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脾气大,讲道理行不通?高情商的父母更易养出情绪稳定的孩子

2019-11-25 05:52:02孕产
不是早就和你说过了,咱们不能每次都买玩具,再说家里已经有那么多玩具枪了,今天不能再买了…”妈妈一直跟孩子说着不能买玩具的道理,孩子哭着跑开了。

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发脾气,作为父母的你会怎么做呢?

“你这孩子,怎么每次一来就要买玩具?不是早就和你说过了,咱们不能每次都买玩具,再说家里已经有那么多玩具枪了,今天不能再买了......”妈妈一直跟孩子说着不能买玩具的道理,孩子哭着跑开了。

“你说我嘴皮子都磨破了,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妈妈一看孩子这么执拗,忍不住提高了声音。可是孩子不但没有停下来,反而越闹越凶,最后居然直接躺在了地上打起了滚来。

情商低的父母,会不断和孩子讲道理。此时,无论妈妈试图用什么语言去说服孩子,而孩子心中只有一个答案:妈妈不肯给我买,孩子关注点只在这个结果上。如果父母强行想要通过讲道理,试图改变孩子的想法,只会加剧孩子内心的坚定。

孩子发脾气、不听话,常常让父母的情绪达到崩溃的边缘。随着民主意识的提高,很多父母更愿意采取温和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讲道理”也成了很多家长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对孩子讲道理好像并没有什么用,还不如揍一顿来的效果好。并且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为什么跟孩子讲道理没效果

很多父母的感受是:我讲的都是正确的道理,为什么孩子就把我的话当成“耳旁风”?是不是我家孩子天生就不比人家孩子听话、懂事?当你越说道理孩子越不听,那说明你说的话根本没效果,卢梭曾在《爱弥儿》中说: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

1.孩子的情绪处于失控状态

三岁多的涛涛把妈妈递过来的桃扔了出去,并且哭着说那不是新的,因为妈妈在桃上切了一个口。妈妈要涛涛把扔地上的桃捡起来,可是涛涛说什么也不捡起来,并且情绪更加激动。

讲道理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尤其是负面情绪达到最大值时,他是听不进去别人说的话的。比如,当我们跟爱人吵架时,我们特别生气,即使对方说得再有道理、再对,我们也是听不进去的,孩子也是如此。

当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如果你非得跟他讲道理,明辨是非,孩子也是听不进去的,所以当孩子的负面情绪处于巅峰状态时,对孩子不断讲道理,无异就是一种语言“暴力”,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什么也不要说,等孩子情绪稳定了再说,孩子往往更容易接受。

2.父母讲的道理是在对孩子表达否定和不接纳

“你要跟小朋友一起分享,怎么这么小气啊?”小男孩说什么也不愿意把手里的玩具车给另一个孩子玩。然后孩子的姥姥就说他太小气,是个小气鬼。可孩子依然把玩具车紧紧地攥在了手里,不愿意给面前的小朋友玩。

通常我们在跟孩子讲道理时,会带着比较,会带着自己的看法和色彩。“你要怎样怎样”、“你要如何如何”,这样说话方式的潜台词是“你是不对的”、“你是不好的”、“你不行”,即使是我们的孩子,他也不喜欢听到这样的话语。

就拿上面的事例,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去分享,首先要认同孩子对玩具的拥有权。我们可以跟孩子说,“这是你的玩具车,你可以决定给不给弟弟玩,不过如果你要是和弟弟一起玩,会更有意思的”。

任何的道理,都应该是建立在对孩子接纳的基础上的。

3.父母是在企图控制和改变孩子

每个父母心中都有个完美的小孩,当孩子的一些言行习惯让我们恼火时,其实不是孩子做的多么的不好,而是我们把现实中的孩子和心中完美的小孩做比较,所以总希望我们现实的小孩按我们说的做,按我们希望的来。所以我们常会对孩子说“你应该......”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不是玩偶,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与其整天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讲道理,强行灌输自己的价值观,不如尊重孩子的发展。

4.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成人不同

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富豪带着儿子从城里去乡下旅行,他想让孩子见识一下穷人是怎么生活的。在农场一户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这名富豪父亲让孩子描述一下富人和穷人的区别。

儿子想了想说:“我们家只有一条狗,他们家却有4条狗;咱家仅有一个小水池通到花园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夜里我们的花园只能看见几盏灯,可他们的花园上空却有无数的星星;还有,我们的院子里只能停几辆小汽车,可他们院子里却能容下几百头奶牛,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过上和他们一样富裕的生活!”

