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中秋节的仪式感,孩子妈得赶一下这个时髦

2019-12-13 06:00:04孕产
中秋节,是一个代表团圆的节日。无法团圆,便化身为无限思念。一到中秋,在外的游子会格外思念家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感慨万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月亮,不同的时期,却有不同的感受。小时候,我们盼着过节,一到中秋,母亲就忙着祭祖拜月,准备吃食。

中秋节,是一个代表团圆的节日。无法团圆,便化身为无限思念。

一到中秋,在外的游子会格外思念家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感慨万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月亮,不同的时期,却有不同的感受。

小时候,我们盼着过节,一到中秋,母亲就忙着祭祖拜月,准备吃食。长大后,却觉得节日再也没有小时候那么有意思,仿佛都变成了商家的促销节。

其实,节日还是那个节日,只不过相比过去少了仪式感,才让我们觉得无趣。

什么是仪式感?

《小王子》一书告诉我们:“仪式感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仪式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趣,也让我们的回忆五彩斑斓。


01 拥有仪式感的孩子,更有目标,更容易成功


仪式感,会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被认可,对未来有更清晰的目标。

彼得·雷诺兹的经典绘本《点》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叫瓦斯蒂的小女孩总认为自己画不好,所以美术课后提交了一张空白画卷。

没想到老师依然称赞她画了一幅“雪暴中的北极熊”。

瓦斯蒂很疑惑:“我压根就没画。”

老师鼓励她随便画一条线或一个点,为了应付老师,瓦斯蒂就在纸上戳了一个点。

老师仔细研究了一番,然后郑重地让瓦斯蒂“签上你的名字”。

到了下周,瓦斯蒂惊喜地发现:她的画被老师镶在了金色画框里,她瞬间自信满满:“我可以画得比这个更好!”

于是,瓦斯蒂挥动几乎从未用过的画笔画了很多的点点画,登上了学校的美术展览会,还获得了很多很多的称赞声。

展览上,有个小男孩羡慕地望着瓦斯蒂的画:“我真想像你一样。但没有尺子我连一条线都画不直。”

瓦斯蒂说:“我打赌你可以的。”并递给小男孩一张画纸,让他随便画画。男孩颤抖着画下了一条线。

瓦斯蒂注视着男孩的画,郑重地说:“请签上你的名字。”

从不会画画,到参加美术展览,是仪式感让一个孩子自信起来,并发掘出了自己充满潜力的一面。

TED有一期名为《父女情怨,一年一拍》的演讲。

演讲者是美国著名摄影师Steven Addis,他分享的却不是他拍的照片,而是路人给他和他的女儿拍的15张照片。

女儿1岁生日时,Steven受邀去纽约演讲,于是他和女儿在纽约街头拍下了第一张照片,此后数年,他们父女每年都要来同一条街道摆同样的姿势拍一张照片。

对Steven和他的女儿来讲,这已经成为一个传统,这是他们最期待也是最珍惜的时间。

这个一年一拍的仪式见证了父女之间的感情,也让Steven的女儿有了长远的人生目标,她准备到纽约上大学。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所谓自己,就是一个人过去所有生命体验的总和。

要发现自己,就要不停地体验生活,仪式感则让生活充满乐趣和期盼,对未来也更清晰明了。


02 仪式感,让家庭更加美满


会经营生活,懂得如何让家庭圆满的人,会让生活中处处充满爱的仪式。

孙俪和邓超拥有一个令人艳羡的家庭,夫妻和睦,儿女暖心,他们真正活成了人们心目中“美满家庭”的样子。

而这一切,与他们不时在生活中加点仪式感有很大关系。

2010年6月7日,孙俪和邓超领证结婚,从此以后的每一年,夫妻俩人都要发一条微博祝福彼此,简单却又温馨。


每年如此,局外人都尚且充满期待,今年夫妻会如何祝福彼此呢?身为当事人,肯定更是幸福满满吧。

父母之间彼此相爱,是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父母爱的互动仪式,也让孩子体会到爱,并把更无私更纯真的爱回馈给父母。

孙俪和邓超经常在微博po出一些孩子的童言童语,从这些稚嫩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一双儿女真是在爱的沐浴下长大的。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心锚效应,是指当人内心的某一个心情与某一种行为或某一个表情产生链接时,产生的条件反射。

