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不讲道理,不听道理,找准原因,用对方法,孩子在道理中受益 孩子不讲道理如何应对

2022-03-08 11:27:19孕产
7岁的小王同学,一听妈妈讲道理,就开始眼镜发直,空洞地望向前方,与妈妈的视线成90度直角,根本没有看着妈妈,妈妈继续讲,小王同学突然对妈妈说了另外一件事,跟妈妈讲的完全无关,然后开始频繁地打断妈妈。。。

7岁的小王同学,一听妈妈讲道理,就开始眼镜发直,空洞地望向前方,与妈妈的视线成90度直角,根本没有看着妈妈,妈妈继续讲,小王同学突然对妈妈说了另外一件事,跟妈妈讲的完全无关,然后开始频繁地打断妈妈。。。,妈妈因为小王不按时写作业而试图让小王明白一个道理:"一寸光阴,一寸金,今日事,今日毕。”可是小王同学,根本不买账,妈妈的挫败感可想而知,小王也没能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闹得不欢而散。

家长教育孩子比较普遍的方法就是【讲道理】,道理原本是【是非曲直,事物运行的规律】,对孩子而言可以理解为【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错的,哪些习惯是好的,哪些习惯是不好的,哪些是受欢迎的,哪些是不受欢迎的】等。孩子如果能够在他们的童年时期了解一些道理,掌握一些道理,用道理来指导他们的行为,这些道理带给孩子的将是有利于他们成长成才的好处,可是为什么如此有好奇心的孩子,却对道理不感兴趣呢?甚至反感呢?作为父母,该如何支持孩子在道理中受益呢?本篇文章将围绕着这两个重要的问题展开重点讨论。

孩子不讲道理如何应对

孩子不讲道理,不听道理,找准原因,用对方法,孩子在道理中受益

孩子不讲道理如何应对

道理,不是强权下的命令,不是指责中的暗箭,而是做事规律,做事的边界,做人的智慧。孩子之所以不听道理,不跟父母讲道理,主要的原因是父母讲道理的姿态不对。

有一次,卫国请孔子去做官,孔子很高兴。他的学生子路就问孔子:“老师到了卫国,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孔子告诉学生子路,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正名】,在孔子看来,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秩序,没有就是乱世,乱世是不好,而正名可以让一个国有秩序。子路又问老师:“什么叫正名?”老师解惑到:“名有三种,即名分,就是每个人的身份和地位。;名目:事物和事情的名称;还有名义:行动所依据的资格和理由。没有相应资格和正当理由就做某件事,就叫出师无名;言行不符合身份地位或公序良俗,则叫太不像话。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道理的重要性,比如:作为一名学生,TA的行为就要符合学校的规定;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就是师出无名,是破坏学校秩序的,破坏学校秩序的行为自然不会被认可。孔子讲的名正言顺就是道理,延展至校规、道德规范、社会规则等都是道理,不难看出,明事理,懂道理是每个孩子都必须具备的素养,孩子掌握了道理,运用了道理,就会受益。关键是从父母嘴里讲出的道理往往夹杂着火药味、攻击性、埋怨,此道理非彼道理。比如:孩子没按时写作业,父母会给孩子这样讲道理:”跟你说,如果你不按时完成作业,你是就在浪费时间,你知不知道,时间多么的宝贵,不能浪费!“ 再比如,孩子犯错了,家长会这样讲道理:“你这样做不对,你必须改,不改不是好孩子。”

综上所述,孔子的道理和父母的道理本质的不同在于【孔子在表达规律,父母在表达不满】。

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们,他们最喜欢的一种讲道理的方式 ,用这个方式可以停止父母用表达不满的态度讲道理。

孩子不喜欢父母用表达不满的态度讲道理,主要是因为不满带给孩子的是压力和不安,孩子感到被指责和唠叨的时候,他们通常感到被否定,导致破坏了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和交流的愿望,没有一个孩子喜欢参与这样的讨论,倾听对他们有用的道理。尤其是3-7岁的孩子他们最喜欢在游戏中学习,这让他们感到轻松和富有想象力,行动力,探索的欲望也随之增加,父母就可以与孩子一起读我们中国传统的故事,比如读孔子、孟子、庄子他们的故事。有一次我和孩子读孔子的故事,读到子路莽撞地说自己老师的治国思想简直就是虚头八脑的时候,我和孩子都禁不住笑了起来,孩子在故事中,理解了万千道理,感受了是非曲直。

懂道理,明事理的孩子,做事更得体,更容易被社会和他人接受,他们会获得较高的幸福感和成就机会,在与孩子一起读故事的时候家长也需要作为一名学习者,与孩子一起探究故事中道理的意思,道理对孩子们的好处,化作孩子积极价值观和社会立足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