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父母的恨,从不是天生的:我们凭什么做父母?l 观影记
作者 | 卢璐
来源 | 卢璐说 (公众号:lulu_blog)
前段时候,我认识了一个时政记者,哪里混乱往哪里跑。
吃饭的时候,他看着我们家的两个孩子笑成一团,很感慨,说能生在和平里的孩子,真的是幸运了。
因为,这些年,他看到太多在贫穷和混乱中挣扎的孩子,让人心疼,却无能为力。
他拿了一张给他印象很深的照片给我举例,一个记者拿着自己的镜头对准一个小女孩,准备拍照片,没想到那个小女孩一面哭一面举起了手,因为她以为是枪口。
这是一张十分有名的照片,可是他给我说,其实在叙利亚,这种场景是一种常态。
战争,死亡,孩子在战火中失去胳膊,母亲在流弹中失去孩子,是每一天都在发生的事情。
“你看过《何以为家》那部电影吗?我在那些战乱的国家里见到的孩子,比电影里更真实,当你亲眼看到这些的时候,你能做的事,就是反思生命。”
然后,我看了《何以为家》,看完我失眠了。
贫穷到底有多可怕?贫困最可怕的是,处在贫穷里的人啊,什么都明白,却无力挣扎,也挣脱不出。
贫困可以吞没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即使是,孩子与父母间,世界上最坚不可摧的爱,也会被贫穷腐蚀,除了憎恶与嫌弃,什么都不剩。
《何以为家》的故事发生在社会混乱出了名的国家——黎巴嫩。
有个小男孩,叫做赞恩,他生在一个有七个孩子的家庭。十平米不到的房子,孩子们挤在一起,身体相互挨着睡觉,狭小、脏乱、贫穷,这是他们人生的常态。
在这样的家庭里,没有孩子的到来是值得等待的,相反孩子成了帮助家庭换取利益的工具。
影片通过倒叙法来讲述故事,一开头,便是监狱里的小男孩赞恩在法庭上,状告自己的父母。
“我要状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这个理由真的是匪夷所思?12岁的孩子为什么就入狱了?他为什么要状告自己的父母?
在黎巴嫩的贫民窟里,聚集着没有证件的难民,十几岁的小孩子不读书,也没有人管,凑在一起抽烟、无所事事。
劣质香烟产生的烟雾,围绕在只有一米二三的孩子们的脸上,仿佛堕落,能暂时遮掩住他们对看不见的未来的恐惧。
赞恩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出卖苦力、贩卖毒品甚至卖出自己的孩子,大人将这一切习以为常。
让孩子去骗处方药,研碎泡水,用衣服浸泡晾干,拿到监狱里重新用水提取,制作成可以饮用的饮料,是赞恩一家谋生的手段。
贫穷,让人走投无路,不择手段,用一切方法活下来,就连孩子,也成了谋生的手段。
大人们在家里制作含有镇定剂的饮料,而刚出生没多久的小孩,就被拴在家里的角落,看着这一切。
生命的新陈代谢,为这贫穷带来的不堪沉默着。
我的心情很复杂,可我并不知道到底应该去谴责什么?谴责是很容易的,但同是为人,我们又如何选择别人的贫穷呢?难道就是因为贫穷,就要免除别人传承的权利么?
然而,贫穷,是最深刻的可悲,深深地嵌入所有的人生中。
帮大人去骗药品、搬煤气罐、帮杂货铺摆摊......赞恩才12岁,却要为这个家贡献出所有他力所能及的价值。
这个画面让我觉得特别心酸,别的孩子挤在拥挤的校车上,打闹争吵,而赞恩,却只能从小就出卖自己的苦力,任劳任怨。
社会贫富的差距,太大,太不公平。
可生活在贫穷里,不幸就只会更加不幸。
赞恩早就看出房东,杂货铺老板阿萨德对自己的妹妹图谋不轨。
在这里,女孩长到十一二岁,来了月经就意味着可以嫁人,被交易给成年男人,换些钱,或者物品。
赞恩一直隐隐担心,妹妹会像别的被送走的女孩一样,到了年纪来了月经就被迫嫁人。
可这一天总会到来,赞恩偶然间发现萨哈已经来了月经,忙把她带到角落,帮她洗弄脏了的衣裤,给她偷卫生巾用,嘱咐她千万不能让大人知道这件事。
连成长都成为了一种不幸,贫穷里藏着太多的悲哀,而这样的不幸,从出生就一直伴随着他们。
然而,萨哈对这个世界上,还有幻想,她对于自己身上即将到来的灾难还没有察觉,她只觉得阿萨德愿意送她东西,是个不错的人。
