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家:父母说的"为你好"是孩子的噩梦,只会加深"负罪感"
相信暑期的时候《小欢喜》这部剧大家一定有看过,而里面最让人纠结的角色可能就是宋倩和乔英子。里面这一对母女的相处模式算得上是很多家庭的缩影。
在现在竞争日益剧烈的情况之下,很多家长都想让自家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甚至给孩子灌输"只要学习,什么都不需要做" 的观念。
我们确实见过很多的家长每天给孩子说:
"你只需要好好学习就够了,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你们现在作为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有些时候你做错,妈妈必须说,不然之后你之后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我这都是为你好,让你少玩点优秀、多做点正事有错吗?"
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好像就是一个学习机器。衣食住行是由父母来安排,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或许只需要明白一件事:"我要学习"就够了。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还会对孩子说:"我什么都没让你做,怎么就学习这一件事情你还做不好呢?""爸爸妈妈这么辛苦,就是为了供你读书,你要好好学习!"
之前和一个朋友聊天,他却表示自己这辈子最讨厌的就是父母说的"我是为你好,你要好好学习!"甚至于他们也在用行动表示自己的想法,生活中什么都不让做,只需要学习就好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考虑什么是影响学习的,然后直接的制止。
可是这种状态让人压抑,让人恐惧。他每天都在陷入一种纠结之中,我不想要爸爸妈妈这么管教我,但是又觉得父母非常辛苦。自己要是不明白父母的心意,去和他们作对,他们该多伤心呢?
其实,这时候孩子内心存在的就是一种"负罪感"。一些心理学家曾经研究表示,在父母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之中,其实很容易出现负罪感。因为在孩子慢慢长大之后,他们其实会有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思考。
当父母表现出来对他们的期盼的时候,他们十分的纠结。明明自己有自我的安排,但是父母的要求摆在面前,也不得不去满足。除此之外,内心一旦有一丝对父母的不满,他们就会感受到极其严重的愧疚感。
长期处于"负罪感"之中,孩子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爸爸妈妈对我这么好,我竟然这样做,真是没良心!""我好对不起他们呢!总是辜负他们的期望。""我是不是真的没用,父母那么辛苦,我却什么都没做!"
(1) 心理上:压抑、逃避、暴躁
就像我们上面说到的很多话,父母在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时候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或许是陈述事实,或许是为了激励孩子。只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家孩子本身的实力如何?这种所谓的想法是否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良性的?
孩子长大之后他们也会因为自我的思考和父母的想法相背离而感到十分的痛苦,甚至大部分情况下还是愿意满足父母的想法,只是变得越来越压抑。等到有一天无法忍受之时,就变得更加的脆弱,暴躁,还有可能埋怨父母。
(2) 亲子关系:客气、冷漠
"我想要像爸爸妈妈说的那样更加乖巧听话,更加优秀!"
"可是我还想做自己的事情!"
孩子在这种纠结之下,更加偏向于自我的逃避。担心自己让父母失望却又无法去摆脱父母的期望,久而久之也会对父母表现的比较客气。除此之外,其实当父母表现对孩子期望的时候暗示自己有付出,可是这种付出却不是心甘情愿。
等到孩子慢慢长大之后,明白了父母内心真正的想法,自己只是父母实现自身愿望的存在,可能就会更加受伤。总之,当孩子明白这种想法之后其实就会变得更加沉默,对于父母也没有那么大的依恋,影响到了亲子关系。
(3) 身体上:刻意的忍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在说"我是为你好,你就必须按照我的说法来做"的时候其实有一点道德绑架。因为我的付出,所以你必须这样做。孩子在这样的想法之中,其实压力非常大。甚至会为了父母的要求,而废寝忘食的学习。
只是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就会让自己身体上受不了。任何人在学习过程中,也应该有娱乐的时间。学习重要,放松固然也是如此。如果一味的追求学习的状态,孩子身体会不适。
作为父母,良性教育最关键,必须帮助孩子摆脱"负罪感"第1点、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
每一个人从三岁开始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只是有一部分人在小的时候就因为父母的存在将这种自我扼杀。就像我们上面说到的:"我是为你好,你必须这样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迷失了自己。
实际上,作为父母最好的教育不是管控。或许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的管控有利于让孩子走上正路,但是慢慢长大之后父母就应该考虑在孩子决定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指导。我们必须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 而不是逼迫他们走上我们选的路。
第2点、表达自己的期望
负罪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在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主要是以一种过于强硬的语气去告知,而不是商量的口吻来探讨。那么我们要让孩子内心祛除这些负罪感,就应该考虑自己的语气、态度。
"爸爸妈妈希望你自己可以思考清楚以后要干嘛?希望你可以在某一个领域发光发热!"
"妈妈希望你可以好好学习,为你自己的人生负责"
这种话语出现就暗示父母内心的期盼,而不是直接的要求,孩子会通过自我的思考明白自己要干什么。他们也懂得自己每走一步会有什么结果,这只会让自己痛苦,而不是因为父母而痛苦。
第3点、不要随时的"管控"孩子
最融洽的亲子关系是怎样的呢?其实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或许就是父母和孩子相互理解,可以进行比较融洽的沟通。虽然中国古代就已经有"棍棒之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 的说法,但其实现在亲子关系更加趋向于温和。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试图去管控孩子,而是考虑到他们个人的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明白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更加善于思考,而不是深受父母的影响。
结语回想现在,我们确实好像一辈子都是在为孩子奋斗,着实令人感动。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孩子要的到底是什么?有些时候放松自己也是放松孩子。不要过分的压抑,让孩子在快乐之下成长或许才是真正的为你好!
相关文章
- 心理学专家:教会孩子“自尊自爱”,是父母最好的教育
-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专家:父母教孩子的第一大技能,但大多数不需要
- 心理学:为人父母,请不要对孩子说,咱们家穷
- 心理学:还在说孩子小不懂事?父母建立边界意识很重要
- 孩子不能说,一说就发脾气?心理学:父母的“自尊教育”很关键
- 心理学家:学会做权威型父母,三步改造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微环境
- 心理学家:焦虑是扰乱孩子成长节奏的最大杀手,父母别不当回事
- 心理学导师:焦虑分有用和无用的,有用的焦虑促使父母孩子成长
- 心理学:为人父母,请少给孩子讲道理
- 心理学:孩子不顺心就发脾气怎么办?父母警惕孩子存在“丧失感”
- 心理学:对付孩子“戒不掉”手机的方法,父母们凡事强调“快”
- 心理学:父母希望孩子“听话”,“听话”背后的隐喻很多
- 心理学:父母的10个坏习惯,误导孩子一生
- 心理学:父母的过度溺爱,可能会让孩子形成自恋性人格
- 心理学:痛下决心的父母,网瘾孩子都好了,他们做到了这七点
- 孩子为什么越长越笨?心理学家直言:是父母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 孩子容易情绪化怎么办?心理学:建议父母试试这2招
- 孩子挑食很严重怎么办?心理学专家:要从这7点下手
- 孩子遇事哭闹,父母在一边冷眼旁观,心理学家告诉你:这就对了
- 孩子都是亲生的,为何父母还会偏心?美国心理学家给出这样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