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怎么说都不肯听?只用一招,让你永远不用再和孩子“讲道理”

2019-10-16 10:26:04孕产
怎么说都不肯听?只用一招,让你永远不用再和孩子“讲道理”

怎么说都不肯听?只用一招,让你永远不用再和孩子"讲道理"!

一、为什么孩子总是不肯听?

相信你在要求孩子完成各种事务的时候,心里都呐喊过无数遍:

"说了袜子不要到处乱丢,你还要我说几次?"

"吃饭了!听见了吗?现在!马上!给我过来!"

"为什么你总是不愿意去上学?我还要和你讲几遍不读书以后就没饭吃!"

你觉得你已经苦口婆心或声嘶力竭说教得很辛苦了,十分清楚且有道理,为啥娃就是不愿意听你话去做呢?

伟大的亚里士多德一句话就能回答你:

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而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

怎么理解呢?比如说孩子在周日的夜晚向你哭诉,说明天就是恐怖的周一了,他真的真的不想去上学。

如果从理性的角度去"教育"他,吧啦吧啦告诉他不上学就没本领以后没工作等等,他估计还是会饱含着泪水嘟着小嘴看着你。

但是,如果你给他讲一个"从前有一个叫XX的小男孩,他也和你一样不愿意去上学,然后他妈妈就想了一个办法,说你当然可以不上学,但是必须要有能赚钱养活自己的本事。这样吧,从明天早上开始,你就去周边的小区和街道捡垃圾……"这样一个故事,孩子肯定会听得津津有味。

人类经过漫长的岁月,进化成了喜欢、并且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故事的物种。有研究表明:

当我们讲故事以及听故事的时候,大脑会产生"催产素",也被称为"信任荷尔蒙"。它可以让听故事的人产生情绪、与讲故事的人建立联系,并且变得更信任对方。

想让孩子听你说,并且愿意和你合作?

别忘了,我们对面坐着的小人儿,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喜欢"听故事"的物种了。

二、为什么要给孩子“讲故事”?

如果想要这个情绪简单直接的小人儿愿意听我们说,并且与我们合作,要具备哪些条件?

首先,要想办法让孩子愿意听我们说下去。

试想一下,你一开始就说教或怒吼,孩子已经猜到你接下来的千篇一律,没有翻白眼就不错了。

但如果你告诉他:

从前,有一个XXX,他啊,在一个叫什么的地方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故事化的开头,肯定能够吸引到孩子充分的注意力!

其次,得让孩子理解你试图和他说的是什么。

孩子终于愿意听你说了,这时你给他搬出劳动投入产出比的商业模式来告诉他不学习以后就难有产出,或者告诉他边吃饭边看电视肠胃会不消化,他都不能理解你说的是什么,就别谈最后被你说服甚至合作了

可以用一些类比的故事,比如用小树苗吸收养分长成苍天大树结出丰硕果实来比喻小朋友学习知识的过程,让孩子更容易理解。

最后,得让孩子产生共鸣,进而认同你。

如果孩子认同你说的事情是符合他的价值观和愿景的,甚至你举例或者展示给他看了,那么他才会愿意加入,并付诸行动。

比如你可以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来讲故事、举例子,让孩子看到,原来他身边的人,或者他的同龄人,也曾经历过一些类似的事情,但是他们又是怎么样做的,通过典型事例来调动孩子的情感,让孩子更容易产生共鸣。

总结一下,为什么用"讲故事"的方式能让孩子更愿意合作,其实就是因为讲故事,能让孩子:

1、愿意听

2、听得懂

3、有共鸣
三、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我们熟知的TED演讲,每个都无比精彩,直击观众内心。

但实际上,TED演讲的嘉宾大多都是沉迷于研究、不善与人沟通的教授或者学着,为什么这些人,也可以做出如此动人的演讲?

因为在演讲前,TED官方会给所有演讲者进行秘密培训,重点就是教他们"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讲故事其实是一种能力,完全可以从后天习得。

美国作家Jerry Cleaver曾说,世界上所有的故事都包括三个最基本的要素,那就是——

冲突 + 行动 + 结局

比如我们熟知的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讲述了年纪最小的美人鱼公主,在成人礼那天浮上海面,看到了人类的王子从而无可救药的爱上了他。为了和王子在一起,美人鱼公主去救助巫婆,愿意以生命为赌注去交换一双人类的腿。即便变成人以后每一步都像走在刀尖上,即便后来被王子所误解,没有完成与巫婆的约定,小美人鱼公主都愿意留下来看着心爱的人,最后化成了一堆海上的泡沫。

冲突:小人鱼公主是一条鱼,却渴望变成人类与王子在一起。行动:为了变成人,她情愿用生命做赌注去与巫婆交换。即便每走一步都像在刀尖上,她依旧无怨无悔。结局:小美人鱼被王子误解,没有成为他的伴侣,最终化成了海上的泡沫。

所以给孩子讲故事,一开始要制造一个"冲突"来吸引孩子的关注,而好的"冲突",往往是由强烈的"渴望"与强烈的"阻碍"所组成。

比如说孩子吃饭很挑食,用一个"从前有一个大胖子,他很喜欢很喜欢吃汉堡和可乐,有一天国王问他,如果每天让你吃汉堡、喝可乐,但不许吃别的东西,你愿意吗?胖子想了想,流着口水同意了。"

这样一个开头,来吸引孩子关注,为接下来讲述"挑食"的危害埋下伏笔。

然后再铺开具体的"行动",让孩子知道故事是怎么展开的。

如果实在不知道如何讲述情节,可以采用5W1H的模板,讲清楚谁(who)在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基于什么原因(why)对什么对象(what),具体做了什么(how)。

当然,我们在讲述这些的时候,每一步都要尝试带着情绪和感受,或描述一些小细节,让孩子身临其境的感受代入到故事情节里去。

最后就是关键的"结局"。主人公通过行动最终让生活从被"冲突"打破的状态,回归到了一种平衡。结局,重在情理之中,却意料之外。

比如那个胖子只能吃汉堡喝可乐的故事,胖子虽然喜欢吃这两种食物,但是却因为日复一日都只能吃这个,变得肥胖臃肿进而生病,最后宁愿活活饿死也不愿意再碰这两种食物,最后被埋在了可乐和汉堡堆里。

胖子一直吃汉堡和可乐会厌烦,这是情理之中。

而他因为只被允许吃这两种食物,最后生病甚至死亡,却是意料之外。

这样的一个故事,保证比你列举食物中的多种营养而劝孩子不要挑食,要管用得多。

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大脑的不同区域会收到刺激,它们会进行协作,将逻辑、情绪和感官影响结合起来,让孩子好像真的能看见一些画面,从而让孩子的情绪高度活跃。

有神经系统科学家曾研究表明,情绪对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换句话说,如果你能讲故事,如果你能讲一个好的故事,那么就能充分关注和调动到孩子的情绪,从而让孩子更愿意与我们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