孩子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本就和成年人不一致,有着一定的差距,孩子的思维简单且直接,他们并不懂得如何去理解、思考过于复杂的道理,更是难以消化道理中暗含的深意,我们要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

场景:皮皮和爸爸一起去超市,爸爸给皮皮买了一个冰激凌,皮皮特别开心。可是一不小心,皮皮把冰激凌掉地上了。爸爸说没关系,一会儿我们再买一个去。本来就不开心的皮皮在听到爸爸说没关系、再去买一根儿的时候居然哭的更厉害了。爸爸很无助,我都说了再给你买了,你怎么还要哭?孩子继续哭,爸爸继续解释说等会再买就行了,结果就是孩子和爸爸同时进入了崩溃状态。

高情商的父母怎么做

1.运用好同理心

当孩子出现哭闹时,父母要观察孩子的情绪,看孩子大喊大叫或者摔东西等不好行为背后的情绪。而父母需要运用好同理心,站在孩子的处境中去了解孩子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

演员孙俪曾说:

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痛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

同理心是这样一种力量,它能让其他人有一种得到理解的感受,这种感受反过来又驱散了不愉快的事态和冲突的关系。当孩子哭闹时,多数时候孩子想要的不是父母不断的给自己讲道理,告诉自己不能哭,不能闹,而是希望父母给予理解,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拥抱,对孩子来说都抵得上千言万语。所以要想解决问题,先接受、认同孩子的情绪。

2、学会引导

学会引导,就是要引导孩子恰当地表达情绪。我们接受、认同了孩子的情绪,能让孩子明白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它都是人生的正常体验,但是表达情绪的行为是有好坏之分的。

而这3个原则必须要教给孩子: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损坏财物。然后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绪。

但是孩子往往会在生气或受挫时发脾气,推人、扔玩具等等,如果理解孩子情绪又容忍这些行为,孩子就会认为这样表达情绪、宣泄情绪是对的,他就不能用恰当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想一想,什么样的发泄方式既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还不破坏东西。

可以引导孩子通过画画的方式让自己平静,或者深呼吸,或者其他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

情绪表达是后天学习到的,家长要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感受,但是要有规则地接受孩子的行为。

3.启发孩子思考,通过解决问题来疏导孩子情绪

很多时候,只要我们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和认同,他们就能平静下来,但有时候我们需要启发孩子思考,解决问题。

上文提到的,面对冰激凌掉到地上,爸爸首先要理解孩子:你一定非常希望吃到冰激凌,现在你一定很伤心,想哭就哭吧,我们想想办法,看接下来怎么办。当孩子感受到爸爸的认同,就会慢慢平静下来。

接下来怎么处理,也就不再困难了。但是在启发孩子思考的时候,父母更多的是要从关注孩子的行为去关心孩子的心情,进一步帮助孩子疏导情绪,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4.做榜样的父母

有句话说的好,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就应该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父母情绪暴躁,孩子必定反叛;父母情绪温和,孩子必定温暖;父母爱讲道理,孩子必定强词夺理。

父母需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好的标杆,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模仿对象,这是最有效的教育。

教育从来不是一个讲道理的过程,而是一个让孩子体会的过程。

一对双胞胎姐妹,妹妹先天眼盲。有次姐姐带眼睛看不见的妹妹出去玩,不知什么原因姐姐把妹妹丢在了外面,自己回家了。双胞胎父母对姐姐的行为没有说教、批评和指责。

他们跟姐姐玩了一个“摸瞎”的游戏,用一块丝巾把姐姐的眼睛蒙住了,姐姐在四处碰壁后,也理解了妹妹生活中的困难,这让姐姐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再也没有出现过姐姐把妹妹丢在外面的情况了。

孩子一般是用直觉来感受世界,成年人通过经验总结出来的道理,很多时候孩子并不能理解。你让孩子不要摸热水,说一千次都没用,但是孩子要是被烫了一下,下次你让他摸他都不会摸。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所以,教育孩子,如果只讲道理,很多时候是无效的,而最有效的教育,不仅要言传,更重于身教。父母对情绪的处理方式,往往能影响几代人。

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就因为道理和行动之间有差距。

孩子是用自己的情绪面对这个世界的,高情商的父母在面对孩子负面情绪时,不是在指责与批评过后,再对孩子讲一堆的道理,而是会先认同孩子的情绪,照顾孩子的感受,然后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会经历孩子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希望我们都能成为高情商的父母,能帮助好孩子认识、疏导各种情绪,然后让孩子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达到让孩子去管理自己情绪的目标。

国高级育婴师,多年母婴护理经验,多网络平台原创作者。关注母婴健康和0-10岁孩子的养育和教育,同时也是二孩妈妈,育儿路上我们在一起,欢迎关注银花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