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听话,警察叔叔会来抓你”父母随口说的话,真的会伤害孩子 警察叔叔批评不听话的孩子
文 | 清心
前几天带小宝去公园散步,遇到一个看上去5、6岁的小男孩,很开心地拉着一根比他身高还要长得多的干树枝来回地跑,带他的老人家估计是怕他伤到我和小宝,脱口而出就喊了句:“你不要拖来拖去,弄到人家,人家会骂你的。”
当时小男孩就站住了,定睛看了我好几秒,最后面无表情就走开了。我也懵了,我并没有做什么呀,可就这样无辜地躺枪了。
但回头仔细一想,我们这一代好像就是在长辈这样的“教导”下长大的。
“不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人家会骂你的。”
“再不听话,警察叔叔就会来抓你。”
我问我妈,为什么以前你们大人都这样说呢?她说,好好劝你们不听,就得吓唬吓唬你们,让你们知道怕。
果然我们是被“吓大”的,妥妥地“吓一代”!
有了前车之鉴,我们这一界父母在养育儿女方面也是格外用心,各种育儿理论、育儿知识装备不少,讨论起来也是头头是道。
其实,还真的有比“吓唬”更有效的方法,比如《正面管教》提到的两个工具:“自然后果法”和“逻辑后果法”。
01 自然后果法什么是自然后果法?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行为后自然而然会发生的事,没有人的干预。
比如,不吃东西,会饿。上学没带餐盒,就没早餐吃。
这是一个行为后自然会产生的后果。
用在孩子身上,如果孩子做了某个选择或犯了错,父母不必直接去制止或处罚孩子,而是让孩子直接体验由选择/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从中吸收到经验和教训。
比如,一个正处在学习穿鞋的孩子,指正过他多次,他还是把鞋穿反。一般的家长,可能会在孩子每次把鞋穿反的时候纠正他,把鞋子摆好再让他穿。
其实,父母使用“自然后果法“,任由他穿反,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机会。鞋子穿反会不舒服、容易跌跤,孩子在尝试过几次之后,最后他发现,鞋子该怎么穿才是最更舒服、不跌跤的,不是正着穿,就是反着穿,他很容易收获得到正确穿鞋子的经验。
在使用“自然后果法”时,父母需要注意什么?
1、 不借机说教。孩子在体验穿鞋过程中跌跤,妈妈不要说“妈妈都说了吧,会跌跤的,你看是不是?妈妈说得没错吧,要不要听妈妈的话?”
2、 可以适时表示同情,理解,鼓励。“跌跤了一定很痛吧,还可以站起来再试试吗?嗯,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或者引导“你觉得怎样才不会跌跤呢?“
3、 在态度上,始终保持温和、坚定。这一点特别考验那些个性本身比较急躁、容易情绪化的父母。但是为了孩子,请忍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是非常好、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是不能让孩子体验的。
1、 可能危及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安全时,不能采用自然后果法,让孩子体验,必须第一时间制止和带离现场。例如:触摸电源;接触火源;单独行走在马路上等。
2、 不能马上看到后果的事情。如:长时间玩手机,打游戏;近距离看电视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累积才会产生后果,但又是必须在出现后果之前遏制的,在平时生活里提醒。
这时,需要用到《正面管教》的另一个工具“逻辑后果法“。
02 什么是“逻辑后果法“?逻辑后果法,也是一个行为后产生的后果,但不同的是,它需要人的干预。
比如:孩子经常到了饭点不吃饭,之后索要零食。父母为了纠正孩子这一不良习惯,就可以运用“逻辑后果法“,做法是:
不责备、不恐吓,只要平静、肯定地告诉孩子“如果现在不吃饭,就会肚子饿,在下一餐到来之前,如果饿了,是没有食物可吃的。你现在是选择吃,还是不吃?”让孩子在行为之前知情并有所选择,是“逻辑后果法”的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如果孩子最后选择不吃,就尊重他的选择。
当孩子中途饿了,向家长索要食物,这时家长只需要认同孩子的感受,再平静地提醒孩子,这是他之前的选择的“嗯,妈妈知道了,饿肚子确是很难受的,不过我们之前说好了,要等到下一餐才可以吃。”。
在吃饭问题上,我们很多家长往往无法忍受孩子挨饿,也无法忍受孩子在哭闹时的提出的要求。但家长在这里切记不要一边带着情绪训斥孩子,一边又拿出食物给孩子,为孩子解决问题,这样,孩子可能一直没办法体验到不吃饭带来的后果,这样的场景日后还会不断重复出现的。
使用“逻辑后果法”时,必须遵循的4个原则:
1、相关:提出来的后果必须与行为相关。如:
