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事时,他总是“讨价还价”怎么办?别担心,见招拆招就行 孩子喜欢讨价还价怎么办
文|西红柿妈妈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霸王,平时被宠爱惯了,稍微不顺他们的心,或者家长让他们帮忙做点事,立马就表现出不情愿,不听话不去做就算了,甚至还学会给家长谈条件。
这让无数父母心寒,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孩子,到头来变成了这番模样?遇到这一现象,家长们也不要太过担心,当孩子跟你讨价还价谈条件时,我们只需要贱招拆招就可。
“淘淘,帮妈妈去楼下超市买包回来,妈妈做饭腾不开手。”这时候小屁孩儿不情不愿地起身,先是说不去,可是看着妈妈一脸严肃,又开始嬉皮笑脸地起条件来了:“妈,是不是把盐买回来,剩下的两块钱就归我了呢?或者是让我下午玩两个小时的游戏机?”
听到孩子跟自己谈条件,淘淘妈不禁又好气又好笑,毫不留情地说:“那你别去买了,回头我让你爸爸捎一袋回来。今天中午饭也不用吃了,咱们明确分工,你爸买菜我做饭,你连袋盐都不愿意买,那还吃什么饭?”
淘淘一听这话,立马像个泄了气的皮球,耷拉着脑袋不说话了。一会儿又进来厨房,没有想到竟然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袋盐回来,也没谈条件。
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和父母谈条件,家长们一定要及时遏制这种苗头,不然这两点危害,耽误孩子一生。
1.养成利益至上,自私的性格。一旦孩子学会讲条件,无论做任何事情,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一旦这个事情他无法获益时,便不去做,即便是去做也会心不甘情不愿,这种孩子日后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孩子凡事第一时间都是想着自己的利益,日后很难在团队中与人相处和合作。孩子养成利益至上,自私的性格,不利于未来发展。
2.欲望无限,让孩子日后更加骄横。一旦你答应了他的这个条件,日后他还会提出其他各种条件,如今你答应他了,日后当孩子提出更过分的要求时,你不能答应怎么办?
一定要及时扼杀这种苗头,第一次家长做出了妥协,第二次孩子的气焰会更加嚣张,一旦家长无法满足,可能会演变出各种撒泼打滚无理取闹,甚至还会发展成亲子间的仇恨,后患无穷。
看完孩子给家长谈条件的危害,想必有的家长可能惊出一身冷汗。你家孩子有这种苗头吗?如果有,那就一定得及时遏制,一旦持续发展,将来家长们可能根本就承受不住这个后果。当孩子跟你谈条件的时候,只需记住这几点事项,自然就会让他们乖乖听话。
第一,不要经常物质激励孩子,而应该让孩子养成主动做事的性格。有的父母习惯用物质激励孩子,“你这次考到90分,我就给你买玩具飞机”,“如果你能不打扰爸爸工作,一会儿给你10块钱”……层出不穷的物质激励。
家长们原本是好心,可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就惯坏了孩子。时间久了,你想让他们做点事情,不给他们物质上的奖励,根本就不能让孩子行动。一定要让孩子懂得责任和付出,培养孩子做事积极主动的性格。
第二,家长严守防线,该不妥协时一定不要妥协。有很多家长耳过分心疼自己的孩子,一旦孩子提出什么条件,或者是其他过分要求时,本心想的是不能答应,可是看到孩子委屈巴巴的表情,立马就转变了自己的想法,直接对孩子举出投降的旗帜。
这种做法真是大错特错,久而久之,家长在孩子面前毫无威严,也让孩子的气焰愈发嚣张。所以家长一定要严守防线,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该拒绝就拒绝,千万不要心疼。
孩子给家长谈条件折射出家庭教育的问题,若不是父母的默认和纵容,他们也养不成这个习惯。所以广大家长一定要认识到这个事情的严重性,孩子凡事只为自己考虑利益至上。小时候还有家庭和父母的庇佑和包容,上学后事事想着自己的利益,又能和谁玩到一块去呢?长大后走向社会,谁又去包容他呢?
所以这种苗头一定要及时制止,不要让自己的溺爱,成了折断孩子翅膀的阻碍。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做事时,有讨价还价吗?
相关文章
- 孩子无理取闹不听管教,家长要学会“讨价还价”,用这几招能完胜
- 孩子一不满意就耍赖,面对不同“犯浑风格”,“见招拆招”很重要
- 孩子做事屡屡失败,父母别担心,巧用“古特雷定理”效果显而易见
- 孩子进入“可怕2岁”,怎么办?不要紧,见招拆招收获优秀宝宝
- “我发烧了,不能去幼儿园”,孩子变身撒谎精,看我如何见招拆招
- 物质奖励会让娃更贪心,面对孩子“讲条件”,家长需学会见招拆招
- 孩子做事拖拉不是懒,也不是缺乏时间观念,真实原因很多家长不懂
- 孩子做事时,多用鼓励的语言
- 与其担心孩子在上课时走神,不如现在起就培养他的注意力
- 当孩子说“别担心我搞得定”时 你真的放心吗?
- 构建“时间管理矩阵”,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提高做事效率
- 做事情3分钟热度,家长巧用“延迟满足”,轻松让孩子坚持下来
- 孩子5岁前有这些表现 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以后会不孝顺
- 孩子“窝里横、外面怂”?家长别担心,关键要用好三大方法
- 孩子不想吃白面馒头?那是你太懒,换个做法就行了
- 孩子不自信?做事没有信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孩子也有选择恐惧症?3种方法帮助孩子克服做事犹豫、没主见
- 孩子事事都追求完美?别担心,这是孩子成长必经的“完美敏感期”
- 孩子做事“没长性”?利用目标细分法则,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
- 孩子做事三心二意常常想东想西?家长别急,孩子这是发散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