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低估了孩子的“听话”能力 | 心理咨询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
我给孩子讲绘本,我指着那只身上很多颜色的小怪兽,对他形容到:“这只小怪兽身上有很多颜色,这叫‘五颜六色’。”我见他没啥反应,不禁重复一遍:“这叫‘五、颜、六、色’!”我期待着他的复述,没想到他还是没啥反应。
大家看出我的心思了吧?我是想给他灌输“五颜六色”这个词汇,可他似乎没什么兴趣。我有大概两秒钟的失望,飘过后继续讲绘本。之后忘了这事。
有趣的是,几天后,他随手翻开那绘本,再次看到那只身上很多颜色的小怪兽时,自言自语到:“五颜六色。”
我当时愣了一下,虽然他只说了一遍,且声音不大,但我确定自己没有听错,他准确说出了“五颜六色”这个成语。
这件事让我联想到一些其他的事情。
我经常会教育孩子一些行为习惯,比如吃饭前要洗手、刷牙要认真、吃零食要节制……大多数时候他都是执拗的、不顺从的,我感觉他根本听不进我的各种“苦口婆心”。可是,当看到别的小孩饭前没洗手、刷牙不认真或者滥吃零食时,他都会一本正经地上前“教育”别人:“你要洗手哦,不然手上有细菌,吃进去会肚子痛哦……”“刷牙时里面也要刷到哦……”“这个热气,你不能吃太多……”。说的时候还皱着眉,挥着手,像个小大人似的。
我还发现,有时我疏于对他的行为进行教育纠正,他反而自觉遵守这些规范了。比如,我忘了提醒他饭前洗手,他自己吃着吃着记起来,就蹦蹦蹦地跑去洗手了。虽然很多习惯还是会顺着自己的本能冲动去做,但有些他还是能控制住自己。
许多人从小就被父母贴上“听话”或者“不听话”的标签,我们对待孩子也因着这种分类而有了分别之心。做父母的,也许总认为叛逆的小孩听不进我们的话语。可是,通过上述教导“五颜六色”词汇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的例子,我确信了一点——对于父母的话,孩子是听进去了的。
所以,所谓的“不听话”是对孩子的一种误解。这种误解会促使我们用很多方法去不恰当地“唤醒”孩子,比如喋喋不休,提高我们的音调,甚至拿自己的痛苦来威胁孩子。
这些不恰当的“唤醒”来源于我们没有吃透隐藏在亲子关系背后的一些深层问题。我们不禁提出疑问:既然你说孩子把话听进去了,为什么他们还是经常“犯错误”呢?为什么还是违背我们的意愿呢?
1.
代替父母“犯错误”
如果问父母:“你们是否100%相信你们的孩子?”恐怕很多父母都缺乏给出肯定回答的底气。但如果问孩子:“你们是否100%相信你们的爸爸妈妈?”我相信每个孩子从内心深处都会给出肯定的回答。
因为,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唯一的,他们没有不信赖的理由。
孩子必定会向父母认同,在这一点上毋庸置疑的程度与无法否定血缘关系一样,是铁的事实。越是小的孩子,越是需要向父母认同。这种认同正是基于信任:我相信爸爸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都是为我好的。
认同有两面,要么认同父母的光明面,要么认同父母的阴暗面。
据很多二胎父母的经验,两个孩子性情相反,有的甚至差异很大,即便是同卵双胞胎,也有类似的情况。同源孩子性情相反,那必定是他们在认同父母上光暗交错的结果。他们共同组成了一对完整的父母,好让父母在他们身上看到父母自己的完整模样。
我们平时教育孩子要A,同时也暴露了自己对﹣A的渴望和恐惧,A和﹣A互为明暗面,父母越是针对A喋喋不休,就越会暴露对﹣A的渴望和恐惧。
而孩子又是这个世界上悟性最高的一群人,他们在潜意识层面不但读到了A,还读到了﹣A,所以他们在行动上要么朝A的方向认同,要么朝﹣A的方向认同。于是就产生了听话的孩子和不听话的孩子。
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过度要求整洁的妈妈。每当看到孩子的玩具倾巢而出、散落一地时,我的心都会皱成一团,恨不得立马抹平。我在孩子面前一边收拾玩具一边抱怨,并告诉他各种玩具分类摆放的位置。孩子愣在一旁作神游状,并在下一次玩玩具时照样“执迷不悟”,感觉他一点都没有因我的抱怨和指令而有所反省。可是,当别家孩子到我们家玩时,他却极力阻止对方把玩具整箱往地上倒,还指令对方收拾和分类,对方要么不听他劝告,要么扫兴地离去。
看到这一幕,我才意识到在我向他发出抱怨和指令时,他的内心有多扫兴。但即便这样,他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我的强迫惯性和怨妇气质。他既读到了我对整洁的追求,也读到了我对散漫的渴望,并在不同的场合代替我去实现。看到他的举动,我心里一阵酸痛。
孩子和父母就是这样在互为表里中对抗着、支撑着。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并没有违背父母的意愿,相反他们成全了父母的深层愿望,甚至用代替父母“犯错误”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认同。
2.
