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心理学:为什么患抑郁症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三个痛点你中招了吗 当孩子得了抑郁症,常常会有这些表现

2022-03-03 00:31:22孕产
1、管教孩子的“三个痛点”通过这段文字,能感受到这位父亲深深的无奈;它也戳中了我的三个痛点:1、不敢管:就像这位父亲所说,打过一次女儿后,她就说要自杀。

我是一名教师,平时常与父母接触。最近在头条看到一个热门问答,感觉被戳中了痛点,因为它真实地道出了我们管教孩子时面临的困境。


不打不骂,可是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更容易患抑郁症了?


心理学:为什么患抑郁症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三个痛点你中招了吗

题主是这样描述的:

“我50岁。小时候很混,到处打架,但是不敢和父母顶嘴,再混蛋也不敢和家长动手呀,这是那个时期的所有人天生的素质,没人教,但是都明白。


可是现在,我闺女10岁半。打不得。前几天因为她不懂得什么是尊重家长,被我暴揍了一顿,结果她说要自杀!不管真假,我还哪敢再动手?彻底放弃了,我自己认为在管教孩子上彻底失败。


我总说有的孩子蛮横,在学校打人,没人管的了,是家长不管,我就不相信有管不了的孩子,可是到自己头上了,真管不了。我很无奈!我这代人这么孝顺,怎么下一代就这么不懂事呢?求解。”


1、管教孩子的“三个痛点”


通过这段文字,能感受到这位父亲深深的无奈;它也戳中了我的三个痛点:


1、不敢管:就像这位父亲所说,打过一次女儿后,她就说要自杀。新闻里患抑郁症自杀的孩子,这几年来越来越多了;这万一因为自己的举动,让女儿有个好歹,岂不是要后悔一辈子?!


2、管不了:以前看到“熊孩子”,觉得肯定是家长不管;现在发生在自己身上,才发现想当个“好家长”真的不容易,“真管不了”。


3、怎么管:提问的父亲发现,现在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不一样了,不像以前那样尊重家长;以前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比如打骂,现在也失效了。现在管教孩子,真是说不得、打不得,得和孩子“斗智斗勇”,然而怎么斗?真是无从下手。


管教孩子的三个痛点:不敢管、管不了、怎么管


“不敢管、管不了、怎么管”。而其中最棘手的就是“不敢管”,怕自己管教不当,导致孩子出事。


所以,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难题:为什么患抑郁症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2、为什么患抑郁症的孩子越来越多?


自己小时候被父母又打又骂,生活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也没有那么多人关心,却很少出现心理问题;


而现在的孩子生活水平好了,受教育程度高了,受家人的爱护也多了,怎么反而没有糙养的孩子成长得好了?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容易得抑郁症,原因主要这有三点:


(1)被夸出来的“膨胀自尊”

当孩子得了抑郁症,常常会有这些表现


第一个原因,就是孩子的情绪被过度呵护后,产生的过度膨胀的自尊:


现在流行一种“自信教育”,就是不管孩子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都要夸奖孩子;很多人认为这样能帮助孩子从小建立自信。但这一方法经不起推敲。


曾经看过一部很出名的励志教育电影叫《垫底辣妹》,里面有个场面让我印象很深刻:


有位母亲费尽千辛万苦,终于骗着青春期的叛逆儿子,和她一起来到了补习班。在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母亲一直强调:“我儿子很聪明的,他只要想学,就一定可以学好”。


老师赶紧打断她,悄声跟她说:“孩子妈妈,这句话不能经常说。你想,如果努力就一定能做好,那么万一尽全力了还是没做好,孩子岂不是会感觉很丢脸。”


《垫底辣妹》剧照


我们现在推崇的“无条件赞美”,其实是对“过度批评”的一种反对,但是有些矫枉过正了。事实上研究表明,当你无条件赞美自己的孩子时,最终达到的效果其实跟过度批评差不多,一样会造成孩子的无助。


试想一下,如果不论你做什么,都无法改变外界的评价,那么自己是不是也会感到茫然,有一种失控感呢?孩子也是一样。


如果不管孩子的行为如何,给他的反馈一直都是一样的赞美,或者一样的批评,那么不就相当于没有反馈吗?这时孩子也会觉得茫然无助、不知道需要从哪里改进。


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无条件赞美,很容易把孩子的自尊架到很高的位置,反而会让孩子做事畏手畏脚,害怕失败。


但是,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庇护、面对现实的世界。那么到时一旦过得不如意,他的自尊将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2)好好学习造就的“过度自我”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过度关心孩子的学习,忽视培养孩子对其他人的关心。


这很容易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疼爱孩子,当然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学习环境,为他争取最好的未来,所以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


而且现在学习竞争这么激烈,我们很自然为孩子着急。平时给他打理好了生活的一切,舍不得让他在杂事上浪费一分一秒,更不用说让他分心去关心其他人的事了。


但是,这样真的好吗?

