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一直哭闹时,很想打孩子怎么办?
大家应该都有过被父母教育的经历,我当时被父母教育的经历就是躺在我家地里的瓜秧上哭了一上午,也算是撕心裂肺吧,结果大家都知道,不好使~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有个针对孩子哭闹的解决办法,我当时看的时候,只能说一句,术业有专攻,我当时给我姐姐看的时候,我姐也感恨怎么没早点看到,李玫瑾老师的这个讲座如果能给更多的人看到就好了,
因为之前在教育行业,很多家长的育儿方式都是孩子不听话的时候骂一顿打一顿,很多孩子的性格在儿童时期就出现了很严重的偏差,尤其是最近几年,从独生子女到二胎放开,最心疼的是这些家长完全不觉得自己是错的。
李瑾老师说一直没把“成长心理”做为专业或主业,自认的主业是犯罪心理研究与侦查心理分析。
未想到,研究顺得的心得因一次公益讲座在十年后让我成“育儿专家",我从未以此内容发论文或著书,包括这次传插也不是我所知所为
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母亲可以用其他的惩罚来代替打。比如夏克立用铅笔面壁罚站来让偷吃糖果的夏天自己反思。
可以看见亲子对这种惩罚方式建立了规则,就是夏克立可以十分平静地说明问题,孩子也能够真诚接受。
当小伙伴走过来的找她时,夏天说自己在罚站不能走开。当惩罚的规则建立起来,对于孩子的教育也会变得轻松起来。
因为其中包含了孩子的自制性,对于错事会更加避免。
对于孩子的惩罚应该是以让孩子明白警戒自己的错误为目的,而不是作为母亲怒气的宣泄。如果母亲只是单纯地将孩子打一顿,孩子并不明白其中的缘由,或者只是单纯的知道标准行为,而不知道行为背后的意义,那么这一种惩罚的效果就大大降低了。
母亲需要管理自己的情绪,因为母亲在暴怒的时候孩子只会产生惊恐惧怕的心理,往往对于错误本身的关注度就大大减小了。
母亲需要将自己的怒气压制下来,让孩子知道不是因为妈妈生气了所以需要改正,而要认识到自己做错的原因。母亲的情绪也非常容易给孩子产生心理阴影。
有时候孩子变得很乖是因为不想让母亲生气,这就很容易成为讨好性人格。
之所以称为惩罚,还在于它必须具有时效性。前一天的事情第二天再当做惩罚的理由,孩子的回忆本来就不清晰,连挨一顿打都不明不白,更不要想要有什么改正的效果了。即使在众人面前不方便,也应该将孩子拉到一个角落。而不要等到时过境迁才想起来要算账。
但是也有很多时候孩子惹母亲生气并不是因为做错了事情,而是产生了一些母亲不能理解而觉得焦躁的事情,比如睡觉的时候说不想睡,唱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母亲正在看的电视剧关掉,还有莫名奇妙的发脾气。
这都是因为孩子对自我情感能力不按大人的模式,所以就容易做出一些大人不能容忍的事情。而这一些不属于道德规则的事情母亲就不应该用惩罚来禁止孩子,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非常正常的一部分,母亲需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进行冷处理。
让孩子不要纠结在这一些行为上,太过关注反而会产生强化让孩子更多重复这一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