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快乐教育、抗挫训练、尊重:这三大“育儿深坑”,会把你坑哭

2022-02-17 23:00:57孕产
从孩子呱呱坠地,到抚养他们长大成人,我们会遇到很多事情,也会遇到很多大大小小不同的坑。有些育儿小坑,我们通过看一些文章,听一次科普讲座,或者跌一次跤就能意识到错了,就可以快速爬出来。

从孩子呱呱坠地,到抚养他们长大成人,我们会遇到很多事情,也会遇到很多大大小小不同的坑。

有些育儿小坑,我们通过看一些文章,听一次科普讲座,或者跌一次跤就能意识到错了,就可以快速爬出来。

比如:

小坑(1):捏鼻子

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有个漂亮可爱的孩子,孩子鼻子扁,有些家长认为捏捏就能变高鼻梁了。

可是当父母知道幼儿的鼻腔黏膜娇嫩、血管丰富,常捏的话,很有可能会损伤黏膜和血管,导致鼻腔的防御屏障能力下降,增加被细菌、病毒侵犯的风险后,他就会马上停止捏鼻子的动作。

小坑(2):不让孩子吃手

当孩子两三个月开始,就会进入口欲期,会频繁吃手,使用各种花样姿势吃手。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吃手不卫生,不让他养成这个坏习惯,于是总是阻止他吃手。

可是,当父母知道孩子这几个月的时候是通过吃手发展感统系统、提高自我认知的方式,父母就会马上更改做法,允许孩子吃手了,只是需要勤给孩子洗手,做好卫生工作。

小坑(3):给不到1岁的宝宝喝蜂蜜、吃香蕉治便秘

不到1岁真不能喝蜂蜜,宝宝肠道功能弱,容易感染肉毒杆菌,导致神经麻痹。香蕉大多是催熟的,里面的鞣酸有很强的收敛作用,不但不能帮助排便,反而会加重便秘。

当妈妈们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就能马上停止给孩子喂这些不科学的东西。


小坑容易发现,也容易意识到。但是,有些育儿大坑,我们在里面已经很久了,却依然浑然不觉。有的即使已经知道错了,知道掉坑里去了,却怎么也爬不出来。

这一篇,就来说一说育儿深坑。

(一)变了味的“快乐教育”

有很多人打着“快乐教育”的幌子,做着失职的父母,对孩子不管教不引导,还美其名曰让孩子散养,自由发展,充分体会快乐……

孰不知,快乐教育不是只有“快乐”二字,后面还有“教育”两个字!

你只取最有利于你的两个字,忽略你不喜欢的两外两个字,然后却说你是在用“快乐教育”!我想说,这个锅,“快乐教育”不愿意背!


快乐教育,是寓教于乐,让孩子爱上学习,在快乐中进步和成长。

你不能让孩子只快乐了,却没有成长。

天天看电视玩游戏,多欢乐,可是孩子能得到多少成长?耽误了孩子,还不承认,还说你这是追潮流,用先进的育儿方式在养孩子。

真是错到离谱!

快乐教育,从不拒绝辛苦!它拒绝的是痛苦。

让孩子尽情放松,自由玩耍就是快乐教育?孩子想玩就让他玩,不想学就不学了,就是快乐教育?

你错了,这是懒,这是溺爱,这是毫无责任感!

想学好任何一个专长,取得瞩目的成就,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都会很辛苦。

快乐教育是让我们引导孩子正视这种辛苦,充满热情和动力地去坚持学习,不断成长;快乐教育拒绝的是痛苦,是对孩子心灵上的控制、压迫、忽视。不管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必须以你想要的方式成长。

快乐教育是你陪着孩子一起前进,你们可以并行,或者你稍微在前面做适当引导,但主动性一直在孩子身上,主要的前进动力也在孩子身上;

而不是你费劲地拉着孩子前进,不去和孩子沟通,如果孩子不乐意,你还会继续加大马力,又打又骂拽着孩子前进。

这两种情况,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你一定做不到真正的快乐教育。


(二)变了味的“抗挫训练”

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关于如何正确锻炼孩子的抗挫能力的。

其中提到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朋友的老公,为了锻炼他两岁的女儿抗挫能力,不但大声责骂她,而且还会体罚,甚至把她关小黑屋。

对此,我非常不认同。

这是变了味的“抗挫训练”,是父母在给孩子的心理划上一道道伤疤。不但不能锻炼孩子真正的抗挫能力,只能给孩子带来两种后果:

(1)安全感极度缺失——孩子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再对父母示弱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安全感会极度地缺失。他会认为在父母面前我也不能完全释放自己,一旦表现不好,便会受到伤害。所以,既然父母想让我坚强,那我就不再在你们面前表示脆弱,免得不但没有得到你们的安慰,还换来再一轮的“抗挫训练”。

其实,如果孩子只是对父母封闭脆弱,还可以接受。

最可怕的就是孩子对所有人都封闭起来,在任何人面前都不展示他的脆弱,在任何人面前都故作坚强,然后等到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再自己舔舐伤口。那这个孩子活得就太痛苦了,搞不好最后心理健康要出问题。

(2)错误地认为这就是表达爱的方式

有个孩子说:“每次听到爸爸说我爱你,都会感觉伤心和害怕。”原来,这个爸爸每次打孩子的时候,才会说“我爱你”,我是为你好,才打你的。

后来,这个孩子结婚了,换了两任老公,都被家暴。

她潜意识里认为“打”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连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是她在不断地推着自己往“被打”的这条路上走。

孩子的这种解读和认知,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幸福。

正确的抗挫训练不是父母特意安排的,不应该来源于父母,而是来源于外界!

