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起床拖拉?吃饭磨唧要人喂?来,激发孩子内驱力,了解一下

2020-02-12 16:00:05孕产
同事阿娟是一位5岁男孩的母亲,每天听她讲得最多的就是孩子早上起床喜欢赖床,即使起床也不换衣服洗漱,叫了无数次好像没听到,只管自己玩玩具,还喜欢闹情绪发脾气。吃饭不愿自己吃,喜欢家长喂。这些在孩子中经常出现的行为是典型的孩子内驱力不足,通俗讲就是孩子的渴望没有被激发出来。

同事阿娟是一位5岁男孩的母亲,每天听她讲得最多的就是孩子早上起床喜欢赖床,即使起床也不换衣服洗漱,叫了无数次好像没听到,只管自己玩玩具,还喜欢闹情绪发脾气。吃饭不愿自己吃,喜欢家长喂。这些在孩子中经常出现的行为是典型的孩子内驱力不足,通俗讲就是孩子的渴望没有被激发出来。

内驱力即内部驱动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有了内驱力,无论有没有外在奖励或诱惑,一个人都能保持高度的热情和积极投入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中,且不会轻言放弃,这就是强大的内心力量。

如何判断孩子的内驱力呢,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基础感觉,一个人是否开心,状态是否昂扬,做事是否有激情,这是人的基础感觉,基础感觉分为对人和对事。先讲对人的感觉,有的人给你打个招呼都阳光灿烂,做什么事儿都特带劲儿,而有的人就恨不得消极避世,不想说话,不想做事,无风无雨的时候也情绪低落,打不起精神,每天葛优躺最舒服。而对事的感觉,有的人喜欢画画,看着颜料和画纸就满心欢喜,而你让他跳舞,他就浑身不自在,完全找不到感觉。也就是说,对具体的事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倾向。不妨用这个分类来衡量一下自家孩子的基础感觉怎样,用这个思路来判断孩子有没有内在驱动力,如果孩子的基础感觉好,那么这个孩子拥有分配的内在动力,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哪怕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也能很快做进去成为行业佼佼者。而有的孩子对某些事的感觉非常突出,比如有的孩子酷爱天文,有的孩子对历史情有独钟,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成为特定领域的专家。

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呢,从归属感、胜任感、自主感三方面入手。

一、归属感,人的归属感是在孩童时期形成的,是感觉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不孤单,不是异类。当孩子感受到归属感时,内心就会充满安宁、放松和满足,生命得以滋养。

现在的父母可能过多侧重于给孩子物质满足,殊不知心灵上的连接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大多数家长工作繁忙,或者觉得和孩子没什么好说的,孩子自己玩就行,其实不然。家长应注意多跟孩子交流,参与到孩子的世界中。例如睡前跟孩子读故事、周末一起爬山等,都是增加孩子归属感的方法。除此之外,当孩子做错事,家长在批评教育之前不要忘记先给孩子安慰和情绪疏导,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即使我做的不好,我依然被爱,他的归属感得到满足,才会拥有发自内心深处强大的力量。想要孩子有内驱力,那首先就得让孩子有力量。许多孩子缺乏内驱力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力量,而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太多的力量都用在了害怕和对抗上。害怕自己做错被嫌弃,所以干脆就不做了。对抗父母用“比较”“侮辱”“压制”的对待,把精力都用在了顶嘴、叛逆,让父母难堪。而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停止孩子的这种害怕与对抗。无条件的爱并不是无条件纵容孩子犯错,而是我们要坚定地要求孩子改的同时,也要温柔地向孩子表达爱。 例如告诉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妈妈会永远爱你,但你要把作业写好”、“打人是不对的,爸爸会永远陪着你,但你必须去向同学道歉”,让孩子感觉到,即使我做的不好,但爸爸妈妈依然爱我,愿意陪我改变,这将是孩子下次还愿意去尝试,去行动的动力,在学习上碰到困难,也会更加勇敢。

二、胜任感,孩子觉得他能做到。孩子对所做的事情充满胜任感,觉得自己能做好,更能积极采取行动,遇到困难也会勇于面对,因为他充满自信。相反,如果孩子对要做的事情没信心,觉得自己做不好时,就会拖拖拉拉,迟迟不开展行动,而且中途稍微遇到些阻碍就容易放弃。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相信孩子的能力,在孩子能胜任的领域培养自信,不断给孩子创造锻炼机会。多让孩子做简单家务,从日常小事中让孩子获得成功经历,让孩子胜任感逐渐增强,学会赞美和鼓励的技巧,例如这样说,“你可以做到的”、“你能行”,当孩子做成一件事时,给孩子具体的表扬,让孩子明白自己哪里做得好,激励他的后续行为。学会表扬“过程”,与其肤浅简单的表扬孩子“你真棒”,不如利用这个表扬,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成功是来自自己的努力,“你这次复习的特别用功,考前还那么认真的把之前的错题都看了一遍,所以这次考得这么好,妈妈真为你自豪!”、 “你昨天早早就睡了,所以今天起的特别早,我们今天都没有迟到,你做的真好!”。

三、自主感,孩子感到可以自己做决定。当别人强制要求你去做一件事时,你虽然会将它完成但却没什么激情和斗志,反而是自己决定要做成一件事时会充满积极性并且享受这个过程。孩子也是一样,他感觉到自己是在别人的控制下做事时,积极性就会打消许多。父母要给孩子自由的感觉和自主做事的机会,当他愿意自己为自己的事情负责的时候,他会有激情有热情并且会想尽办法解决问题。例如让孩子决定周末如何度过,让孩子决定是先吃饭还是先写作业。避免使用惩罚的威胁和言语控制,例如“不写完作业就不让你看电视”、“我数到三,再不去睡觉就要教训你”,这样的言语会降低孩子的自主感。家长可通过和孩子多协商沟通,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让孩子学会在家长的引导下自觉完成各种事情。

教育的精髓在于唤醒灵魂,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石匠,有一次,他在雕刻一只石狮子,幼年的苏格拉底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塑师”,父亲说“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狮子,我只是在唤醒它”。让我们学习这种智慧,唤醒孩子内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