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挑战,孩子总说“我不行”?首先要让孩子跨过“心理门槛”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小辉今年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本来是件很开心的事情,孩子可以在学校认识很多小朋友,在课堂学到许多知识。但是,小辉的妈妈却是头疼的很,孩子步入陌生的环境,小学新的学习模式让孩子面对挑战就有一种本能反应,对妈妈说的最多的就是:"妈妈,我不行啊!""我真的不行,我不想这样。"
不要说面对老师的引导了,小辉也是不配合,很害羞不愿意挑战自己。这样下来,新的学期很多孩子都已经适应了新环境,融入了大集体,交了许多好朋友。而小辉却是孑然一身,甚至有点不想去学校。
小辉妈妈向我求助,为什么有些孩子总会说自己不行,都不肯去尝试一下就打起了退堂鼓?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习得性无助在作祟,孩子没有办法跨过自己心理门槛,就无法踏出迎接挑战的第一步。
习得性无助,是孩子一道很大的心理门槛!"习得性无助"指的是一个人在经历过挫折和失败后,再次面对问题时而无能为力的不想进行挑战的状态。
"习得性无助"最早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来的,他在研究动物的时候,做了一项经典的电击狗实验-----
最开始的时候将狗关在笼子里,只要闹铃声一响,就对笼中无法逃脱的狗进行电击。在多次实验后,只要当闹铃声一响,还没有开启电击,狗就会倒地开始惨叫并颤抖;哪怕是将笼门打开,狗依旧不会逃出来。
人也一样,如果一个人在察觉到自己似乎不能完成这个目标,又得不到正向的反馈,使得自我怀疑,自我效能降低。进而连尝试都不会开始就放弃努力的行为。这就是孩子最大的心理门槛-----习得性无助。
就像上面的小辉一样,他是很想融入新的环境,但是却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像毛毛虫一般将自己包裹起来,压垮孩子的不是适应环境认识新朋友,学习新知识的困难本身;而是他在面对挫折时,无助的本身。
孩子为什么会深陷习得性无助呢?给出答案的是同为美国心理学家的埃利斯,他著名的情绪ABC理论很好的揭示了习得性无助的原因:
A就是Activating events,意为客观正在发生的事;B就是Belief,指的是我们对于事情的观点的看法;C意为Consequence,指的是因我们自身的情绪行为而产生的后果。
在他看来,激发A事件只是导致情绪行为C的间接原因。而直接导致C的根源是对事情的看法B来决定的,并不是A本身。就比如一个人在遭受困难的时候,打败他的很大程度是他悲观的心理和不愿意。
个体对于不好事情的看法和态度(解释风格)很大程度决定了习得性无助的程度。深陷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对于事情的归因有三大特点:
普遍性:这类孩子会把意见普通的坏事灾难化,觉得它普遍存在于自身周围的方方面面,将其范围夸大化,扩大化。
普遍性是空间上的维度,看你对于坏事是否会灾难化。好比,孩子考试得了全班倒数,他会怀疑自己的智商,能力;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反正我做什么都做不好,什么学科都不行,那就随便吧"!这就是普遍性类的孩子。
永久性:这是孩子的习惯性思维,由发生的事情的解释习惯和风格决定。在孩子遇到挫折,在他脑海中会觉得这是永久的,会影响自己的一生和所有生活。长期的无助产生自卑,不敢去挑战。
甜甜今年高二,但是从小数学的不好,使得她很是害怕上数学课,做数学题以及面对数学考试。无论她怎么努力,结果总是不尽人意。
所以在每次要准备写数学试题,她总想:"算了吧,就算去做也做不出,都是白做,还不如不要浪费时间。"就这样数学课上她也不会认真,她把自己数学不好归结为:我总是做不好。陷入了永久性否定自己的坑。
人格化:孩子在面对外界的挑战的时候,人格化一般归结于内在,孩子要为此负全责。一般都是在事情的结尾阶段使用人格化的思维,孩子觉得而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运气差极了。
在孩子努力想要拼出完整的图时,却总是不能成功,久而之久就不会再去管。"我怎么这么笨?哎,什么都针对我!"
