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这个原理,怎么说孩子都不听话 孩子不听话怎么说都不管用怎么办
作者简介:Pumpkin妈,国家心理咨询师、沙盘咨询师,只写真实、有趣、有干货的育儿文章。
一天晚上,我带着Pumpkin在小区里上轮滑课,等他们开始上课后,我坐在边上松了口气,老母亲的轻松时刻终于来临,可以刷刷微信上上淘宝了。正在窃喜中,这时旁边又来了一位上轮滑课的小朋友,但他一脸不开心的样子,不肯去上课。他妈妈开始了一轮苦口婆心的劝说:
“你看那些小朋友滑得多棒,你只要认真上课就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样滑得很好了。”
“你要是不去上课,你就永远都学不会轮滑,以后别人玩轮滑的时候你就只能在旁边看着。”
……
这个妈妈超级有耐心,竟这样劝了半个多小时,我在一旁听得晕乎乎的了,淘宝也看不下去了。这个小朋友却还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默默地东张西望,也不知道有没有在听,但每次他妈妈说完一段后问他“这下要不要去上课”的时候,都坚定地摇头。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妈妈终于感到该说的都说了,累得口干舌燥,终于放弃了劝说。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的情景似曾相识?你是否也曾为了劝说孩子做一件我们想要他做、但他却不愿做的事情费尽口舌,而这熊孩子却丝毫不为所动,感觉已经对大人的话“免疫”了,简直气得大人想跳起来暴揍他一顿。
看这位妈妈对孩子说的话,都是鼓励的话,听上去没错啊,或许换做别的妈妈也会这样说,甚至会再加上威逼利诱,但为什么就是不管用呢?这种问题的原因会有很多,其中有一个比较容易忽略的原因是需求错位。
在此之前,需要简单提一下一个经典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个理论,在健康、教育和管理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估计你也不会陌生。
人们的需求就如同这个金字塔,共有5个层次,当然这个理论还有很多丰富的内涵和应用(有兴趣的亲们可以看看马斯洛的经典著作,在这里就不展开讲),核心的内容就是:
这五个层次的需求是人类共有的动物本性,人们通常会先满足低层次的需求(我们称为优势需求),优势需求满足之后,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出现。当然这种出现并不是突然的、跳跃的,而是缓慢地从无逐渐到有的过程。例如:如果优势需求A(如生理需求:食欲)仅满足了10%,那么需求B(如情感需求)可能还了无踪影。然而,当需求A得到了25%的满足时,需求B可能显露出5%,当需求A满足了75%时,需求B也许显露出50%,等等。
回到那天晚上。等那位妈妈终于停下来了,我问她:“小朋友刚来的时候我看他有些不开心,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唉,本来说好我单独带哥哥下来上课,不带妹妹的,但下楼时妹妹要跟着一起下来,他就不高兴闹别扭了,后来很快妹妹也被爸爸带回去了,可哥哥就怎么也不肯上课了。”
听她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一般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妈妈常常忙于照顾小的而疏忽了大的,不是妈妈偏心,而是精力实在不够用啊!哥哥应该是平时妈妈陪伴得不够,对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好不容易争取到的与妈妈独处的宝贵时间,又被妹妹给破坏了。因此,孩子平时压抑住的对爱的需要瞬间泛滥,同时也因为妈妈答应了他的事情没有做到,自尊受到了伤害,这成为了他行为背后最主要的动机。
而妈妈没有理解到关键的这一点,一直在用各种方式鼓励孩子上课,比如上了课就会有进步,会变得厉害,可这是“自我实现”需要的层面了,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只有当“爱与尊重”的需要得到了基本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会出现并成为主要需求。
当时这位妈妈应该怎样做呢?要想改变孩子的行为,首先要了解他行为背后的动机。如果我们能认识到孩子不肯上课这个行为背后,是“爱和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许我们更能放下“孩子一定要上课”的执念,满足孩子现在最迫切的需要,当时我们可以尝试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关心孩子的情绪和想法,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家长做到共情。
2、对自己平时对他的忽略以及没有遵守承诺进行诚恳的道歉,也可以做一些有关补偿的承诺。
3、聊聊孩子身边有趣的事情、玩一个小游戏、拥抱孩子,这些都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平时多关心孩子,多向孩子表达爱)
满足了孩子当下关于爱的迫切需要后,再鼓励孩子上课,就会事半功倍,这也是屈开老师常常强调的: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懂事、自觉、自主学习、主动承担,但这些主动性都是孩子“自我实现”的需要凸显时才有的特质呀。我们常常用命令的语气来要求孩子,而忘记了满足孩子自尊的需要;我们常常觉得孩子胆小将孩子往外推,而忘记了满足孩子安全的需要……你会发现,当我们没有正确处理孩子需求的时候,我们对孩子说的话总是不管用的。而当你给了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爱和尊重的时候,渴望进步、学习的欲望、自我接纳等“自我实现”的需要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因为这是人类的本能。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天性,而不是压抑它。
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说出符合孩子需要、孩子想听的话哦。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Pumpkin妈妈说:
总结一下:
1、当问题出现时,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是出自哪个层面的需要。
2、当孩子违背我们对他的期望时,将目光从自我实现需要层次收回,关注孩子低层次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3、不要吝啬,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爱和尊重。
相关文章
- 孩子唱反调不听话?心理学家:他们根本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 不听话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不懂事的父母
- 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就是坏孩子?看了就懂了
- 孩子不听话先“打一顿”?用细节说教,才可以说“我是为你好”
- 孩子不听话,难管教,情绪说来就来?教你融会贯通的全脑教养法
- 孩子不听话?还不是因为父母不好好听孩子说话
- 孩子越管越不听话?其实是“墨菲定律”作怪,同理心引导远胜说教
- “再不听话,警察叔叔会来抓你”父母随口说的话,真的会伤害孩子
- “说多少遍了,不要动电源插头!”缺乏危险意识,孩子也会不听话
- 不是孩子不听话,是家长不会说话。
- 无论怎么劝说,孩子就是不听话?家长不妨试一试“第三者效应”
- 经常说这句口头禅的父母,孩子肯定不听话
- 不听话的孩子背后,都有个瞎指挥的爸妈
- 不听话要玩具,真的是孩子的错吗?其实多数家长都误解了
- 孩子不听话、发脾气,如何积极聆听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孩子不听话一直哭闹时,很想打孩子怎么办?
- 孩子不听话多半是大人眼瞎
- 孩子不听话就恐吓,这样的方式可取吗?了解“涟漪效应”就会明白
-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没想到孩子居然也有这么多次叛逆期
- 孩子不听话或者特别调皮的时候你会动手打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