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善意的欺骗”也会带来伤害
做人,哪有不骗人的?
为了给自己的欺骗寻找一个理由,人们为这种欺骗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善意的欺骗。
其实,善意的欺骗也会带来伤害!
(一)为了孩子的“善意的欺骗”
孩子是最纯真善良的。
可是,很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却选择了对孩子的“善意的欺骗”。
殊不知,孩子本来不知道什么叫欺骗,家长一教,就学会了。
于是,当你“善意的欺骗”孩子的时候,其实是在教孩子下一次“善意的欺骗”家长。这种欺骗循环,最终将伤害到父母。
因此,为了孩子,更应该禁止所谓“善意的欺骗”。
欺骗就是欺骗,哪里还有什么善意恶意之分。
就像偷就偷,难道“掩耳盗铃”就不是偷吗?
(二)印度也有《起跑线》
印度电影《起跑线》讲述了一个富有的家庭为了争取孩子可以进入一流的学校去上学,不断进入欺骗循环的过程。
主人公是一个富有的家庭,他们有自己的生意,但不是上流社会。为了进入好学校,妈妈选择了搬家到好学校附近三公里以内的地方,殊不知,三公里也是要竞争排队的,排队未果之后,父亲意外得知自己的员工居然凭借穷人指标让孩子进入了意中的学校。为了这个穷人指标,父亲先选择花钱通过作弊手段获得穷人指标,后来为了应对校方的入户检查,搬到了穷人区。为了搬到穷人区,他们带着孩子对富人区的邻居们撒谎说要出国去旅行。到了穷人区,意外发现穷人区的一个好心帮助他们的邻居的孩子也在争取穷人指标,结果,当好心邻居发现富人通过装穷抢夺了穷人孩子的指标之后,非常失望,想去学校告诉校长。富人家庭中的父亲面对穷人朋友的失望,良心发现,去学校告诉了校长自己犯了错,但是,校长没有说什么,而且要把富人的孩子转为普通学生。富人家庭的父亲本来是希望让自己的孩子退出,并让穷人家的孩子获得那个名额,但是校长却不想这么做。失望之余,这个父亲选择了在一流学校的学生汇演中自揭其丑,并表示不希望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欺骗中。
故事的结尾,这个家庭的孩子最终选择了公立学校。之余那个一流学校的体制,也许不会因为这个父亲的举动而改变。
但是,起码,这位父亲为他的孩子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易曰:“履校灭耳,凶”。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小恶积累终将不可解。
王阳明谕俗四条中说:
为善之人,非独其宗族亲戚爱之,朋友乡党敬之,虽鬼神亦阴相之。为恶之人,非独其宗族亲戚恶之,朋友乡党怨之,虽鬼神亦阴殛之。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见人之为善,我必爱之;我能为善,人岂有不爱我者乎?见人之为不善,我必恶之;我苟为不善,人岂有不恶我者乎?故凶人之为不善,至于陨身亡家而不悟者,由其不能自反也。
今人不忍一言之忿,或争铢两之利,遂相构讼。夫我欲求胜于彼,则彼亦欲求胜于我;仇仇相报,遂至破家荡产,祸贻子孙。岂若含忍退让,使乡里称为善人长者,子孙亦蒙其庇乎?
今人为子孙计,或至谋人之业,夺人之产;日夜营营,无所不至。昔人谓为子孙作马牛,然身没未寒,而业已属之他人;仇家群起而报复,子孙反受其殃。是殆为子孙作蛇蝎也。吁,可戒哉!
王阳明此处的意思表达的很明确,不是简单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是很明确地指出,一人所做的恶事迟早会让其子孙遭殃。
不以善小而不为。
不因恶小而为之。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善意的欺骗”不可为;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善意的欺骗”也该禁止。
因此,善意的欺骗,终将给自己、给他人带来伤害。
相关文章
- 即使再生气,也不要在这7个时候责骂孩子,会带来很大伤害
- 夫妻关系糟糕,会给孩子带来五大伤害(转给父母)
- 父母如果欺骗孩子,会深深伤害与孩子间的关系,信任感就会下降
- “寄宿制”对中国孩子带来的惨痛伤害,我们都没有意识
- 其实亲妈比后妈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毒性更强
- 尹建莉:没人意识到“寄宿制”对中国孩子带来的惨痛伤害
- 想要躲开“毒玩具”?家长须看清安全标志,避免给孩子带来伤害
- 打屁股、拧耳朵,你的随手动作,可能给孩子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
- 还在做焦虑的父母吗?看看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有多大
- 逗笑了大人,却逗哭了孩子,”中国式逗娃“带来的伤害你了解吗?
- 孩子3岁前建立的安全感,将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哦
- 孩子一直跟老人生活,到底会带来哪些影响,看完后值得家长深思
- 孩子只有在自身做好3点,才会远离伤害。
- 孩子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 孩子教育需要区分:自尊促进心理健康,自恋却会伤害它
- 孩子行为怪异不理人,父母要学会倾听,别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伤害
- “一看电视就那么专注!”看电视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 “再不听话,警察叔叔会来抓你”父母随口说的话,真的会伤害孩子
- “生下孩子就交给父母带是不负责任的人,不但伤害孩子自己也会后悔莫及",有道理吗?
- 不做“情感勒索者”,你的爱,才不会成为伤害孩子的一把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