终于有天,赞恩回家,看到萨哈坐在阿萨德旁边,还化了妆。
他们的父母收了阿萨德家的礼,把萨哈嫁给他,用来抵扣上涨的租金,这根本不是婚姻,只是准备把女儿当作商品一样交易出去。
在贫民窟,没人能解释,为什么女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被父母当作商品一样交易出去,换来钱财或者礼品。
赞恩只知道这是自己的妹妹,他想要保护萨哈,赞恩收拾好了东西,准备带着萨哈逃离家里。
可没想到还没等他来得及带萨哈逃离,萨哈就被父母们送给了阿萨德,面对成人来说,两个孩子的挣扎太过微不足道了。
赞恩逃离了这个贫穷的家,他乘上车去了另一个地方,他奢求那个地方不要再充满绝望,不要再有那么多的无能为力。
他憎恶自己不负责任的父母,憎恶看着自己的亲人被当作商品被交易,憎恶明明没有抚养能力的父母却不停地一个又一个生着孩子。
逃离,是他最后的选择。
赞恩坐着长途巴士来到了另一个地方,12岁,全身上下只有250黎巴嫩磅(折合1RMB),他努力地找工作,可没有一个地方愿意收留他。
最后,是一个非洲女人泰格斯收留了他,赞恩,泰格斯和泰格斯的儿子尤纳斯——一个非洲小孩,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
他们的生活依旧贫穷,然而原来人生中,并不是所有的贫穷都是残忍和寒冷。跟泰格斯在一起,赞恩的人生中,有一点点短暂的温馨与美好的。
三个人挤在破破烂烂的房子里,但都在尽可能地彼此呵护着。
泰格斯愿意为了赞恩给他买蛋糕,让他开心。
即便有获得合法居民身份的机会,泰格斯也不会出卖自己的孩子,把他卖给人贩子,她穷,可是她灵魂不穷。
赞恩为了哄泰格斯的孩子不再哭闹,用镜子反射别人家的动画片给尤纳斯看。
一个个细节,温馨、幼稚又美好,仿佛在绝望中,给了人一丝逃脱的亮光。过于贫穷的人生,只要有点点温暖,就可以照亮一生。
可命运带给赞恩的,又是一重重考验。
泰格斯因为非法居留被拘留了,对于赞恩来说,泰格斯一句话都没有留下就凭空消失了,只剩下她还在牙牙学语的孩子。
一个12岁的小孩,连养活自己都已经很困难,要如何再负担一个还要喝奶的孩子?
从这里开始,命运仿佛一步步把赞恩推向了父母的老路,赞恩之前所憎恶着、愤恨着的那些。
这是我觉得最可悲的地方,可悲在清醒。
我们仿佛站在上帝视角,鄙夷着这不堪的一切。我们看不惯靠欺骗谋生的家庭,我们愤怒父母把孩子用来交易,我们觉得这样的生活不配被称之为生活。
可这些挣扎在贫困泥潭里的人,又何尝不知道这样的可悲呢?
他们不是无知,他们是没有办法。
或许他们曾挣扎过,愤恨过,不齿过,像赞恩那样,可最终都被生活逼到了没有办法的境地。
于是他们像自己祖祖辈辈一代代人一样,卑微且苟且地活着,这是最无奈的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
清醒地,自欺欺人着。
赞恩去药店骗处方药,拿回家,做成可以喝的饮料。
小小的尤纳斯被他拴在房间的角落,这一切像极了影片开头,赞恩家里的景象。
但这里赞恩还是怀有希望的,他带着做好的饮料,拖着尤纳斯,走街串巷去售卖自己的饮料。
他希望自己能一笔笔地攒钱,攒到足够的钱带尤纳斯一起坐船去瑞士,那里便不会有人拿合法身份来苛责他们。
他把赚到的每一张钱都藏在泰格斯的家里。
可命运似乎从来不会偏向于这些不幸的人。
之前泰格斯租住的房间被房东收回,连同里面的东西一起,凶巴巴的女人对赞恩拳打脚踢,好不容易攒起来的钱又一下子失去了。
影片到这里,赞恩算是彻彻底底,再也无法从绝望中挣脱,贫穷像深渊,每个堕入的人,都无法再逃脱。
他想把尤纳斯丢在路边,不再管他。
可心中又不舍,他想起帮助他坐船到瑞士的人,那个人承诺,如果把尤纳斯给他,他一定会好好照顾尤纳斯,还给他额外的费用,帮助他到瑞士。
其实赞恩心里是明白的,他这样的举动和父母把萨哈卖给阿萨德没有什么区别。
他极力挣扎过、抗争过,最后还是无可奈何,放弃了。社会如此冷酷,除了屈服,他毫无选择。
放弃了自己认为珍贵的东西,却能换来再也不必如此生活下去的自由,赞恩跑回家,迫不及待地想要拿到自己的身份证明,然后逃离!
