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弹性心理如何掌控?懂得引导弹性的妈妈,孩子一定很出色
文/萌主妈咪(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时下社会竞争的激烈在孩子们身上也会有所显现,孩子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考试、比赛,而这每一项活动中都离不开输赢。而家长们也越发地发现孩子的竞争意识很强却又输不起,父母们觉得这是孩子玻璃心,但是其实这意味着孩子没有一个正确的输赢观,不能够正确的看待失败和挫折。同时这也说明孩子没有心理弹性,不能够在困难面前愈挫愈强。
前段时间和亲戚聊天,亲戚表示自己周末的时候带着孩子去兴趣班试听,孩子对于陶艺非常感兴趣,这让亲戚觉得很高兴。于是便耐心地陪着孩子和陶艺老师一起做手工。
对于一些简单的形状,孩子做得非常好,得了老师的表扬,孩子也非常开心。老师觉得孩子在这方面很有天赋,于是为孩子推荐了一些相对困难一点的造型制作。
孩子因为之前得到了陶艺老师的表扬,所以对于新难度的造型也跃跃欲试。不过,那些稍微有难度的造型孩子并不能够轻松的应付,于是在孩子做坏了一个之后便有一些沮丧。这时候亲戚鼓励了孩子几句,希望孩子能够再尝试一下。
没想到孩子索性摆摆手表示“陶艺太难了,我根本不喜欢。”孩子的表现让亲戚很是惊讶,明明看得出来孩子对陶艺是感兴趣的,但是没想到几组相对困难点的造型就让孩子感到畏惧了。
亲戚在讲述这些的时候满脸愁容,亲戚觉得在孩子的生活中还会经历很多的挫折,如果他每次面对挫折的时候都是选择逃避或者不堪一击,那么孩子以后也一定会很难获得成功。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类似的发现,当孩子面对自己擅长的事物时会表现出很好的行动力,但是对于让自己觉得有挫败感的事物而言,孩子会表现出逃避或者是恐惧的心理。
父母们与其因此而责备孩子不够坚强,容易玻璃心,不如找到孩子畏惧挫折很怕输的真正原因。探索激励孩子正确面对的方法,比如说提升孩子的心理弹性。
▶
★家长们的过高评价
时下很多家长推崇夸奖教育,对孩子的能力非常积极地表示肯定,但是过分的夸奖教育会使的孩子对于自我的评价较高。这就使得孩子在遭遇挫折时很难面对。
曾经有这样一个实验心理学家们从一所学随机校选择了若干名学生,然后让其参与一轮考试。在第一轮测试中题目相对简单,学生们都回答得很好。心理学家们从中选出一些学生组成了夸赞组,他们获得了工作人员的夸赞。而另一组则没有被评价。
随之进行了第二组测试,在测试的时候,工作人员会表示这组题目有一些难度,而学生们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这时候被夸赞组的学生很少参加,而不做评价组却有很多学生报名。
研究人员发现当孩子们被夸赞后就会被抬高到一定的评价高度,比如说孩子很聪明。而与这种高度的评价,孩子们在做选择时就会多做一些考虑,对于失败的担忧更甚,孩子们为了维护自己高评价的状态,较少会选择去冒险。
可见当家长们给予孩子过高评价时,使得孩子盲目自信,当遇到一点挫折时,孩子根本没有勇气去面对,面对挑战时也没有应对的决心。孩子们更加倾向于保护已有的高评价,不敢轻易的做出尝试。无形中也会放大失败的恐惧,更加难以面对输赢。
★家长们过高期待
不可否认的是,时下家长们被一种社会焦虑所困扰,这种焦虑也蔓延到孩子的教育上。父母们不希望孩子输在起点,甚至因此有“赢在射精前”的教育理论,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心情越发地迫切。而这种焦虑感也会成为孩子情绪的一种裹挟。
孩子们希望能够维持在父母心中完美的形象,能够尽力的去满足父母们的过高期待。这就使得孩子被束缚了手脚,缺少了自由发展的机会。
家长们的过高期待使得孩子越发地害怕失败,一次失败带来的负面情绪使得孩子久久不能忘怀。孩子被负面情绪困扰,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心理状态。这就使得孩子对于挑战和挫折抱有恐惧的心理。
▊什么是心理弹性?
