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正孩子性格中的消极部分?了解这个理论,孩子会如你所愿 怎样才能去改变孩子的性格
作者/佳妤妈妈
时常听到各种各样的家长在埋怨自己的孩子,比如:“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不听话”“我女儿要是文静一点就可以了”“孩子为什么这么闹腾”这样的话几乎总是听到,隔一段时间就有家长就会反映。总在担心自己的孩子性格不好,不仅会影响孩子将来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
事实上,孩子性格的成因很大程度上和父母的教育脱不了关系。大部分家长都在有意识的塑造自己孩子的性格,但是往往是找不到合适的办法。因为他们发现了孩子性格中的消极面,但是无法帮助孩子改正,时常感到头疼。
而“角色效应”就是一个塑造孩好性格的绝佳办法,父母可以尝试着使用社会角色来全面促进孩子性格健康发展。
孩子性格存在的特点1.具有多样性
孩子的性格往往不是单一的一面,而是具有多个层面,有重要的有次要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简单来说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
家长要试着宽容的接纳孩子的性格,不要只想着让孩子发挥积极的一面。积极和消极都是包含在内的,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才能更好的让孩子进入自己的身份和角色。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家长的教育措施和方法。
2.具有差异性
差异说的是孩子们个性之间存在相应的差异,每个孩子性格特点都不一样,但这并不代表要让每个孩子的性格都相同,这是没有可能的。好的方面要学习,不好的方面也存在,但是要改进而不是完全不认可孩子的不好。
父母最重要的就是选择适合孩子性格的教育,所以说因材施教也很重要。把孩子性格中积极的一面发扬光大,不断的改进消极的一面,让孩子的性格正常发展,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3.具有可塑性
孩子在童年这个阶段,这个时候孩子的性格是完全具有可塑性的,但是因为随着孩子 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也会让孩子的性格发生改变,这就充分的证明了孩子的性格在这一阶段是具有可塑性的
虽然孩子在这一阶段的塑造稍有不慎就会出问题,但是如果孩子性格中消极面对孩子有相当不利的影响,可以选择让孩子通过学习去下意识的完善自己的性格,改变自己的消极的性格从而让自己不会因为消极的性格做出一些错误的事情。
到底什么是角色效应?“角色效应”具体指的是人们在现实的生活中,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去参与感受,因为社会角色的转变给自己的心理和性格上带来的差异和变化。
孩子的社会角色是如何形成的?
孩子的社会角色形成在最初的时候是一家人或者是父母的期待为基础,但是如果孩子对这样的角色期待有相当大的差异就会导致孩子的性格造成缺失,最终对孩子的性格产生不利的影响。父母要让孩子的个性和承担的角色进行进行互相补充。或者是通过角色来增强,才能让孩子的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形成过程:
1.父母的期待
父母总是愿意用过去的经历和经验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参照着现在的社会状况。
对孩子的社会角色有相当大的期待。这个时候孩子就只能跟着家长的期待走,但是事实往往会出现差异。
例如:父母认为一个孩子的好坏,就直接用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来判定,其他的方面就是可以忽略的因素,导致现在很多孩子的学习生活的重点全部都只在于成绩和文化课的选择,已经不再追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了,所以孩子在性格方面有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通俗的来说,就是孩子只知道学习,在其他方面几乎是一无所获。
2.给孩子塑造正确的社会角色认知的机会
像有的家庭成员的社会地位是相当的高,所以因为优越的生活环境让家长忽略了对孩子角色概念的认知教育,很容易造成孩子认为自己的社会角色是跟长辈在一个级别,不断地放大长辈的社会地位和角色,从而从小就养成了骄傲自大的性格,以为全世界都得围着他转。
等孩子长大以后真正融入社会的时候,孩子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有了真正的认知的时候,孩子这个时候一时半会儿 是无法转变自己的社会角色认知感的。
对孩子的不利影响还是相当的大,所以父母应该在孩子小时候就注意注意牌养孩子的社会认识的机会。
父母如何依据“角色效应”来改正孩子性格中的缺陷?1.学着提升孩子对各类的角色认知
想让孩子通过“角色效应”对社会角色有更深刻的认知。最首先的就应该让孩子对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有一定的认识,只有孩子通过老姐才能更好的做好角色带入,融入社会角色。最终真正成为角色。在日常的生活中,做父母的就要及时的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发现身边的各种社会角色承担的社会责任与行为。
比如:父母要教会孩子认识图书馆的职责,那么要首先明白图书管理员的职责就是整理图书,更加需要耐心和细心;而老师的职责就是把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还要管理同学,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心血
