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小事,有时候教育过程中也蕴藏着深奥的心理学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2022-02-25 05:29:02孕产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前一段时间朋友和我讲了她家孩子发生的一件小事:有一天她带着俩孩子出去玩,然后有一个小孩先过来碰了一下她的小女儿,她以为男孩是想和女儿玩,就没在意。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一段时间朋友和我讲了她家孩子发生的一件小事:有一天她带着俩孩子出去玩,然后有一个小孩先过来碰了一下她的小女儿,她以为男孩是想和女儿玩,就没在意。

结果等了一会儿她又发现在儿子玩沙子的时候,男孩硬推了儿子一把,这时候她就有点火了,上前把儿子护在身后,让小男孩上其他地方玩去。然后她问我,这样处理问题的方式对不对?

我问她:当时你儿子被推的时候是什么反应?她说:应该挺生气的。我说:是孩子告诉你他生气的吗?她回:这个倒不是,但是我看他站起来当时满脸不高兴。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小事,有时候教育过程中也蕴藏着深奥的心理学

而且平时儿子比较内向容易害羞,即使不高兴也不会轻易表达。我又问:为什么平时孩子不擅长表达?她顿了一下回:估计真的是孩子内向吧,我也不太清楚。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小事,有时候教育过程中也蕴藏着深奥的心理学,家长适当运用一些心理学,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一、利用“复盘”是教育孩子重要的环节

复盘,在心理学上简单的来说就是“叙事能力”,让孩子能够对自己的感受和事情发展的过程精确的描述出来,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益处。

1.语言复盘,让孩子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简单的说语言复盘就是利用语言来复述事情发生的过程,让孩子利用讲话来“表达”自己,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帮助孩子进行疏解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我们在有负面情绪的时候都想要找一个人聊聊,其实这就是一个复盘的过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负面情绪是不能过夜的,因为当负面情绪一旦过夜时,就会进入人类的潜意识当中,之后也会对一个人有长远的影响。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从学会讲话 到学会讲故事,其实都是在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叙事的能力,从孩子在和家长进行简单的对话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学舌”能力,就等于给孩子培养管理情绪的能力。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2.“学舌”能力一定程度上也能锻炼孩子的综合能力

首先学舌的过程中就需要一定的记忆能力,在孩子进行复诉事情的时候,就等于在锻炼记忆力。另外在进行复述的时候,也需要一定的逻辑能力,所以无形当中也锻炼了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在复述的过程中,也有助于孩子能够更好的看清自己的内在需求以及情绪。

很多时候语言的逻辑组织能力在孩子的智能开发方面功不可没,所以培养孩子从小进行一定的复诉能力,对孩子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这种能力的训练也能够让孩子的思维更加敏锐,对孩子的交际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

3.家长需要把“表达”的权利给孩子

有些家长过分的“体贴”孩子,有时孩子一个动作,就知道孩子想要什么,于是主动的问孩子“你是不是想要这个?”孩子这时候就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就可以了,无形当中也剥夺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家长们需要鼓励孩子进行表达,同时要克服自己过度的“体贴与关爱”,把表达的权利给孩子,让孩子主动的表达出自己的需求。

4.家长需要帮助孩子疏离情绪

帮助孩子进行疏导自己的情绪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也是让孩子合理的提出自己的需求的基础。

例如在文章开头的朋友孩子,如果儿子真的感到生气的话,明确的和妈妈说:“他推我,我感到很生气”,这也无形当中让孩子能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感知,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之后才能进行处理问题。

家长们可以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主动地帮孩子理清自己的情绪,通过帮助孩子疏导,引领孩子主动的思考这个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思考问题,之后让孩子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最后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这样做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家长“越俎代庖”帮助孩子去处理问题。在无形当中丰富了孩子的认知结构,也教会了孩子如何进行化解情绪。

二、让孩子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利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有需要且有能力能够自己处理事情,拥有一定的主导权。即使在处理过程当中,可能与家长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家长也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

1.家长需要从心里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很多家长是没有在孩子与自己之间分清界限的,这也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有的时候家长出于对孩子的保护,会不自觉地帮助孩子处理一些事情,无形当中对孩子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即使家长们习惯的将这种“控制”理解为“爱孩子”,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很多时候,家长代替孩子做的一些决定,控制孩子的一些行为,对孩子都是有一定的伤害的。而这场家长过度的代替孩子做一些决定的时候,其实从根本上就是没有将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

但是家长们需要明白的是,就好像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根本就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无论如何教育培养孩子,孩子也不会完全的成长跟父母一样。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能学会经常提醒自己:孩子不仅是父母的,更是他自己的。

2.很多时候家长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观察者”的身份

在进行相处的过程中,其实家长们并不需要说过多的话,更多的时候做一个观察者认为做一个“广播器”更有意义。

很多家长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都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其实做了从这样的结果,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父母的话太多了,让孩子形成了“屏蔽”。

有时候道理讲一遍的时候是金玉良言,但是从很多年的时候就成为了“烂狗屎”了。

所以家长也需要经常学会闭嘴,让孩子学会去自己解读世界。有的时候孩子的一些言行举止可能在家长眼里面显得有些“幼稚可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表明孩子正在慢慢的探索世界。

有些家长利用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审判”行为,其实都在无形当中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造成了伤害。这样会让孩子慢慢的远离父母。

3.父母的情感支撑有时候会比具体的指导对孩子更有帮助

为什么有的孩子在遭受欺负的时候选择隐忍和压抑呢?其实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养育者没有给孩子在心理上的支撑。

当一个孩子在外界受到伤害的时候,得到的不是父母的安慰,反而是父母的指责。就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懦弱,或者变得更加逆反。

在一个家庭当中,家长给予孩子一定的接纳,信任与理解和共情,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给孩子进行建立心理上的支撑。再来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是欺凌的时候,就不会一味的选择躲避或懦弱的接受,而是会主动的面对。

在一个家庭教育的当中,情感的抚育和原则的树立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家长们应该做的是一位引领者,而不是教导者,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帮助。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