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事事都追求完美?别担心,这是孩子成长必经的“完美敏感期” 孩子追求完美的心理原因
最近总是听到乐乐妈妈跟我念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家乐乐在吃米饭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吃米饭的时候总是会用勺子柄把米饭弄得平平的,没吃几口,看着碗里的米饭不整齐了,他就又会重复用勺子炳弄整齐,然后看着碗里的米饭完整了,自己就又开开心心的吃下去,一直这样重复,边吃边玩,我都快头疼死了……
许多家长都会把孩子吃米饭时喜欢把碗里的米饭弄的平平的这种现象认为是孩子在玩,在调皮,其实孩子只是想用勺子炳把被破坏掉的大米饭重新变得完美。
其实大多数家长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孩子身上许许多多这样的问题。比如,有的时候孩子画画,一张纸才画了不过几笔,就被扔掉,成了废纸;在孩子手里的薯条,碎了断了果断不吃……家长会认为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孩子过于调皮和挑剔,其实这些现象的出现意味着孩子进入了“完美敏感期”。
那么为什么说这是孩子进入了“完美敏感期”呢?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完美敏感期”。
完美敏感期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1-2岁的宝宝已经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强调“我”的感受,注重保护“我”的情绪,而这个时期的宝宝也开始认识并熟悉身边的事物,并追求事物的完整性,他们会从一个完美无缺的物品中获得愉悦感。
大多数孩子天生就有追求完美的性格特点,两三岁、三四岁的孩子都会想争第一,输了会哭,被批评也会哭,也经常会因为输了,因为一点小事没做好、不如意,而发脾气、生气、哭闹、烦躁……
儿童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是3.5-4.5岁。追求完美,是这个时期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了解过“完美敏感期”的概念之后,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孩子在这个特殊时期都有哪些表现。
二、“完美敏感期”孩子的表现对于追求完美的小孩,都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对于每件事情都要求做到最好,如果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不够完美,不是自己想要的效果,都会反复不断的重新去做,有时候一个动作或者一件事要重复无数遍去达到极致。
1. 出现类似“强迫症”的现象
进入完美敏感期的孩子主要表现为固执地想要维持物体的秩序和保持物品的完整性。比如孩子在面对一块完整的饼干的时候会觉得,这个饼干形状圆圆的,很完美,我很喜欢!但如果饼干碎了或是缺了一个口,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这种来自“我”的愉悦感被破坏了,于是就会出现各种撒泼打滚哭唧唧的画面。
孩子在这个时期还会表现出类似“强迫症”的现象,比如:
吃饭时,如果发现碗破了一个缺口就容易哭闹;一张白纸画画或者写字,有一点不满意就全部扔掉;不愿意在有污渍的床单上睡觉……
处于完美敏感期的孩子对很多在意的事情会要求完美,这些类似强迫症现象的出现就象征着孩子已经进入了“完美敏感期”。
2. 说“不行”的次数比往常明显增多
孩子在进入“完美敏感期”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得对身边的什么事情都不够满意,会拒绝生活中自己身边的一切不完美现象。
比如有些孩子吃糖,从糖果纸剥出来的糖如果缺了一角,孩子就会拒绝吃这颗糖;当衣服上的一颗纽扣掉了,妈妈给孩子缝了一颗不同颜色的纽扣,孩子就会拒绝穿这件衣服……进入“完美敏感期”的孩子会更多的出现这样的回答:“不行,这样不行,不能这样”、“不行,我要这样做,不能那样做”……会表现出对所有事情都很过分追求完美,只会按照自己对事物的想法来,无法接受父母的说法。
3. 对事物的要求高出正常标准很多
处于“完美敏感期”的孩子会有一套自己世界的秩序和准则,并且要让周围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他的要求呈现。
小可想吃数字饼干,爸爸就给她拆开,但是小可的想法却是这样的:饼干我必须要用剪刀剪开,然后饼干要按照数字的大小顺序一个个摆出来,最后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一个一个的放到嘴巴里去吃,目标不仅仅是吃这么简单,而且对所有饼干的拆法和吃法都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比正常情况要复杂的多,要求也更多。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在认识孩子的特殊时期的基础上,更好的帮助孩子度过这个时期呢?
三、父母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完美敏感期”的孩子,帮助孩子度过特殊时期1. 同理心换位思考,了解孩子的想法
在孩子进入“完美敏感期”的时候,他们自己想要的东西,想做的事情都有他们自己的一个标准,在孩子的这个特殊时期,父母需要利用同理心,多换位思考来感受和理解在这一时期的孩子的内心和思想。父母不要用大人的方法去控制孩子,盲目的让孩子去听父母的话。
比如,在父母眼里并没有什么差别的两个苹果让孩子去选择一个,孩子可能会用很多时间才能选择出来其中一个完美的、符合自己要求的。这种的两个苹果在父母眼里可能没有什么差别,随便拿哪个都是一样的,削了皮更是没差,为什么孩子要花那么多时间去选择一个完美的呢?
其实孩子的这种心理和父母在为自己购买动车票时会更偏向于为自己选择一个靠窗的座位是一样的,两个座位不管是否靠窗,价格都是一样的,也都同样能够看到窗外的风景,为什么父母会偏向于选择靠窗的那一个座位呢?