当孩子得了抑郁症,常常会有这些表现


以前的我们是受着“集体意识教育”长大的,在家是家庭利益高于一切,在班级要维护班级利益,主流舆论倡导我们关心他人……这些都是从小就深深烙印在我们脑中的,到现在都不可能完全磨灭;


但是现在,这些观念,在很多孩子眼里已经变成了形式主义,如果没有父母和主流舆论日复一日的潜移默化,孩子其实是不懂得怎样去关心别人,把别人装在心里的。


而如果孩子真的听了我们的话,眼里真的只剩下学习了,从小不知道怎么表达对别人的关心,无法与他人产生联系;那么也就意味着,我们“成功地”把孩子锁在了他一个人的世界里。


刚刚离开这个世界不到三个月的韩国明星“雪莉”,她从小就是韩国的“民国闺女”,从12岁被演艺公司看中后,每天的生活除了训练还是训练。之前有一次她接受采访,说到自己的心理状况:


“好像从很久以前,就没有人意识到,其实我年纪还小。即使我跟别人说自己很痛苦,也没有人听。我好像在面对一道墙,每天用尽全力去推;有一天突然不知道为什么要坚持下去了……好像被一个人孤零零扔在了这个世界……”


“好像被一个人孤零零扔在了这个世界”,这是抑郁症患者最真实的心理写照。


好像被一个人孤零零扔在了这个世界


让我们的孩子关心学习之外的人和事,在当下看来,似乎只是浪费时间,没有什么用处;但是,这其实是相当于在孩子心里,埋下了一颗“与他人产生联系”的种子。


与他人的联系感,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像一个零件,只有在组成机器的时候才有意义;一块拼图,单独拿出来也是没有意义的。和他人产生联系,把挚爱的人放进心里,为他们担心、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打拼、为他们遮风挡雨,这是我们生活的意义所在,是我们生存的根基。


如果我们和外界的联系被切断了,就会感觉像无根的浮萍一样,被一个人孤零零扔在这个世界;当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扑面而来,又痛又累;如果这时候忘却了苦苦坚持坚持的意义是什么,在极端的情况下,求生欲只会越来越弱。


所以,请从小培养孩子关心他自己以外的这个世界,尝试把别人装进心里。万一有一天,他承受不住生活的压力,想要放弃,苦苦做最后的坚持;那么唤醒这颗种子,也许就是我们打通孩子与外界联系的希望所在。


(3)过度呵护下的“能力缺失”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孩子不具备足够的应对现实风浪的能力。


有时候,我们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往往会顺手帮孩子解决掉一些麻烦,长此以往,孩子就容易缺乏应对现实中的困难的能力。


除了我们最关注的知识和特长,孩子在面对现实生活时,还需要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能力,也需要明确生活的意义。


当孩子得了抑郁症,常常会有这些表现

试想,一个不懂得情绪管理、不擅长人际交往的孩子,当他走出社会,是不是更容易遭遇挫折,更容易感到不知所措、内心无助呢?


而如果体会不到自己的责任和意义所在时,也就没有了挣扎着爬起来的信念和勇气;


而且,如果这个孩子内向一点、懂事一点,不想麻烦家长,选择自己硬扛;或者因为成绩不好和父母关系闹得很僵,那么他们该从哪里,去学习应对挫折所需要的技能呢?


有些在我们看来很小的事情,对一个从小在温室长大的孩子来说,可能是一场天大的灾难,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时候心理疾病就容易趁虚而入,而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焦虑症、抑郁症。


很小的事情,对一个从小在温室长大的孩子来说,可能是一场天大的灾难,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


所以,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容易得抑郁症,可能真的不能怪孩子太脆弱:


我们以为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了,毕竟自己小时候也没人教,却忘了孩子们现在的成长环境,跟我们当时已经大不相同了;


我们以为有点情绪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谁还没个伤心的时候,却忘了正是自己把孩子从小泡在蜜罐里,他们其实很少有处理负面情绪的经验和能力。