生活中充满仪式感的这些行为就是孩子们心中的心锚,只有被爱过,才懂得如何去爱,也才能更好地去表达爱。

林徽因每次夜间写诗之前,必沐浴焚香,正是这样的仪式感让她才思泉涌,成就了《人间四月天》这样的名作。

就连抗战逃难期间,林徽因也依然保持简单美好的仪式感。

那时候,林徽因家的房子都是他们夫妻俩自己动手搭建的,条件非常简陋,生活窘迫。

但林徽因还是带着孩子自己动手做了几个陶罐,每天从野外采几株野花插进去,让灰暗的生活闪闪发光。

多年后,她的女儿梁再冰仍是念念不忘这个细节,她说:“那个瞬间,真的整个家都亮了。”

村上春树说过:“仪式感,是很重要的东西,它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

生活再困苦,但只要加入一点仪式感,就会变得五彩斑斓,耀眼无比。


03 中秋节,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仪式感


生活之中处处可以给孩子营造仪式感,这些仪式感将是孩子整个童年的回忆。

中秋节是我们很重要的传统节日,只需要走心,怀着爱意去花一点点心思,就能给孩子营造出一个不一样的中秋节。

1、学,带孩子了解中秋文化

带孩子过中秋,自然要让孩子知道中秋节是一个怎样的存在,由何而来,又有什么样的意义。

只有让孩子了解这些,他们才会体会到中秋的含义,明白人们对团圆的渴望。

在我国,中秋节是与春节、端午、清明齐名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

直至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则始于宋朝。

在民间中,传说中秋是因嫦娥而来。

当年,后羿为保苍生,射掉九个太阳,因此得到上天赏赐的仙药,但他舍不得妻子嫦娥,就没有吃药成仙。

没想到,嫦娥却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吃了仙药奔到月亮上去了。

后羿思念妻子,于是,每年的这一天,他都会在院子里摆上嫦娥爱吃的东西,祭拜月亮,盼望着能和嫦娥再次团圆。

后来,他的这一举动流传到民间,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

寄托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因为这一天正好中秋,所以叫做中秋节。


2、吃,与孩子一起分享美食

提到美食,中秋节绝对少不了月饼,在中国众多的节日美食中,月饼是最特殊的,因为月饼绝不能一个人吃。

清朝皇室过中秋,会设一张八仙桌来供放美食,其中一个超大的月饼是必不可少的,四周再点缀上糕点和瓜果。

祭月仪式完成之后,再按照人头,把月饼分切来吃,这就是“吃团圆饼”。

为的就是博一个好彩头,大家都齐齐整整,团团圆圆。

买月饼的时候不妨带着孩子,或者直接自己带孩子做月饼。

那首童谣“八月十五月儿明啊,爷爷带我打月饼啊”曾经影响了多少人啊,这样的场景想必会让孩子记住一辈子。

吃月饼的时候,再告诉孩子吃月饼的礼仪,让孩子体会月饼中寄托的相思,让孩子学会懂得感恩和珍惜。



3、说,教孩子给亲朋好友送出祝福

很多地方的中秋节都有送礼的习俗,节日未到,亲朋好友之间送的礼物和瓜果却早就到了。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参加。

拿起电话,给远在他乡的亲朋好友送个祝福,走出家门,给近在咫尺的邻居带着祝愿送一盒月饼。

让孩子体会到人际交往的乐趣,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4、玩,带着孩子一起去赏月

要说中秋节有什么异于其他节日的地方,那就是赏月了。

一家人轻轻松松地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地吃个团圆饭,饭后再美美地赏赏月,一起聊聊天。

爸爸说说工作的趣事,妈妈说说居家的温馨,孩子说说学习的烦恼,想一想都让人觉得异常美好。


一点点小心思,一点点小行动给孩子带来一种庄重的仪式感。

若干年后,也许孩子会忘了当时吃了什么、说了什么,但是那种温馨的感觉将会萦绕他心间,伴他走过各种沟沟坎坎。

生活是由一个个不起眼的日子组成的,平凡、不起波澜是它的基本属性。

而仪式感则给这种平凡注入了幸福和温暖,让他知道:“生活不仅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End—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公众号——羽木舒亲子育儿,记得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