孩子却不会去想外向的问题:是不是我的思路不对?我是不是应该先将图片按类分好?
避免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孩子才能跨越"我不行"的门槛记录孩子的解释首先父母要找出困惑孩子的挑战,再用ABC的形式表示出来记录。再用两个完全不同的ABC例子进行对比:
消极的解释风格:积极的解释风格:A挑战:孩子需要做一套手工作业,而且时间紧迫,明天就要上交,其他科目的作业又很多。
B看法:孩子想,老师真不会想,布置这么多作业,还要亲自做手工!真不好,一点也不想去去,反正都写不完,等下就随便弄一下。
C后果:孩子觉得,老师这是在为难我,我本来就很难协调这么多。最后孩子作业潦潦草草,手工是父母赶制出来的。
A挑战:孩子喜欢跳舞,喜欢站在舞台上。但是每天持续两个小时练习基本功让孩子痛的哭出来。
B看法:孩子想,跳舞多好看啊,我真的好喜欢,而且我都练习一段时间了,怎么可以就这样说不练了呢?对,我要坚持下去。
C后果:孩子在练舞疼的不得了的时候也咬牙坚持下去。
开朗乐观的心态,会使得整体的效率较高,虽然也会遭遇失败,但是他们会爬起来用长远的方式去看待,去寻找该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借助其他可能性推翻它父母要反驳并推翻孩子的悲观性的想法,只有孩子改变了思维和习惯,不再丧才能跨过心理门槛。
我们不是用语言去攻击孩子,而是通过:证据,暗示、用处和其他可能性。来打败孩子的消极解释风格。
父母要尽力找出科学的证据并分好类,用理服人;造成坏事情发生的不止一个原因,父母要尽可能的找出多的原因。并且抓住主要原因。
经常性的给孩子暗示,"你是最棒的,结果也不会很差很差,去试一试!"让孩子多多了解尝试挑战后的积极心理后果。
转移孩子注意力当孩子觉得很困难,不愿意去面对外界的挑战,甚至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空间。父母就要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将这些消极的想法,不好的事情暂时的清理出去。暂且做一些快乐的事情。
可以大声的告诉孩子"停止",带孩子去公园散散心,逛逛街。
就好比,孩子在写卷子的时候,很容易分心,想玩游戏,看电视。家长可以用红纸写上"STOP"来给孩子一个警示,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捏捏自己,恢复到聚精会神的状态。
孩子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所以才会容易习得性无助,家长不要在只是抱怨孩子什么都不行,不敢跨出舒适区。父母要好好引导,让孩子不要遇到问题就习惯性的消极解释,学会以上三招,助孩子健康成长!
我是小C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孩子们也会产生恐惧的心理,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该怎么做?
- 心理学:叛逆也会遗传吗?面对不同的孩子,我信还是不信
- 面对孩子逆反心理,这几招很管用,用过的都说好
- 面对挑战,孩子不战而败?培养内心积极动机,拒绝做“鸵鸟”
- 面对挫折,双胞胎为何一个哭一个笑?孩子的心理复原力了解一下
- 积极心理学:内心强大的孩子,越是面对压力,越需要这5种能力
- 孩子5个月了,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心理有什么影响?
- 孩子5个月了,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心理有什么影响?
- 孩子“心理弹性”差,经不起挫折,教家长3招解决
- 孩子“犯浑”风格多样,面对耍赖孩子:“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孩子一不满意就耍赖,面对不同“犯浑风格”,“见招拆招”很重要
- 孩子不听话,或许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
- 孩子不听话?总是挑战你的底线?先看看你是否言出必行
- 孩子不应该娇生惯养,时间长了就会养成一种任性心理
- 孩子不顺心就哭闹?心理专家:是“情绪脑”发育,家长应合理引导
- 孩子从“我不行”到“我试试”,需要付出多少
- 孩子从没输过,家长很骄傲?睿智妈妈却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面对输
-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比如心理,家长是否时刻关注着
- 孩子做错事推卸责任,可能是“受害者心理”作祟,父母要正确引导
- 孩子入园一周了,面对分离焦虑,妈妈再想哭也要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