不吃饭,后果是中途饿了没有吃的,要到晚餐才有得吃。
不吃饭,后果是不能看电视,是不相关的。
2、尊重:后果不能包括指责、羞辱、讽刺,并且需要温和、坚定的执行,并且所有的相关人员都是相互尊重的。如:
哦,饿肚子一定是很不好受,是吧。下次记得要吃饭哦。离晚餐还有1个小时,很快到了。可以先喝点水填填肚子。
现在知道饿了吧?刚才说你不听,你就是这么不聪明。聪明的孩子应该怎么怎么地…….,是不尊重。
3、合理:后果要在孩子和家长看来都是合理的。如:
饿了没有零食吃,要下一顿才可以吃。
为了让你长记性,下来一周都没有零食吃,这是不合理的。
4、预先告知:预先让孩子知道,如果他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有怎样的后果。如上述的例子的后果是提前告知的。没有提前告知的后果,很可能是父母临时加进去的。
我们不少做父母的,都相信一点:做了错事,得到惩罚,才会长记性。的确,痛苦的经历会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并不是我们做父母的希望孩子经常经历的。根据《正面管教》的说法,使用“逻辑后果法“的4个原则:相关、尊重、合理、预先告知,只要缺少一个都不再是逻辑后果,而是惩罚。
03 惩罚是什么?惩罚就是做错了事,被迫接受某些后果。
孩子不吃饭,我就不让他看电视(平常就爱看)。
孩子听话,我就不要你了(知道孩子最怕)。
有些父母惩罚孩子时,是专挑孩子的软肋或弱点,用来宣泄情绪的。
惩罚对于孩子没有任何意义,不仅让孩子失去学习正面经验教训的好机会,还会使孩子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心理及行为,如:愤怒、报复、故意叛逆、退缩、恐惧、动起歪脑筋逃避责任等。
惩罚孩子,会对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 愤怒,觉得不公平,觉得父母不可信,很多时候本能地质疑父母的话,不想听父母的,故意对着干,亲子关系出问题
小妞姐姐有段时间特别听不进去我们给她提的建议,现在回想,我们当时就是混淆了“逻辑后果法“和“惩罚”两者的用法。亲子关系很紧张。
● 对某些权威人士本能地恐惧和误解
之前看到一个新闻,说重庆有一位小女孩迷了路,有热心市民原本想求助110。没想到,因为小女孩平时常听到“再不听话,警察叔叔要来抓你”的吓唬,听到热心市民要报警,竟然吓得哭了起来。这让孩子对警察叔叔是有多深的偏见啊!新闻的最后,警察叔叔也出来提醒父母,孩子调皮,家长们千万不要使用“警察抓走”之类的话吓唬。“作为人民警察,我们希望孩子在遇到麻烦时能主动跑向我们,而不是被我们吓跑。”
可见父母用“惩罚”方式只是图自己一时之快,却忽视了它带来的深远影响。
所以,不管使用“自然后果法”,还是“逻辑后果法”,或是其它的方法,都需要我们做父母的从实际出发,多多学习,灵活运用,随时调整,让这些工具、方法能更好地为我们,为孩子创造有益的学习体验,让孩子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愿我们每一位做父母、长辈的,都能谨慎自己的言语,用心培育我们的孩子。
相关文章
- 孩子不听话?还不是因为父母不好好听孩子说话
- 才能养成|表扬你真的会吗?做到这三点,孩子不听话都难
-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以下几点父母需注意
- 经常说这句口头禅的父母,孩子肯定不听话
- 育儿常识早知道:孩子会越来越不听话,父母的权威感会越来越低
- 不听话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不懂事的父母
- 不听话要玩具,真的是孩子的错吗?其实多数家长都误解了
- 孩子不听话是自己的原因?父母首先反思,5种语气助孩子更好成长
- 孩子不听话,或许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
- 孩子不听话,父母管不了,送问题少年学校合适吗?
- 孩子不听话,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这四点
- 孩子不听话,难管教,情绪说来就来?教你融会贯通的全脑教养法
- 孩子总是不听话,靠“吼”可不行,其实父母的状态决定孩子的情绪
- 孩子总犯错不听话,父母该如何利用“情绪引导”来促使孩子优秀?
- 孩子总犯错不听话,父母该如何利用“情绪引导”来促使孩子优秀?
- 孩子见人不打招呼,是没礼貌还是不听话?父母可先找原因再想对策
- “不听话就给我出去”,孩子真的出去了,家长却哭了
- “你听不听话”PK“我就是不干”:父母生活态度,藏着孩子的未来
- “你这么不听话,对得起我吗?”孩子最怕的事,是父母付出太多
- “说多少遍了,不要动电源插头!”缺乏危险意识,孩子也会不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