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眼里的乖孩子,回家怎么就成了炸弹?孩子这一天装得太辛苦了
前几天,一个朋友跟我说,最近他家娃很让人头疼,接送的老人说他从出幼儿园就开始各种拧巴,到了家更是变本加厉,外套鞋袜扔成一团,瘫在沙发上谁也不理,老人关心两句,孩子脾气反而更大了。
开始家长以为孩子只是捡软柿子捏,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亲自接娃回家,路上娃吵着要吃甜甜圈。到了甜品店,他反倒莫名其妙地躺在甜品店的地上开始哇哇大哭。娃崩溃、家长更崩溃,询问了老师,说在幼儿园也没发生啥事啊,孩子表现挺好的。
常爸听完,简直太有同感了,小小常虽然从没有放学后这样情绪崩溃过,但在学校像天使,在家里各种zuo的情况也时不时发生。
小小常从美国回来后,今年9月份开始上了一个新的上幼儿园。刚开始我怕他不适应,常会给老师发信息询问一下在校情况。老师的反馈是:
小小常在学校融合得很好,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很好地合作(他上的是蒙氏混龄班),一起工作,也会帮助比他小的小朋友。他会遵守纪律,也会关爱他人。选择工作或活动时,只要有可能,他都会说:我想选个难一点的活动!
但是一回到家怎么就“恶魔现身”了,时不时拒绝自己穿脱衣服,一定要大人帮着穿脱,还说“穿/脱衣服太难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那个在学校里说“我想选个难一点的活动”的小朋友;还有,调皮捣蛋那真是防不胜防,连刷牙的时候都要找个机会把水喷到卫生间的镜子上——真难想象,在学校怎么可能“遵守纪律”?特别是刚放学回家的时候,容易发脾气,让他做点什么,有时一言不合就哇哇叫。每次我都说他:“你这就是窝里横,在幼儿园表现好,回家就折磨人。”
本来,我以为这就是小孩子故意“杀熟”,是常见的行为问题。没想到最近看文献的时候发现国外育儿网站有一篇文章煞有介事地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还给出了一个术语:“放学后自制力崩溃”(After-School Restraint Collapse)。
只是行为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
表面上看,“放学后自制力崩溃”就是发脾气。可儿童心理学家说,这种情绪爆发和平常的闹脾气不一样。
孩子闹脾气,目的是为了测试自己的行事边界或者试图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但“放学后自制力崩溃”没有目的,就是纯粹的崩溃,孩子在情感上被彻底压垮,无法再保持平和的情绪。
你一定想问,孩子在幼儿园不是好好的吗,怎么就能突然崩溃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常爸要先介绍一下“有限自制力”的理论。社会心理学家Roy Baumeister在1998年提出:我们人类只有有限的意志力,过度使用意志力就会损耗,因此自我控制就会变得越来越难。这是社会心理学中最著名的概念之一,被称为“自我损耗”(ego depletion)。
举一个例子,一个盛满水的杯子,你每喝一口,杯子里的水就少一点。如果不补充,喝了几次之后,杯子里的水就没了。我们的自制力就像这杯水,在一定时间里它是有限的,如果彻底用完以后又没有新的动力补充进来,自控力就会大幅减弱。
常爸要补充一点的是,这个理论在心理学界流行了20年,有各种文献支持,但现在有学者提出了挑战,认为实验的方法有问题,“自我损耗”根本不存在。现在“抗辩双方”尚在争论中,还没有一个一锤定音的结论。
这个理论,无论最后被证实还是证伪,还是能给我们分析“放学后自制力崩溃”问题一些启发的。
当孩子在学校的时候,他会非常努力表现,尽量维持一个“好孩子”的形象。比如试着分享,试着融入团体里,试着做别人的好朋友,试着做老师的乖学生,等等。
但保持这样的形象,特别消耗孩子的意志力。因为在集体生活中,并不能做到随心所欲,可能需要让步,可能需要做一些自己并不是特别愿意做的事,这些对小孩来说,都是一种压力,他的负面情绪可以在一天里不断慢慢积累。但为了维持他“好学生”的形象,他必须要用意志力压制这些负面情绪。
一旦回到家,或者安全的地方,不需要再背负“偶像包袱”的时候,他的情绪就像一只充满气的气球,砰的一声,完全爆发了。这就是所谓的“放学后自制力崩溃”。
孩子会出现这样的表现其实非常好理解,我们可以把类似的场景套在自己身上。我们在工作时候,说话做事也不可能随心所欲,比如,有些时候你看到同事干的活质量远达不到你的要求,你也不能把文件拍人脸上,说:“你看看你做的都是什么狗屎活!”(虽然我知道你很想这么做)你只能忍着,尽量和颜悦色地说:“我觉得这里还有改进的空间……” 朝九晚五地上了一天班,又是开会又是写报告,累了一天,心里可能还有点压抑。但是在老板和同事面前,还得努力打哈哈,尽量维持一个温和、冷静、理智的人设。
感觉人生太难难难难了。
回家后的你呢,可能只想瘫在沙发上——烦着呢,别理我。这时候如果家人在你耳朵边儿一直唧唧歪歪让你干这干那,你可能一下子就炸毛了。就算没人烦你,晚上你也更可能追剧刷朋友圈 ,而不是学习新知,因为你的自制力在这时候已经相对较弱了,更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那些满足我们欲望的事情上。
所以孩子也是一样的,在学校里维持好学生人设一整天了,无数的情感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涌动,无处安放。放学后他本来就已经绷不住了,这时候如果家长还在一旁唠唠叨叨,特别是还要施展作为家长的“教育”职责时,对娃来说这简直就是火上浇油!