叛逆,是需要配合的
我们把上面说的A和﹣A分别命名为正性认同和负性认同,前者指顺从父母所表达的意志的认同,后者反之。负性认同有一个流行的词足以形容,那就是叛逆。
叛逆是什么?叛逆是一种宣告:我已经长大了,我要做我自己,我和你们(父母)不一样。
负性认同经常被理解为不认同,而不认同其实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认同。叛逆正是以反向形成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认同。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产生正性认同,有的则产生负性认同(叛逆)呢?关键在于父母对待问题的态度以及介入问题的程度。
不久前看到一则关于叛逆的段子:日本一小哥回忆自己的叛逆期时感到一丝窒息。十几岁那年他第一次对老妈破口大骂“臭老婆子”,没想到他妈笑逐颜开,向他爸报喜说“咱家儿子终于成长到了叛逆期,来庆祝一下”。当晚小哥他妈美滋滋地煮了象征吉祥的红豆饭,还在门口邮筒贴告示说“我家也有叛逆期的儿子了”。小哥意识到这样下去只会让老妈越来越高兴,于是他所有叛逆的想法都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叛逆期仅一天就宣告夭折。
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叛逆也是需要配合的。当孩子扬起叛逆的旗帜向父母发出挑衅时,他们期待着父母揍骂一顿的配合,以这种仪式轰轰烈烈地宣告自己的独立。现实中很多父母也踏踏实实地配合子女上演了一场又一场叛逆的青春年少剧。
而段子中的父母则坚决不配合孩子,他们没有迎合孩子潜意识的期待,而是以一种张扬的姿态去包容孩子的叛逆。当父母厘清边界,不再咄咄逼孩的时候,孩子就失去了抗衡的对象,找不到叛逆的动力,也就不需要叛逆了。
作为父母的我们,有没有觉察到,我们会向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当孩子不顺从时,我们就会有愤怒。但只要问问父辈们或者仔细回忆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小时候也在同样问题上倔强过,同样让我们的父母愤怒过。有意思的是,我们倔强过后,竟也毫无保留地吸收和习得了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和期待,并转而运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可想而知,我们的孩子在养育他们的下一代时,也必定会将这些“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所以,不要低估了孩子的“听话”能力,表面上他们变着法子和父母作对,实际上,他们都在以父母爱他们的方式爱着他们的父母。
欢迎投稿/留言,期待与你相遇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作者:舍予
相关文章
- 心理咨询案例连载之四:父母别问孩子能做到什么,看自己做了什么
- 20余年资深临床心理咨询经验总结,避开5个家长陷阱,养出好孩子
- 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这个妈妈是太超前还是太焦虑?
- “为人父母和做心理咨询师,本质上是相似的”| 心理咨询师初长成
- 一个心理咨询师二胎酸爽生活
- 听话、懂事的孩子,长大后往往都不快乐,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 孩子不听话、发脾气,如何积极聆听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孩子不听话,或许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
- 孩子唱反调不听话?心理学家:他们根本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 孩子小心眼,抗挫能力太差?心理学:引导孩子从受挫中得到成长
- 心理学:培养孩子的“读心术”能力,“儿童心理理论”了解一下
- 心理学:父母希望孩子“听话”,“听话”背后的隐喻很多
- 为让孩子听话,老人惯用的这些吓唬式方法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 积极心理学:内心强大的孩子,越是面对压力,越需要这5种能力
- 给孩子定目标越高越好?心理学:从孩子个人的能力出发
- 听话懂事的孩子,他虽不会叛逆和反抗,可是他会暗中把事物搞砸
- 听话的孩子,长大会有出息?恐怕并不是这样
- 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就是坏孩子?看了就懂了
- 孩子5个月了,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心理有什么影响?
- 孩子6岁前,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的5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