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打”和讲道理,到底哪一个更高级? 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

2022-03-14 18:37:15孕产
【导读:】昨天,带着我家二宝去一个儿童游乐场里玩,有两位三四岁的幼童在争夺同一匹塑料摇摇马。当时先来的那位小男孩已经玩了好一会儿了,而另一位小女孩则刚刚才看到,也是想着要玩。
【导读:】

昨天,带着我家二宝去一个儿童游乐场里玩,有两位三四岁的幼童在争夺同一匹塑料摇摇马。

当时先来的那位小男孩已经玩了好一会儿了,而另一位小女孩则刚刚才看到,也是想着要玩。

这个时候那位小男孩的妈妈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

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打”和讲道理,到底哪一个更高级?

“宝贝,我们已经玩儿了好一会儿了,我们现在把这个摇摇马让给其那个小妹妹玩下,好不好呀?”

“不!”

小男孩斩钉截铁的说,继续捍卫着自己的坐骑。

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

然后妈妈不屈不挠的又说:“要懂得分享才是好孩子哦,宝贝,我们就先给那个小妹妹玩好吗?”

“就不!我还没玩够呢!”

小男孩继续摇着摇摇马。

经过妈妈的再三苦劝,孩子仍旧还是僵持着,不听妈妈的,最终妈妈实在是忍不住发火了,大声呵斥道:

“你怎么这么不讲道理呢?哪有一个人一直玩的啊?”

说完直接就把孩子给拽开了摇摇马,此时,小男孩“哇”的一声就大哭了起来。

其实,在当下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的父母都能意识到,用“打”的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似乎真有点太原始粗暴了,那就采用讲道理吧。

然而,在类似以上的很多场景中,这种讲道理几乎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根本就不管用,最后还是只能“打”的这种武力手段来解决。

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

其实,这些父母并没有真正明白的是,所谓的讲道理在本质上和“打”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属于一种父母对孩子的施虐,并且它还没有“打”来得直接。

讲道理,实质是一种操控

很多时候,所谓的讲道理,其实是为了达到一个“不讲道理”的目的:操控。

当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所预期的结果的时候,于是父母就希望通过说服教育,来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正确”的道理,然后再自动执行父母心中的“正确道理”。

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

其真正的目的是在于“听话”,也就是要如我所愿。如果一次达不到目的,那就再来一遍,再来第二遍,然而依据科学家对孩子的研究表明:

在孩子8岁以前,抽象思维能力是没有开始成熟发展的,Ta们本身对于“道理”的理解就缺乏一个生理的基础。

在听到对方反复说那些自己并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的所谓“道理”时,就相当于在精神层面上在反复的被同一根鞭子所抽打。

其实,这种操控是来源于父母一种失控的焦虑:

因为孩子并没有按照自己的预期做出相应的反应,于是那种失控感就会在其内心蔓延,犹如百爪挠心,此时焦虑感就会迅速上升,以至于战胜了自己的理智,所以,最后就企图采用这种不断重复,以及故意调高自己音量等简单机械化的操作来达到让对方就范的目的。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则报道,有一个年轻的母亲,为了让孩子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于是就跟孩子僵持了近三个小时,一直都没有打骂,而只是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希望孩子向对方道歉。

我想如果妈妈真的明白并赞同这个道理的话,也许她也就不会去这样操作了,毕竟这种操控就是最大的“己不欲而施于人”体现。

讲道理,是一种攻击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和“打”一样,讲道理其实也是一种攻击。

“打”,就是等于在告诉孩子:老子的力气要比你大,你是干不过我的。必须乖乖的听我的话;

而讲道理,就是等于在告诉孩子:老子比你有更有(道德,智力)水平,所以你是干不过我的,最终也是必须受我的“操控”。

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

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其实都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弱小的,甚至所谓的讲道理的影响深远程度要远比“打”更甚一些。

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

从体力上超越父母是肉眼可见的指日可待,而面对占据了道德和智力制高点的父母,可能很多孩子终其一生都会有一种矮一截的感觉。

从意识层面来说,每个父母都是希望孩子要比自己更强,要比自己有更有出息,而在现实中又有多少人,是在潜意识层面不断的传递着这个错误的信息:无论如何,你都不能超过我,你都是必须受我操控的。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经常喜欢给孩子讲道理并希望孩子能够接受的父母,大概就是在干这种事儿。

这其实是在用自己的自恋攻击孩子需要健康发展的属于他自己的自恋。实质上是在害怕孩子超越自己。

从现实论来讲,即使我们认为是对的或者有用的那些道理,但实际上很有可能已经并不适合孩子以及孩子的时代了。

那么为什么父母们还是忍不住的想要去向孩子传达那些很可能已经是过时的道理,而又不愿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呢?