但是,还是可以“抢救”一下
放学后出现自制力崩溃的情况通常出现在学期开始或者课程表发生变化的时候,可能过几个月就会逐渐消失。但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也可能会持续一整个学年。而且,这种情况还可能持续到12岁。
听到这样的话,爸妈们估计要愁坏了!谁愿意成天看见一颗定时炸弹一样的娃呢,得赶紧想办法抢救啊,总不能就这么听之任之任他各种zuo。
或者有的爸妈可能会说,我家娃没这种情况,很庆幸!但其实,放学后没有崩溃的孩子,一整天在学校就不会感到有压力吗?
如果孩子在学校要扮演“好学生”,放学后又要扮演“好孩子”,其实他的心里肯定更累。这样看来,那些会崩溃的孩子,反而是找到了情绪的出口。而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可能会积累更多的心理压力,彷佛一枚隐形炸弹一样。
所以不管是崩溃的孩子,还是冷静克制的孩子,做父母的都有义务来帮助排解宝宝一天下来心中的苦闷。而这些帮助孩子疏解情绪的小窍门,也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怀俄明大学心理学教授 Ben Wilkowski指出:1)疲劳会影响我们的自制力;2)过长时间使用自制力会导致决策疲乏;3)在长时间使用自制力之后,我们的注意力会倾向于转移到那些满足我们欲望的事物。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缓解放学后自制力崩溃的方法。
1、吃吃吃
根据心理学家的经验,放学后给孩子吃一些他喜欢的健康小零食,有助于缓解放学后自制力崩溃问题。这招很容易理解,大家不是总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放在小孩子这里,道理是一样的!
2、放学不写作业先撒欢
给孩子找一种减压的方法,让他一放学就可以去做。比如骑自行车、假装打架、讲笑话、听音乐或是什么都不做,纯放空……你们可以把这些日常的减压活动当作一种仪式,每次放学后“练习”半小时,可以帮助你和你的孩子度过紧张的情绪。
3、见面先拥抱和问候
接到孩子,不要先问“今天什么作业”“中午吃了啥”“水喝的多不多”,而是用微笑和拥抱迎接TA,用积极的态度缓解孩子的紧张。
回家路上,也请继续和孩子谈一些轻松的小话题,跟孩子做小游戏,或者就静静地并排走路,让孩子有时间重新整理自己的情绪。
4、始终保持联系
孩子上学前,早起15分钟,与孩子依偎在一起读会儿故事,提前培养起一天的亲子连结。在他的手心里给一个“魔法亲亲”,在他的书包里放一张你们的合影。让孩子能感觉到虽然看不到你,但你其实一直和他在一起。
5、保持冷静,不被孩子激怒
不要被孩子的表现所激怒,也不要把这些表现当作是针对你个人的。让孩子释放他的能量和情绪,只要他不伤害自己或他人。
最后,如果你做了所有的努力,孩子还是崩溃不止的话,也别生气,就随他去吧,理解他,然后继续关心他支持他就好。
想想作为大人,有多少人好像一直也没能摆脱下班后的“混蛋综合症”。
其实,小孩子也会对自己的情绪爆发感到难过,这时候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和支持。
等孩子完全平静下来,蹲下来告诉孩子:
“即使你闹脾气了,妈妈也爱你。”
“下次你觉得自己要爆炸的时候,深吸一口气,然后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事”。
这样孩子就不容易只沉溺在崩溃情绪中,而会把注意力放在别的事情上。
相关文章
- 孩子放学回家,是先吃饭还是先做作业?这6点让父母成最好的老师
- 如何看待在幼儿园,哭闹的孩子老师经常抱着,很乖的孩子没人抱,对乖孩子有什么影响?
- 如何看待在幼儿园,哭闹的孩子老师经常抱着,很乖的孩子没人抱,对乖孩子有什么影响?
- 孩子回家说总被老师打屁股,妈妈愤怒看完监控,却给老师弯腰致谢
- 孩子在幼儿园能自己吃饭,回家就大变样,老师:还不是家长的原因
- 孩子的礼貌礼仪很重要,让孩子成为人见人爱的乖孩子
- 辛苦挤进贵族幼儿园,没多久孩子却被退学,老师的解释家长难接受
- 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自己吃饭,回家却要人喂?老师的说法很真实
- 冬天班上没孩子,小班老师吐槽太“闲”,网友:都成“望娃石”了
- 别做乖孩子,太累
- 哪些家庭容易把乖孩子变成熊孩子,家长要怎么做才能帮孩子改正?
- 园长妈妈,孩子回家晚饭吃得真多!老师是不是没给孩子吃饱呀?
- 宝妈开保时捷去家长会,回家后被踢出群,老师:让孩子去继承家业
- 幼儿园老师留了作业,让孩子回家学擦屁股,收到反馈后,老师笑喷
- 幼儿园老师让孩子回家“画鱼”,爷爷大展身手,老师:觉得不对呢
- 幼儿园通知提前放假,中午就接孩子回家,家长:老师赶着休假呢?
- 开学季,老师、家长请严肃地告诉孩子:学习定辛苦,全世界都一样
- 当孩子回家跟家长告老师的状,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呢?
- 拒绝熊孩子,不做熊家长!选对教养方式,熊孩子也能变成乖孩子!
- 母亲怀疑儿子偷钱,当着老师面骂哭孩子,致使孩子委屈不愿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