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闹小情绪,心理学:巧用5个方法改掉这个“臭毛病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现在家里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有时宝贝们心情不好就会闹脾气,家长无论怎么劝说他们都不听,早上起床不想吃饭就不吃,不想去上学就不去,可是家长却什么办法都没有。除了用暴力的方式去训斥孩子,让他们崩溃大哭之外,好像也没什么特别好的解决办法。
家长总觉得耍脾气是大人才会的,实际上小宝贝也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些家长不把孩子闹脾气当回事,这么做对孩子没有好处,时间长了,如果不管他们,脾气就会更加暴躁,甚至还会去打别人。
家长想要更好的办证,他们这样的毛病,先不要批评,现在知道为何他们不生气。比如不想吃饭是因为饭难吃,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不想去幼儿园,是受欺负了,还是怎么了?
一,为何孩子会耍脾气?1,和大人学的
有些家长在家里打电话或者是和别人交谈的时候,总是会发脾气,自己心情不好时摔打,孩子待在他们身边,自然就会模仿这样的事情,再加上小时宝贝们的模仿能力超强,父母要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很容易被孩子模仿过去,一开始他们或许只是觉得很好奇,但是后来就会养成这样的习惯。
2,想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同
家长在家里总是忽视家中的小宝贝,虽然在宝贝们特别可爱,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家长很喜欢,但是当这些宝贝可以自己玩玩具,干自己的事情,家长不仅不关心他们,就连孩子想和父母交流一些什么新奇的想法,家长也不会听。这个时候他们就会耍脾气,通过砸东西或者打人的方式,让父母尽快的注意到自己。
3,孩子是希望父母可以做出一些让步
家长强大的控制欲或许会让宝贝们受不了,没有办法,为了达成目的,小孩子就会耍脾气、通过哭闹或者是大吼大叫的方式让父母妥协。
比如孩子想买巧克力,可是父母就是不同意,结果就会耍,强迫父母同意他们的要求,同意自己买巧克力这样的举动,只不过父母妥协的时候,他们下一次还会用同样的方法。甚至在父母生气时,他们也会哭得更凶,因为他们觉得哭可以解决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孩子经常会和父母闹脾气,要么就是得不到关注,要么就是在模仿家长的行为。如果是第一种的话,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及时改正,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如果是后两种,可能家长平时在教育时就要多注意了,长大之后闹脾气,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1,渐渐的会膨胀,迷失自我
闹情绪就会得到满足,那么渐渐长大,他们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当中,或许就会觉得自己是核心。毕竟家里是老大,除了上高中大学之外,或许孩子一直都会呆在家里,平时除了学习还是待在父母身边,那么这时闹情绪就会得到父母的满足,渐渐的就会膨胀,无论是做什么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2,遇挫折很容易变得暴躁
小孩子在家里闹的时候,父母为了平复他们的情绪,就会选择去满足他们的需求,甚至还会帮孩子解决问题。比如不想吃饭,父母就会换着法的哄他们开心,不喜欢穿现在的衣服,就会去买新衣服,孩子的内心得到了满足,就会越来越嚣张。可是在自己真正遇到挫折时,却不知道该怎么办,除了崩溃大哭生气之外,什么都做不了。
3,习惯会变得越来越不好
情绪化的孩子得到了满足之后,脾气就会变得比以前更差,甚至不懂得去收敛,被满足之后就想要更多,家长会尽可能的去满足。如果孩子想要玩具车,就给买上一个,现在还没玩儿坏,就想要下一个。时间长了习惯就会变得不好,甚至碰到了其他人,也会觉得索要是应该的。
而且长时间闹脾气,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也不利,无法适应新的环境,遇到了挫折就去后退,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相对较差,而且毛病会越来越多,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废柴。