所以父母在孩子进入这一特殊事情时,需要用同理心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孩子面对的问题,正确的了解孩子在面对一些问题时的想法,同时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孩子的一些过度追求完美的思想和行为。
2. 包容呵护孩子,给予鼓励和耐心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完美敏感期”,需要父母用心观察孩子的一些特殊想法,多观察孩子在哪些事情上特别执拗,有一点不符合自己要求和不完美的地方就拒绝接受。
比如,父母早上赶着送孩子去上学,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孩子却还在那磨磨蹭蹭的,觉得这个衣服刚缝的扣子不好看了,感觉自己的书包脏了一点就不背了……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就需要提前了解孩子的一些偏执现象,在正确认识孩子的“完美敏感期”的基础之上来了解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提前做好准备,从而能够更好地减少孩子的这些对不完美现象的偏执行为。
再如,孩子的一些特殊思想和行为可能会父母让感觉到生气和不耐烦,以孩子吃饼干为例来说,孩子对饼干的拆封有自己的看法:不能拆坏包装,饼干不能碎,碎了就会没有征兆的嚎啕大哭起来……
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父母要了解孩子在这个特殊时期,不管发火还是打骂都是没有用的,父母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包容和呵护孩子的特殊时期的特殊思想和行为,在对孩子的特殊时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给予孩子一些耐心和鼓励,让孩子知道自己在这个时期内,哪些行为是合理的,哪些行为是不合理的,悉心呵护和守护孩子内心对于完美世界的建构,从而帮助孩子更好的度过“完美敏感期”。
3. 陪伴孩子一起守护他们内心的“完美世界”
对于处在“完美敏感期”的孩子,父母需要做的更多的是帮助孩子一起守护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和孩子一起守护他们对于保持事物完整性的基础之上,陪伴并且帮助孩子一起度过这个特殊时期。对于孩子合理的正常的需求和思想行为,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去探索他们内心对于事物完整性的保持和向往。
父母需要正确认识孩子内心对事物完整性的向往,明白这是孩子在特殊时期的一些特殊表现,然后通过对孩子的陪伴,通过一起建立孩子内心对事物完整性和完美程度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共同度过这个“完美敏感期”。
比如,在孩子对衣服上刚缝的不同颜色的纽扣暗自生气时,父母可以通过沟通和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之后,按照孩子内心对事物完整性和完美程度的向往,陪伴孩子一起去寻找相同颜色、样式的纽扣,帮助孩子更好的建立内心对事物完整性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帮助孩子度过这个人生必经的特殊时期。
4. 合适强化物的引导
合适强化物的引导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度过“完美敏感期”。
比如,父母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对家里的物品的布局和摆放有一定的想法,认为桌子应该摆在窗户旁边,桌子椅子应该和窗户是相同的颜色才好看和完美;认为吃饭的桌子应该摆放在厨房才合适……
父母要在了解孩子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之后,对孩子的行为有一定的认识。针对这些现象,父母可以用自己的想法摆出合适的好看的家庭物品摆放,比如,桌子摆放在客厅电视旁边,用来盛放一些物品也比较合适,父母可以通过家庭讨论、家庭比赛的方式,看看谁的摆放方式更合理、更好看,让孩子在自己动手完成物品摆放的同时,也见证父母对物品摆放的概念和看法,从而认识和接受不同的物品摆放方式,避免和减少孩子形成固定性的思维模式。
通过家庭讨论、家庭比赛等合适的强化物来更好的帮助孩子认识不同事物的不同的完整性,从而帮助孩子更好的度过人生必经的“完美敏感期”。
“完美敏感期”作为孩子成长道路和人生的一个必经之路,需要父母的特殊对待和引导。日常生活中孩子的一些看似不平常的行为里,其实也蕴含着丰富的育儿知识和哲理。孩子的敏感期是人生的一个必经过程,父母要多多留心和发现。
相关文章
- 孩子过度追求完美该不该制止?别弄错了,3招助娃度过完美敏感期
- 孩子心中的“完美食物”不容破坏,妈妈要学会保护“审美敏感期”
- 孩子挑剔纠结怎么办?完美敏感期,父母3点帮孩子树立正确审美观
- 孩子说“想和你结婚”,先别慌,这是孩子的“婚姻敏感期”到了
- 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抓住敏感期,不仅孩子跑得快,家长也更轻松
- 1到9岁,家长务必抓住的孩子成长敏感期!
- 《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全面了解敏感期,做懂孩子的优质父母
- 不想带娃懵圈,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几个敏感期要了解,好处多多
- 吃手乱抓,满地跑,孩子发育必经3个敏感期,家长要知道如何做
- 当孩子“口腔敏感期”到来时,家长这么做,让孩子健康成长
- 抓住孩子成长敏感期,让“高需求宝宝”迎来人生高光时刻
- 父母做到这四点,不用担心错过孩子敏感期
- 家有调皮捣蛋宝的威力有多大?妈妈别急,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历程
- 敏感期=关键期,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础
- 敏感期和坏习惯不易分清,家长要擦亮眼睛,不要耽误孩子心智发展
- 孩子“口腔敏感期”来了,挖鼻孔吃手指非小事,家长也要认真
- 孩子“熊”不“熊”,敏感期说得算。“熊”多久,家长说得算
- 孩子专挑高低不平的路走,管教也不听,别愁,行走敏感期来了
- 孩子乱涂乱画,美术老师说,要重视容易被误解的涂鸦敏感期
- 孩子偷穿妈妈的高跟鞋,孩子进入“爱美敏感期”,家长需要这3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