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孩子6岁前的数学敏感期太重要了,让孩子以后轻松学好数学 数学敏感期是几岁
你知道孩子有数学敏感期吗?
根据脑科学家的发现,自然界的所有动物,包括人,在大脑发育过程中,都有一个发育计划时间表,在哪一个阶段哪些系统先发育,哪些系统后发育,这些发育与孩子对应起来,就是敏感期。
如果家长了解了大脑发育时间表,在大脑发育的高峰期也就是敏感期,对孩子适当教育和引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一定要重视敏感期的教育。
孩子数学敏感期的出现是有早有晚的,但是一般出现在4-6岁的阶段。孩子开始对数字概念产生极大的兴趣,对它们的种种变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会问一些带有数字的问题,会喜欢比较大小,并且会自己经常数数:就是孩子数学敏感期的到来。
数学敏感期是孩子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最好的阶段,抓住关键期,会让孩子在以后学习数学就会很轻松,相反如果错过这个敏感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和引导,孩子以后就可能会“谈数色变”,学习数学非常的吃力。明明从1数到10没有问题,但是问他是几个,还是会数错。
父母应该如果应对数学敏感期呢?
1)多为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表现他的数学能力:比如让孩子数一数积木的数量,外出购物,可以让孩子数一数购物的数量,买的水果的数量,给家里每人分一个水果,引导孩子看到每个人分到的数量一样,有平分的概念。加强孩子对数的理解。可以在孩子游戏的时候或者他喜欢的事情上引导数学思维。
2)不要在这个时期强迫孩子学算术:学数学不等于学算术,加减法口诀背的再好,也不能决定以后的成绩,学数学一开始一定要是养成数学的逻辑思维,让孩子在快乐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感受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应用数学,给孩子算术的压力后孩子很可能会失去对数学的兴趣。
3)根据孩子的能力,适当鼓励孩子:当孩子还不能够计算出来超市购物应该找回的零钱时,家长不要一直期盼着孩子回答了,应该根据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完成可以完成的数数挑战,不要让孩子太有挫败感,也会失去兴趣的。当孩子完成之后,一定要鼓励孩子,孩子会更加有信心和乐趣。
4)适合孩子锻炼数学思维的游戏有很多:可以让孩子玩拼图,搭积木的游戏,积木不仅有数量还有大小,是很好的游戏。
抓住了孩子的数学敏感期,孩子以后学数学就会轻松很多。如果孩子错过了敏感期,家长也不要过分的担心,大脑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及时给孩子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也是来得及的。
相关文章
- 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抓住敏感期,不仅孩子跑得快,家长也更轻松
- 孩子天生有数感,数学专家:父母别错过数学敏感期,启蒙用4招
- 孩子是个小话痨?抓住语言敏感期,这样培养孩子更优秀
- 抓住孩子成长敏感期,让“高需求宝宝”迎来人生高光时刻
- 抓住宝宝“数学敏感期”,六个餐桌游戏帮你搞定
- 0-3岁孩子发育关键期,了解儿童敏感期,父母做到轻松养娃更优秀
- 1到9岁,家长务必抓住的孩子成长敏感期!
- “从小看苗,三岁知老”,3岁看大,抓住孩子3岁敏感期
- 何时教育最能激发孩子的潜能?了解发展规律,才能抓住孩子敏感期
- 娃爱美不是坏事,培养孩子审美力,要懂得如何抓住“审美敏感期”
- 掌握0-6岁孩子运动敏感期,父母只需5分钟设计专属运动活动
- 过早让孩子学认字好不好,有人说6岁是读写敏感期,有人说是4岁
- 3岁前敏感期孩子伸手"打人",不要给孩子脑袋里装粉红色的大象
- 认为孩子太矫情?你误会了,其实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 敏感期=关键期,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础
- 敏感期和坏习惯不易分清,家长要擦亮眼睛,不要耽误孩子心智发展
- 孩子“口腔敏感期”来了,挖鼻孔吃手指非小事,家长也要认真
- 孩子“熊”不“熊”,敏感期说得算。“熊”多久,家长说得算
- 孩子专挑高低不平的路走,管教也不听,别愁,行走敏感期来了
- 孩子乱涂乱画,美术老师说,要重视容易被误解的涂鸦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