在百度百科上,可以找到类似的内容,当个体对于外界的变化产生心理以及行为上的反应,这种反应是存在一定的伸缩空间的,随着环境刺激的强弱而进行变动。
心理弹性讲究的就是个体在面对环境刺激时所能够呈现出来的承受力。
比如说当环境刺激较强时,承受力较弱的人就会表现出较差的心理弹性,就会很容易被环境刺激所影响,内心状态是比较脆弱的。而承受能力较强的人则会更加变通的看待环境刺激,调整自身状态,对于环境刺激的反应不会很明显。
我们可以把心理弹性比喻成一个弹簧,当其经受一定的压力后,就会处于压缩的状态,当压力释放后,弹簧恢复到原状,那就说明其弹性较好。如果没有恢复到原状,甚至是出现了裂痕,那么这就属于弹性较差的一种。放到个体身上,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人,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负面情绪中脱身,进入恢复到积极乐观的状态。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则会出现超出承受范围外的损耗。
培养孩子的心理弹性使得其更具有抗挫能力,在面对输赢或者是挫折时更加能够调整状态,将自己置身于一个积极的情绪之中。那么在父母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弹性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弹性?
✔注重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
很多家长会对孩子保有过分庇护的教育心态。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爱护使得孩子一生顺遂,但是实际生活中孩子们是必须要经历一些挫折和困难的,这是父母们也无法庇护的。这时候真正能够保护孩子们的是他们自身的独立能力。父母们可以先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入手,促使孩子独立的一面显现。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时,更加能够发挥出自身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积累经验,遇到挫折时更能够从容应对。
✔培养孩子适当的耐挫能力
生活中总是有大大小小的挫折,拥有耐挫能力的孩子总是能够收获更大的成功。没有被失败和挫折打败的孩子总是会显示出更加强大的一面。面对困难时的惊慌失措,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耐挫能力,孩子们放大了这种内心的恐惧。让孩子们具备耐挫能力后,挫折就没有那么可怕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更强。
✔培养孩子内心防御机制
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教会孩子建立内心的防御机制会使得孩子更少的受到伤害。更加能够发现生活中积极正能量的一面。拥有内心防御机制的孩子很少会被负面情绪所困扰,很少受到消极的环境刺激。这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防御机制的体现。
在父母教育中,与其期望孩子能够避开所有的困难,不如培养孩子迎面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当孩子惧怕面对输赢时,父母需要做的不是指责孩子怯懦软弱,而是教会孩子正确的输赢观,培养孩子心理弹性。
今日话题:大家对于心理弹性的概念有哪些看法呢?对此有哪些教育建议分享呢?欢迎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
- 妈妈一走就大哭?为小孩建立安全感,要让孩子懂得“客体永恒性”
- 妈妈假装哄娃娃,孩子着急大哭,别乱利用孩子的"泛灵心理"
- 妈妈用三顿饭,让孩子懂得三个道理,简单的教育,让孩子改变一生
- 孩子“心理弹性”差,经不起挫折,教家长3招解决
- 孩子上幼儿园大班了心理脆弱动不动就哭我该怎么引导?
- 孩子不顺心就哭闹?心理专家:是“情绪脑”发育,家长应合理引导
- 孩子做错事推卸责任,可能是“受害者心理”作祟,父母要正确引导
- 孩子动不动就气馁、自残?孩子之所以这么脆弱,多是缺乏心理弹性
- 孩子吃手怎么办?心理学家的这个经典解释,妈妈们不可不知
- 孩子处处争第一不好吗?对于孩子的“猴王心理”,父母要善于引导
- 孩子小心眼,抗挫能力太差?心理学:引导孩子从受挫中得到成长
- 孩子爱打扮,心理学:家长在“审美敏感期”要做好引导
- 孩子目中无人,多半是这种妈妈惯成的,父母的引导很重要
- 2岁孩子不懂得分享怎么引导?
- 2岁孩子的妈妈囤了上千本绘本,这个收集癖好可能是因为补偿心理
- 5岁男孩成为孩子头,因为懂得“心理操纵”
- 90后年轻妈妈的育儿经验:教育好孩子,父母引导作用大
- “你为啥老夜里开灯啊?”听到孩子的话,妈妈直接带他看心理医生
- “你要生二胎,我天天欺负他。”儿童心理学家教你引导孩子嫉妒心
- “喃喃自语”并不是心理疾病,是孩子的认知工具,家长要正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