患抑郁症的孩子越来越多,反映出来的又一问题是:越来越多的孩子与现实生活脱节了,他们没能从现实生活中、从父母身上,学到足够的面对现实风浪的能力。


一只翅膀不够硬的小鹰,会被“狂风”肆意蹂躏、甚至放弃求生,这并不能说明小鹰本身太脆弱太娇气;而是它没能掌握够硬的飞行本领和求生技能,它缺乏的是那只不断把它从悬崖上推下去的老鹰。


所以,越来越多的孩子患上了抑郁症,其实跟我们父母、老师的教养方式是有很大关系的。一个有着很强自尊心、心里眼里只有学习、却不具备足够面对现实风浪的能力的孩子,往往是最危险的。


3、增强孩子的“心理免疫系统”,才能打破现在的困境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上面三种表现,那我们就需要警惕了。


而想打破现在的困境,最好从增强孩子的“心理免疫系统”下手:


“心理免疫系统”包括“积极情绪、人际关系、投入、成就、意义”这五项。五个方面,积极有效地运转起来,就是一个比较健康、蓬勃的心理状态,有着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


通过增强孩子的“心理免疫力”,我们不再需要因为管教孩子而担惊受怕,也给孩子将来接触社会后的心理健康,多加了一层保障。

(1)教孩子启动自己的积极情绪

我们知道“过度批评”,会导致孩子长期沉浸在消极情绪里。这是因为长期被过度批评后,孩子的脑中形成了自动思维。这时候即使不再批评孩子,孩子脑中也会有一个声音,时刻对他指指点点,引发他的消极情绪,让他感到无助消沉。


这种自动思维,一般在孩子8岁之前就会形成了,但幸运的是,它可以被扭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要想扭转“过度批评”带来的影响,无条件地赞赏孩子没有用;孩子做了一件事之后,真正需要的是外界的真实反馈。


比如,孩子输了球,心情沮丧,我们要做的不是急吼吼地夸奖他,把他从沮丧中拉出来;而是对他的沮丧情绪表示理解,然后一起想办法,客观地指出哪里可以提高。


“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输过,那时候很难过,自己一个人去河边跑了很久。边跑边反思整场球赛,发现自己其实可以在……等方面做得更好。痛定思痛后,我在这几个方面勤加练习,没想到一次比一次打得好,我也越来越有信心。现在想想,还真得感谢那次输球的经历呢。”


父母平时在孩子眼中高高在上,如果在孩子委屈时能够蹲下身来,和他讲讲自己类似的经历,像好朋友一样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很能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父亲和孩子聊自己以前类似的经历,像好朋友一样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聊聊自己是怎样面对挫折,从失败中看到进步的机遇;怎样消化自己的消极情绪,比如运动运动,心里的气就消了大半;和孩子一起,弄清楚了有待提高的方面,孩子心里就会又升起希望,好好睡一觉又是斗志昂扬的了。


每一位父母,都有自己丰富的、独特的人生经历。用自己的经历和孩子分享,扭转消极的自动思维,和孩子一起打败困难。这种方式比纯粹的说教,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对亲子关系也更好。


(2)教孩子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人际关系里。为了一时的成绩,忽视了培养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


当孩子得了抑郁症,常常会有这些表现

明面上,我们为孩子省下来不少学习的时间;可是因为不懂和朋友、家人相处,不知道怎么面对青春期的异性,孩子心里每天要面对的是更多的烦恼。


因为烦心事影响工作效率,想必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我们一直不去解决它,只是用工作来逃避,那么这个麻烦可能会越来越大,对我们工作效率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


孩子也是一样,教孩子捋顺了自己与身边人的关系,遇到烦恼及时处理了,这样学习才会更高效。方法同样是用自己或者身边人的经历,和孩子分享经验,让孩子自己悟出解决的办法,形成自己的原则。


(3)投入和成就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除了情绪和人际关系,我们还需要明确孩子的独特优势,引导他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发挥出自己的天赋。


当孩子得了抑郁症,常常会有这些表现

世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孩子的性格优势也是不同的。我在文章下面的评论附上了性格优势测试,推荐每个孩子做一下,尽早明确自己的突出优势所在;父母在也可以顺势而为,对孩子加以引导。


比如,若孩子的性格优势是好奇、热爱学习,那么父母就可以多给孩子买一些课外读物,带他去博物馆、艺术展,和他聊新知识,这样他会感到如鱼得水,非常充实;


如果孩子的性格优势是毅力,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并对孩子的持续热情表示高度赞赏;


如果孩子的性格优势是领导力,就多培养他的交际能力,他会很愿意与人打交道,为团队服务,为队员争取权益;