父母是孩子的一片天,是孩子温暖的港湾。所有的风风雨雨都应该来自于外界的历练,而不是父母的主动创造!

父母要放下老母鸡般的保护姿态,要舍得对孩子放手,信任孩子,让他独立去做更多的事情,接触更多的人,通过学校和社会,来磨练孩子的抗挫能力。当孩子遇到困难了,父母不但能够安慰孩子,还能引导孩子勇敢的面对挫折,战胜困难!

——这才是正确的“抗挫训练”的打开模式!

(三)变了味的“尊重”

现在每个父母都知道了要“尊重”孩子,可是很多父母以为自己在尊重孩子,却不知道自己是在“溺爱”孩子!尊重,在一些父母那里,变了味,都馊了,却没人能闻到,而且还会说孩子越来难管,“尊重”一点儿也不好用!

变了味的“尊重”,比如:

(1)

已经会独立吃饭、穿衣服的三岁孩子,总是不想自己做,或撒娇,或哼唧,或发脾气,让父母帮忙穿衣服、喂饭吃,父母总是顺着孩子的心意,帮他了;

(2)

你六点钟起床给孩子做好了面条,结果正在二年级的孩子不爱吃,想吃三明治,于是你把面条端回厨房,给他再重新做三明治;

(3)

你的孩子信誓旦旦地对你说“我一定会坚持下去的,妈妈,给我报钢琴课吧,我特别喜欢钢琴,我会好好学的”,你给孩子报名了,可是学了半年不学了,因为曲子越来越难,他的新鲜劲儿过去了,他觉得辛苦了,他要放弃,你同意了。

以上这些都是变了味的馊了的“尊重”!


也许有人会问:

这样做不对吗?这样不是尊重吗?那应该怎么做?什么才是真正的尊重?

还是同样的三个场景,如果我们能这样做,才会真正地尊重孩子,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1)

已经会独立吃饭、穿衣服的孩子,想让父母帮忙穿,偶尔他想撒个娇、体会一下被照顾的感觉,我们可以帮忙,让他偶尔享受一次;

但是如果孩子天天让父母帮忙,我们就要和善而坚定地对孩子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这些事情你有能力自己做了,妈妈也有很多要做的事情,妈妈相信你会做好的。”

无论孩子是哼唧,还是哭闹,我们不发脾气,我们保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慢慢等孩子平静下来,认识到“即使他哭累了,妈妈也不会天天帮我穿”,他自然就会自己做了,基本这样坚持两三次后,孩子就会养成独立做事的习惯。

这是尊重孩子,让孩子提高动手的能力,帮助孩子越来越独立。


(2)

你六点钟起床给孩子做好了面条,结果正在二年级的孩子不爱吃,想吃三明治。

此刻你需要与孩子沟通,用合适的方式告诉他类似这样的内容:

妈妈做饭也很辛苦(要懂得互相尊重);做了什么就吃什么,爱吃的就多吃些,不爱吃的就少吃些(要懂得分寸);妈妈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要做的事情很多(妈妈不是每时每刻都围着你转,妈妈也有自己的世界);做好的饭菜如果不吃,再另作新的,那是浪费(珍惜粮食);如果你有想吃的早饭,请前一天晚上告诉我,我第二天早上就会给你做(关注于解决问题)。

这是尊重孩子,同时也是尊重自己。让孩子懂得感恩,让孩子有提前计划的意识。这样,才是真正的尊重,才能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价值观。


(3)

你听孩子的话给孩子报了一年钢琴课,可是学了半年新鲜劲儿过去了,他因为曲子越来越难,觉得练琴很辛苦了,他要放弃。

此刻,你可以用合适的方式告诉他:

妈妈理解你的感受,练琴确实很辛苦(共情);做事情要有始有终,选择了就别轻易放弃(毅力);如果你一个人练琴觉得很枯燥,妈妈可以陪着你一起练(妈妈永远支持你,做你的后盾)。

我们想办法让孩子勇敢地接受这个挑战,有能力承受这个辛苦,引导孩子继续坚持。

这才是真正的尊重孩子。因为这能让孩子提高抗挫能力,能提高孩子的毅力和坚持力。当孩子学有所成后,孩子的自信心也会水涨船高。

如果轻易地同意孩子放弃的想法, 不但给孩子一次“失败”的体验,让孩子增强一次“我不行、我不能坚持”的自我认知,是很糟糕的事情。

而且将来孩子也许会后悔,也许会埋怨我们为什么当时不推他一把。到那时,估计我们就会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一些显而易见的育儿小坑,我们一旦意识到,会很快跳出来并且不再重复犯错;

但是像上面提到的三大育儿深坑,我们容易陷入其中而不自知,做错了却没有察觉,等到真正醒悟的时候,已经错了很久,错了很远,甚至无法挽回。

希望我们都能及时反思自己的言行,不断朝着正确的方式调整,和孩子一起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