从根本上意识到这些问题的错误,才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改正1,用积极的情绪去影响孩子
有情绪的父母也要先平静,不能更加情绪,这样双方就会打起来,宝贝如果哭了,那么父母就选择去听她为何会哭。如果生气摔东西,就问问他们为何会这样。好好的观察孩子,在他们情绪爆发之前,就先积极的去影响孩子。
或许就不会有消极情绪产生了。比如如果发现他们搭的积木很快就要到了,在孩子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先把他们抱起来,和宝宝说:“没关系,爸爸妈妈和你一起来的,我们一定会搭出一个更高的。”
2,父母把自己变成孩子
其实这样的方法对于处理孩子的闹情绪问题很方便,有些小宝贝们就是喜欢吃零食,甚至不愿意和其他人分享。
的确宝贝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自己留着,但是一直都这么想的话,孩子难免会有自私的情感,所以适当的也要教导孩子,去和其他人分享,和宝贝们沟通,如果他们实在不想要把这个食物和他人分享。
甚至还可以告诉宝贝,这么做的话,或许你会分享到两份快乐,你给予别人是快乐,别人得到了之后对你说声感谢,你也会觉得很快乐。
渐渐的享受到了这样的积极情感,或许孩子就会更懂得分享,不要太过着急去训斥孩子。到底应该怎么说,把自己变成孩子,怎么做才会达成同样的目的,用这样的方法,去教育孩子效果会更好。
3,要有清晰的界限
要教育孩子有些事情可以容忍,甚至还可以认同,有些事情绝对不能做,比如去打自己或者是打别人,这样的事情在家里绝对不允许。
比如说在家长不在的情况下自己玩,这种危险的行为一定要支持,如果孩子喜欢抓东西吃或者是涂鸦,那么这种行为就可以认同了,毕竟这是培养孩子的天赋。
如果宝贝们生病了,那么很有可能会摔东西,甚至会崩溃大哭,父母这时需要做的,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和做法,要保证他们不会做出伤害其他人的行为,可以表示理解。
父母要划清界限,而且一定要坚定原则,知道什么事情能做到,什么事情不能做,要把这样的事情告诉自家的宝贝,那么他们也就会停止闹脾气。
4,家长要学着和孩子一起成长
有些小孩子闹情绪就是和父母学的,所以想要更好的管理孩子的情绪,那么就要让家长管好自己的情绪,和孩子共同成长,一起面对生活或许就会让他们成长得更好,不乱发脾气,孩子也就不会学到。
5,分阶段教育
而且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慢慢来,不同年龄需要的指导不一样,分阶段去进行,或许会有更好的结果。
孩子闹情绪到底严不严重,主要是看家长是否能够去教育他们,如果教育得当,那么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如果放任不管,他们不会有所成长,甚至还会走向危险的边缘。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为什么孩子常常闹情绪?心理学:这是因为钟摆效应
- 心理学:10个技巧帮助孩子正确发泄和表达情绪
- 心理学:对付孩子“戒不掉”手机的方法,父母们凡事强调“快”
- 心理学:对孩子教育方法不当,有时却是孩子叛逆行为的强化剂
- 孩子厌学怎么办?心理学家:家长要摆正心态,掌握情绪ABC理论
- 孩子容易情绪化怎么办?心理学:建议父母试试这2招
- 如何处理孩子的撒泼打诨?心理学:使用“占位符”的方法
- 孕妈失控打死儿子?心理学:打骂孩子的教育方法是最没有用的
- 小孩子喜欢乱扔东西怎么说都没用?试试这两个心理学家的方法
- 怎么说孩子都不听?心理学:巧用“第三者效应”,架起沟通的桥梁
- 怎样引导孩子情绪?法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将30年经验总结成这200多个小游戏…
- 教育心理学家提醒,小学第一年至关重要,小心孩子的“气馁情绪”
- 心理学家:孩子分离时哭闹很正常,但这种情况除外
- 孩子遇事哭闹,父母在一边冷眼旁观,心理学家告诉你:这就对了
- 心理学上把孩子识字分三个阶段,你都知道吗?
- 心理学专家:教会孩子“自尊自爱”,是父母最好的教育
- 心理学专家:父母说的"为你好"是孩子的噩梦,只会加深"负罪感"
- 心理学你是哪种挤牙膏方法测出有多少异性暗恋你太准了
- 心理学博士:我是如何帮助多动症孩子快速入睡的?
- 心理学家剖析:7种摧毁孩子自信和自尊的错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