可悲的是,非法移民的身份证明,显然是不存在的。
在家里,赞恩得知了自己的妹妹,萨哈,已经被阿萨德折磨至死的事实。
冲动之下,赞恩直接到厨房拿了刀,冲到阿萨德的杂货铺,捅了他一刀。
一切积压的愤怒、不满的情绪仿佛都在这一瞬间得到了宣泄。
一个挣扎向上的孩子,用他仅有的力量,向这个不公的社会,向不负责任的父母,向无法挣脱的贫穷,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赞恩被抓入了监狱。
在监狱里,他打通了电视台的连线,控告自己的父母,这也就有了开头那一段法庭的场景。
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最亲近的人,却成了他们最憎恶的人。
他们只管把孩子生下来,至于这些孩子要如何长大,如何活着,这些父母从来不去考虑。
而一切都仿佛是一场恶性循环,母亲又怀了一个孩子,还美其名曰这是“真主赐予的礼物”,可每一次出生到成长,都不过是在重复赞恩的悲剧。
影片的最后,用赞恩的微笑结束,刻意轻松的结尾,让每个看到这里的人泪奔。
最残酷的是,这是一件真事,12岁的赞恩,就是来自黎巴嫩贫民窟的孩子,影片中所展现出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这是一部,你在看的时候,就一定想要疯狂大喊,让每个人都来看的电影,太悲痛了,无以发声。
看完电影,很久了我还是觉得冷,我想了很久,关于人性和为人父母的责任。
越穷越生,越生越穷,这就像是个鸡生蛋和蛋生鸡,永远无法分清的循环,但也是人性的愚蠢。对于有些人来说,孩子并不是希望而是商品,生男孩,就可以多个打杂零工的帮手,生女孩,又多了一个可以交换的商品,为了自己的人生。
今天生活在繁华而富足,一切都是岁月静好的城市中,抛开战乱,贫穷,冷酷,落后,好像都是不存在的,可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有多少人把孩子生下来之后,有想过问一问他们?
这部片子,本名叫做《迦百农》,是一个地名,基督最后出现的地方,有过很多神迹。就是在这种神奇的地方,人性可以甄灭,人性也可以复苏。
相对于赞恩的混蛋父母,这个12岁的孩子,却有无人能及的成熟和正义,无论是在和他妹妹萨哈,还是在泰格斯消失之后,他比任何一个大人都更加懂得什么叫做“责任”,而这就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责任。
可孩子到底想要什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负责,其实很多人都没有想过。
虽然在电影里,贫穷在四处弥漫,无所顾忌,但是我觉得比贫穷更可怕的是愚昧。贫穷是一种客观的状况,主观是可以去改变的,可愚昧是一种主观的败落,只有屈服。
人可以贫穷,但是不可以愚昧,从贫穷到愚昧,缺的仅仅是一次念动。
卢璐:有两个女儿的留法服装硕士、作家,新书《和谁走过万水千山》,正在热卖。行走在东西方文化差异裂痕中间的,优雅女性自媒体。
相关文章
- 孩子天生悲观属于高敏感儿,影响身心发育,父母别担心可以这样做
- 孩子脾气差不是天生的,坏脾气背后是有一个不会做情绪疏导的父母
- 孩子与你天生不合?父母管住自己的嘴,孩子的成长才能如鱼得水
- 孩子哼唱跳舞是天生?音乐敏感期到来,父母3招带孩子陶冶情操
- 孩子天生易怒?慢热?教育专家:父母学气质分析法改善孩子性格
- 孩子天生有数感,数学专家:父母别错过数学敏感期,启蒙用4招
- 孩子天生胆小怕事,没自信,父母用“归因理论”,让宝宝更自信
- 孩子太聪明反而记不住英语单词,聪明的父母通常这样做
- 孩子并没有“天生性格”,大多是父母引导,你知道正确方式吗?
- 父母不是天生的教育家,但却是最了解孩子的那个人
- 父母们你知道吗?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错误教育方式的父母
- 父母天生是孩子的催眠大师,孩子的成就高度靠父母如何建立信念
- 没有天生的“好”孩子,只有天生的“坏”父母,教育要摆脱功利心
- 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会哄孩子的父母
- 做“权威”父母,家长要注意,孩子才会更听话
- 孩子3岁前记忆哪去了?为什么会记忆缺失?这4点原因父母要知道
- 孩子“认生”有哪些原因?父母这样做,能让孩子远离社交恐惧症
- 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说也不听,父母该如何应对?只需做到这一点
- 孩子与父母间的3个问题对话,很多父母要反思,这样做对吗?
- 孩子为什么要把父母当敌人?怎样才能和孩子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