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不懂心理学怎么行-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感
家长要教导孩子学会分辨,追求有益的事
每个孩子都会追求优越感,而家长和老师的任务就是把这种追求引向有价值、有益的方向,并确保孩子的努力追求给他们带来的是精神健康和幸福,而不是精神疾病和灾难。
那么如何判断追求的方向是有益还是有害的呢?那些不仅对自己有益,同时也对社会有价值的行为或方向,无疑可以被认为是有益的。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很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比如有的孩子为了在一款游戏中打败别人、取得更高的等级,而在电脑前废寝忘食地“苦练技术”,这也是一种对优越感地追求,但过分地玩游戏明显对自身是不利的行为,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还会耽误学习等更重要的事。
教育者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加强孩子对社会价值的认同感。否则,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可能就会偏离社会价值观,最终演化为问题儿童。
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遇事不只看表明
另一方面,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没有任何一种行为是绝对有益无害的。行为导致的结果也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之后才会逐渐显现。所以我们经常没有机会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这就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归因,很多儿童甚至是成人在遇到问题时会归咎于刚刚发生的事,但很多时候问题的种子早在很久前已经埋下了。
所以有必要教导儿童不要将生命中的经历看成独立事件,任何事件都是存在于自己整体生命的背景之下,孩子想要解释当下的事情,只有将以往的事情联系起来才能得到结果。孩子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才能更好地把控自己人生的方向。
懒惰的孩子也没有放弃对优越感的追求,原来是他们心里在打小算盘
个体心理学认为,孩子天生都有一种追求优越感的心理需求,但从表面上来看,懒惰与似乎与这个观点相矛盾。但其实儿童可以从自己懒惰的表现中享受到很多好处。
首先,他们不必背负别人对他们的期望,即便他们没有什么成就,别人也不会过分苛责他,不会指责孩子的愚笨,而且孩子的家人通常会说:“这孩子如果不懒惰,就没有他干不成的事。”相比于愚笨,孩子还是更喜欢懒惰的评价。这类孩子一旦通过努力取得了哪怕很微小的成就,就会和他之前的毫无建树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会获得极大赞赏。
另一方面,孩子通过懒惰还可以吸引别人的关注,至少他的父母会为他操心。
除了懒惰,还有些类似的行为,也可以当做孩子为了获取特权而采取的小手段。比如有的孩子会通过装病来逃避学校的学业任务;还有些孩子在考试的时候情绪紧张,是因为他们觉得教师会因此多给他们一些照顾;另外一些孩子则通过哭泣来迫使家长妥协。
参考书籍:
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
相关文章
- 二胎的苦恼怎么解决?心理学:追求优越感需正确引导
- 孩子爱打扮,心理学:家长在“审美敏感期”要做好引导
- “优越感”可助小孩成事,也可毁孩子无形,是好是坏全看家长引导
- 心理学家:孩子黏人很正常,出现这些行为时,家长须谨慎
- 心理学:“妈妈,我怎么这么丑?”家长警惕孩子自我认知混乱
- 心理学:应对孩子的过分依恋,家长应该更好的抽离出这段关系
- 孩子厌学怎么办?心理学家:家长要摆正心态,掌握情绪ABC理论
- 孩子太过胆小怎么办?心理学:家长首先要学着先去接纳
- 孩子小心眼,抗挫能力太差?心理学:引导孩子从受挫中得到成长
- 孩子总是不开心?心理学:家长要帮助孩子构建积极人格
- 孩子的玩具不要超过5个?心理学家说出的3点危害,值得家长深思
- 孩子社交恐惧症了怎么办?心理学:家长要善于利用系统脱敏法
- 家长和孩子要手机,被孩子“耳光”伺候,心理学专家:别惯着
- “优越感”是双刃剑,家长只有正视它,它才能成为孩子手中的利剑
- “你要生二胎,我天天欺负他。”儿童心理学家教你引导孩子嫉妒心
- “输不起”的孩子如何引导,才能“赢得起”?心理学家建议有三
- 只看重成绩就好了吗?心理学:家长学历不高,孩子也可以学得很好
- 很多家长烦恼孩子粗心大意?心理学:让孩子修复认知错误
- 怎样引导孩子情绪?法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将30年经验总结成这200多个小游戏…
- 我不跟笨孩子玩!“优越感”是孩子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家长要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