如果孩子的性格优势是正直、勇敢,那么自然会对警察、律师、法官等职务表现出莫大的崇敬和向往……


让孩子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可以弥补自身的劣势,还可以扭转因为劣势导致的不快


让孩子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可以弥补自身的劣势,还可以扭转因为劣势导致的不快。研究表明,当孩子能发挥出自己的独特优势时,会觉得这才是在做真正的自己,感觉自己被重视、被看见,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而当孩子在某一个方面能够日复一日地、心甘情愿地投入,他就更容易取得成就,投入和成就又会反过来加强他的心理免疫。


(4)意义

意义这一项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最容易让人觉得虚无缥缈的。但却是在我们遭遇挫折、想要放弃时的那根救命稻草,是我们爬起来、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念所在。


最近网上有一篇短文,把抑郁症患者的日常,形容成就像是在大雨滂沱的天气中赶路,其中症状最轻的一段时间是这样的:


天气一直很差,道路一直很泥泞,赶路的人不停摔跤,但是不断地爬起来,因为他们心中还有一个终点,还有一个无论如何要回的家。他们看到路上的宝石还会收集起来,想要带回去给家人……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每个人总会有那么一两段暗无天日的经历,在这个时候,只有心中的意义感会给我们带来勇气和坚持下去的信念。如果你有想守护的家人,那么挚爱的家人就是意义;如果有想奉献的事业,那么事业就是坚持下去的意义。


意义需要培养,孩子越是能够把一些与自身无关的人和事放在心上,他的心胸越开阔,感受到的意义感越强。


之前看电视剧《大舜》,我对舜的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很是不解。为什么部落里的人欺负他们娘俩,他母亲还一直以身作则,教舜为部落里的人考虑?未免太过迂腐了。为什么不揭穿奸人的诡计,给舜带来更好的物质生活?


但是后来我明白了,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行为是他的榜样,舜的母亲通过自己的行为,让舜在很小的时候,把很多人和事装进了心里。在后来的日子里,无论舜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遭受了多少常人难以忍受的不公,他都不曾放弃,一次次地站起来。


这是舜的母亲留给他的最大财富,是不论物质多么优渥的童年,都给予不了的。意义感和家世、背景没有关系,只和父母的行为、观念有关。


越在乎自身得失、越功利的人,短期来看获利很多,但是在对孩子的“意义教育”上却是贫瘠的。


在孩子尚小的时候,多带他做一些对他自身“无益”的事情。花一个下午为家人准备一张贺卡、一顿晚餐;定期把存起来的零花钱,捐给不认识的山区小朋友;带孩子去养老院,陪不认识的老人聊聊天……


带孩子去养老院,陪不认识的老人聊聊天


带孩子感受为别人付出的幸福感,体验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生,孩子的眼界、心胸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下,渐渐开阔了,一生受益无穷。“意义教育”是给将来孩子最黑暗的日子里,留下一抹最纯粹的光明。


4、总结

时代在变,父母在变,孩子也在改变,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自然也需要及时随之改变。


如果我们继续用以前的方式教育孩子,那么将会面临到“不敢管、管不了、怎么管”这三大困境。其中,“不敢管”是我们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


孩子之所以越来越容易抑郁,和我们父母、老师的培育方式是脱不开干系的。越是有着很强自尊心、心里眼里只有学习,但不具备足够面对现实风浪的能力的孩子,就越是危险;


想要打破这样的困境,可以从增强孩子的“心理免疫系统”开始。增强了孩子自身的免疫力,以后面对现实风浪,也多了一层保障;


负面情绪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我们可以在孩子遭遇挫折时,以朋友的姿态,对他表示理解,和孩子分享自己独有的人生经历,陪他一起战胜困难;


投入和成就的培养,需要我们弄清楚孩子独有的突出优势(性格优势测试在评论区,可自取),因势利导,让孩子发挥出自己的长处。长期投入带来的成就,又会反过来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


意义感的培养不可缺失,这是孩子在摔倒后,能否站起来的关键所在;我们终有一天会离开孩子,这也是我们能留给孩子的最大财富。从小每周带孩子做一些与自身无关的事,孩子将会一生受益。


我是热爱生活、热爱心理学的幸福发芽,深耕心理领域,欢迎在下方留下你的欢乐和烦恼,我会做你最温暖的陪伴。

本文由幸福发芽原创,欢迎关注、交流,和我一起在日常生活中体悟心理学,让幸福在生活中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