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心理学:性格自卑,不会与人沟通,可能是小时候有过这种经历

2022-01-22 07:01:34孕产
生活中父母吼孩子的现象屡见不鲜,前几天我就目睹了一个歇斯底里般吼孩子的妈妈,孩子吓得哇哇大哭,然后孩子的奶奶看不下去了,上来和儿媳妇吵了起来,很快就聚集了一大圈人在那里看“热闹”。

生活中父母吼孩子的现象屡见不鲜,前几天我就目睹了一个歇斯底里般吼孩子的妈妈,孩子吓得哇哇大哭,然后孩子的奶奶看不下去了,上来和儿媳妇吵了起来,很快就聚集了一大圈人在那里看“热闹”。

咱们今天不谈婆媳之间的问题,咱们今天光谈父母吼孩子,看看父母吼孩子的前前后后,都有哪些心理学知识是可以说道的,又能为养育孩子提供哪些参考。

父母为什么要吼叫孩子?

1、在父母的经验里,吼叫是一种正常的,行之有效的养育方式。

我经常论述一个观点,就是为什么一些人不会与人沟通,而经常通过情绪、语言、权力等逼迫别人。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采取的是逼迫的方式,而不是和他们平等的沟通、交流达成一致。

于是他们就知道了,人与人之间,想达成自己的目的,逼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这个经验内化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在他们成年之后,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就会经常拿出来使用,当然在他们养育自己孩子的时候也会使用。

而吼叫,作为逼迫的一种那更是如此。

2、情绪化的行为

之所以不能平静的和孩子沟通,当然还可能是父母的情绪使然,这里的情绪因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具体事情的刺激,一种是内部的情绪升级。

比如一位妈妈下班回家看到孩子把纸牌洒了一地,于是很生气,就吼了孩子,这就是具体事情的刺激。

在比如,一位妈妈在单位由于工作失误了,被老板批评了,于是心情很不好,回家看到孩子和爸爸玩,就冲着孩子吼,这就是内部的情绪升级,换言之就是自己情绪不好结果迁怒于孩子。

吼叫的养育对于孩子有什么样的心理伤害?

正如我们刚刚提到的,父母的吼叫会给孩子传递一种不良的沟通方式,这种方式是带着逼迫倾向的。

所以孩子长大之后,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和别人平静的沟通,而是去用不恰当的情绪,权力等进行逼迫对方。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吼叫会给孩子种下一颗自卑的种子。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之所以自卑,往往是小时候有过这样的经历:语言上的贬低或者辱骂;情绪上的冷漠或者不被看见;身体上的辱骂。

而吼叫在情绪上和语言上无疑都会对孩子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

那父母该怎么做呢?

育儿先育己,父母首先应该知道吼叫引发的问题以及这背后的心理逻辑,有了这一层认知,头脑层面他们就知道了这样的养育方式是不对的。

接下来就可以制定策略来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行为了。

1、觉知自己的负面情绪,诱发事件是什么,能不能改善。

比如一个在公司里被领导批评的妈妈,带着负面情绪回家,在路上就可以自己先觉知自己的情绪。

我为什么生气?“工作失误,造成了影响,被批评是应该的吧…”,又或者“老板不是那个意思,是我自己误会老板了,他平日里对我挺好的…”。

觉知的自己的情绪,从认知上调节这种情绪。

2、在跟孩子说话之前,先平静自己的情绪。可以先深呼吸,让自己平静,身心是相互影响的,可以让自己通过呼吸,等其他身体放松的方式,让自己的身心稳定。

3、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更有他们年龄的特征,父母要尊重这些不同和特征。

孩子生下来并非一张白纸,他们身上的一些特征就是天生的,例如心理学上的气质理论,即每一个孩子生下来,他们性格当中的包含的气质就是不同的。

比如有的小婴儿饿了就会很大声的哇哇大哭,但是有的却几乎不哭,这种不同就是气质的不同,是遗传物质支配的结果。

其次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每个角度的需求和特征,随着环境的不同,这种需求和特征一代和一代又会有差异。

比如在父母的那个年代,可能六七岁的孩子就需要帮父母干活,也不会向父母提出什么要求,可是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孩子的心理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时候父母就要抱着学习和理解的态度多给孩子陪伴,多和他们沟通,以便了解他们真实的内心。

而要做到这一点,吼叫只会适得其反,和孩子的真实内心越来越远

最后再说一句,在育儿路上,与孩子平等、平静的沟通这比什么都重要,希望父母能用这个方法代替吼叫,毕竟有理不再声高,毕竟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让孩子在沟中,在好好说话中成长这无比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