示,重视自己的内在修养。
另外,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榜样,父母更应该自省自己在生活中是不是爱攀比,父母自己改正了,才能更有说服力引导孩子纠正。
3. 引导孩子合理消费
父母不要总认为孩子年龄尚小,可以娇宠一些,甚至有些家庭打肿脸充胖子,明明自己的家庭条件一般,却倾尽所有给孩子买各种名牌。这样的原生家庭就给了孩子不正确的消费观念,怎能期望孩子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呢?
明智的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上学时穿着大方得体即可,保持整洁,有良好的性格才是受人欢迎的孩子。父母应该明确告诉孩子,你所吸引大家的并不是穿着时尚,并不是家庭富裕,而应该是自身的人格魅力。孩子稍大后,父母还需要引导孩子合理理财,有用有攒以备不时之需,这样的孩子才有能力面对未来生活中的各种始料不及的情况。
家长朋友们,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进入一个个误区,父母们需要见招拆招,首先自省自己的行为,以自己作为孩子的标杆,来逐渐引导孩子走上正确道理。
读者朋友们,你们做到了吗?
相关文章
- 看过这套心理学漫画的孩子,究竟有多让父母省心,轻松了解自我
- 孩子5个月了,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心理有什么影响?
- 孩子5个月了,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心理有什么影响?
- 孩子不听话,或许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
- 孩子不听话,父母管不了,送问题少年学校合适吗?
- 孩子做错事推卸责任,可能是“受害者心理”作祟,父母要正确引导
- 孩子升学需要的不是学区房、好学校,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支持
- 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却不敢反抗,还被父母斥责太“怂”?
- 孩子嫌弃家境怎么办,父母一定要这样传达,让她努力成长
- 孩子容易情绪化怎么办?心理学:建议父母试试这2招
- 孩子怨恨无父母之爱:生育太多孩子,究竟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 孩子有心理问题,父母要注意这些
- 孩子的逆反心理,大多源自父母的否定,不如因势利导“顺着”孩子
- 孩子究竟需不需要做家务?在中国给孩子报酬的父母到底怎么想的?
- 孩子胆小、怕事,可能是“被害人心理”在作祟,父母要对症下药
- 孩子被告知不能上学,知道原因的父母立马去补救,学校:还不算晚
- 孩子要摆脱"网瘾少年"的称号,父母需行动,做好孩子心理辅导
- 孩子都是亲生的,为何父母还会偏心?美国心理学家给出这样的解释
- 孩子陷入破窗效应?心理学:父母堵住第一次“破窗”是关键
- 心理学家:焦虑是扰乱孩子成长节奏的最大杀手,父母别不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