也许在他们心里,最终只是怕被孩子和孩子的这个时代所抛弃吧,觉得自己老而无用,这对自己的自恋将是多么大的挫伤啊!所以,还是抓紧时间来多讲几句道理吧,至少这会让他们感觉自己还是多么的有价值,至少,比孩子更有价值吧。

讲道理,是一种情感隔离

在人世间,谈起亲情,相信没有人会说不重要的,可是当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很多人却不知不觉的就忘了这个“初心”,就开始隔离情感而不自知,最后还很痛心地去抱怨孩子是“白眼狼”,或者抱怨孩子是“亲情淡漠”,殊不知,这其实正是自己在无意识中,已经树立了多少道亲情的防火墙。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道,就是讲道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个总是喜欢给孩子讲各种道理的父母是干瘪而骨瘦如柴的,距离近了,一定会硌得人疼,所以以至于到后来就会渐渐的不想再接近,最终孩子自然也就竖起了一道防火墙。此时那所谓的亲情淡漠,自然就是顺理成章了。

为何父母需要这样的情感隔离?

很多父母是特别害怕跟孩子接近的,尤其怕涉及到自己的情感部分去跟孩子接近,害怕那种柔软,亲昵会让自己崩解。

在现实中,很多的父母特别怕和自己的孩子疯玩在一起,因为在和孩子的高度情感融合中,让他们会感觉到自己作为父母的那种尊严和界限受到了孩子的挑战。实际上,是他们害怕自己此刻跟孩子一旦情感融合后,就无法在下一个场景中进行分离。

很多父母也会害怕去和孩子一起直面情绪,尤其是那些负面的情绪,更是如此,比如当孩子处在情绪低落的时候,父母就会习惯性的开始讲一些希望孩子尽快振作的道理,其实,如果从本质上来说,这是父母害怕自己也会被孩子的这种负面情绪所侵染,所以就想用道理来进行隔离。

什么时候,道理才会有它的价值?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但也不是说,讲道理并不是没有一丝一毫的作用,在一个大前提下,它也会成为亲子教育中的点睛之笔,有时也可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很多时候与其说是给孩子讲道理,还不如说是在给孩子分享知识

那应该在什么时候给孩子分享才会有真正的价值呢?

第一:在孩子心情好的时候分享

如果你真觉得自己的道理是有价值的,那么就应该选择在孩子心情好的时候进行分享,而不是在孩子正处在激烈的情绪时去分享。

很多父母喜欢在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企图用喂鸡汤打鸡血的方式对其进行讲道理,但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往往并不能真正的让孩子能更快地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反而还会让孩子产生“你完全就不理解我的心情”这种郁闷的感受。

第二,分享不在于多,在恰当的时候,只分享一次就够

分享,在关键的时候,其实一次就够,如果孩子此时恰好正需要,他就会很快的听进去,而且还会收到很好的成效,如果他没有听进去,那就说明你的分享并不是关键的时机,这个时候多说无益,还不如静待下一次合适的时机时,再次摆在他面前来供他选择。

不讲道理,我可以做什么

❶ 直接说明简单的规则。

如果你真的觉得这个是“必须做”的事,直接说明其界限就好,这个比较适用于学龄前的儿童,比如在文章开头的那个事例,就可以直接说:“你玩摇摇马的时间已经到了”。这就是规则,这就是界限,必须要遵守,当在面对孩子的抗拒时,只需要坚持这个底线并接受他那种或许会受挫的情绪。

❷ 和孩子一起面对情绪,和小孩子交流情绪,还可以用隐喻的方式。

对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来说,如果他刚摔倒了,哭泣不止时,你对他说:“别哭了,要勇敢点!”也许并没有什么帮助,而如果换一种方式去安抚他,也许会更有效果:“哎呀,你看,有一只小兔子的脚受伤了,它很疼,也很伤心。”那么,这个时候孩子会因为内心得到了理解而会慢慢的变得平静下来的。

❸ 让孩子听到,不如让孩子看到。

怎样让孩子看到“道理”呢?

作为父母就是要用自己的亲身实践,以身作则的方式去给孩子传递你想要他明白的道理。

一个整天总是刷着手机的父母是没办法去跟孩子讲“玩物丧志”的道理的,如果你想让孩子明白一个重要的道理,最好的方式就是用你的实际行动来支持你所笃信的。

如果您此时也读到了此处,感觉好像我也是在讲道理,但是,如果您此时恰好有所得,说明这是您遇见这篇文章的好时机,如果您此时觉得一无所获,也许,可以过一段时间再来看看它,或许会带给您一些收获!

我是萌萌妈育儿经,致力于家庭育儿经验的分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很乐意与大家互换育儿历程上的心得体会,期待您的关注,快乐与您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