小孩子在进行了,解社会各类的角色行为与职责之后,孩子就会把这样的行为与职责概念投入到自己的社会角色中,让孩子认识到孩子在社会角色中扮演的角色和其具备的积极的表现效果,这样的做法对孩子有当大的影响。
家长多带孩子参加社会生活,以便增加孩子的社会的社会体验感,从而提升孩子对社会各界的角色认知。
2.引导孩子明确自己承担的相应的社会责任感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的注意引导自己的孩子,明确各自承担的社会责任感和所要承担的义务,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生活中和获得社会角色认知以及学会正是自己平日里承担的社会角色。
例如: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应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现在就变成乘客,要承担一个乘客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爱心座位就是给有需要的人的专属座位;在电影院,就应该不打扰他人,要拍摄照片也不能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在学校的时候,就要承担一个学生的角色,尊师重道好好学习。
孩子不断的通过承担社会角色,而明白其中的相关责任,明白自己的所做行为全部是要负责任的,我们要对自己的所有的行为负责。这就是说的孩子为什么要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这也是改变孩子的不正确的一种方式。
3.可以通过社会角色的认知引导孩子改变自己性格的不足
家长在和自己中和交往的时候,可以仔细观察从而分析找出孩子性格中的不足。找到相应的社会角色,让孩子进行扮演这样的社会角色从而进行相应的弥补,让孩子对社会有更好的体验感。
之前我听过这么一个故事,朋友家的小孩子,在学校总是畏畏缩缩的胆小怕事,拒绝与他人相处和沟通。朋友就觉得这样不行,就给孩子报了一个合唱团的,让孩子去参加合唱团,是因为孩子在学校曾经学过一段时间的唱歌,因此孩子学得较快也懂得基本技巧。老师也喜欢孩子,看孩子表现也不错就让孩子成为队长,还让孩子帮助其他的小朋友唱歌。
孩子开始的时候也比较害怕,心里也忐忑,但是由于老师赋予给孩子的身份,在责任感的驱使和自己要强心理的督促中,孩子渐渐的开始唱着和其他小朋友沟通,指出孩子们唱歌中正确的或者不正确的地方,为的是大家一起进步唱的更好,孩子因为是队长的原因,更加积极和认真与他人的交往不知不觉的也多了起来。
最终,这个合唱团拿到了一等奖,孩子渐渐的也开朗了起来。以前看到热,只会躲着,现在都会主动问好,沉闷的性格终于得到了改善,身边的好朋友也在逐渐增多了。
其实当孩子认定一个社会角色的时候,孩子袭击就会承担起自己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这个身份具备的功能。这个身份会促使孩子去完成这件事情的动机,自己也愿意主动积极的去改变自己性格中的所有的消极成分,逐渐让自己的性格不再那么消极。
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引导其实有相当的风险,父母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和接受的程度,否则很容易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父母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被消极的情绪进行诱导的时候,要适当的给孩子通过社会角色赋予,使得孩子得以主动地将自己的性格得以改变和纠正,从而提升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改善孩子周围的人际关系,让孩子的性格得以健康积极的发展和形成。
今日话题:你家的孩子的性格中有消极的部分吗?你会使用“角色效应”来对你的孩子进行教育吗?有效果吗?欢迎留言分享讨论。
我是佳妤妈妈,正在每天学习带娃养娃,与宝宝一起成长。每日分享育儿故事,欢迎各位宝爸宝妈共同分享养娃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成为学习型的优质父母。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
孩子性格存在消极面,父母不要担心,这个概念帮你解决
相关文章
- 孩子总是爱撒谎?巧用“认知发展理论”,5招培养孩子诚实的性格
- 家长常见的五种教育态度会危害孩子性格发展,你中招了吗?
- 看剧《小欢喜》:最好的爱是“如他所是”,而不是“如你所愿”
- 会让你的孩子性格怪癖的甜食物
- 孩子如果出现这两个行为,说明家长溺爱了,不及时改正会害了孩子
- 孩子性格胎外向是不是好事?心理学:多给予孩子其他的表现机会
- 孩子耍小脾气性格怪,爸妈要学会跟孩子多撒娇,避免服侍型教育
- 孩子自卑、懒散、懦弱?“干涉型”家长,只会造就情绪消极的孩子
- 孩子见到昂贵玩具不肯走,你会怎么做?不同做法影响孩子性格
- 性格决定命运?你的孩子是否是人中龙凤早就在出生那一刻就决定了
- 性格怯懦常被欺负的孩子,大多来自这两种家庭,你们家中招没?
- 性格懦弱or脾气暴躁?家长别急,给孩子立规矩幼儿园才不会被欺负
- 性格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如何运用是关键,父母应教孩子学会掌控
- 你的性格与父亲有关——论原生家庭中父亲对孩子的影响
- 假如父母在自己孩子年幼时不断的灌输悲观消极负能量的东西,孩子长大后会变成废物吗?
- 假如父母在自己孩子年幼时不断的灌输悲观消极负能量的东西,孩子长大后会变成废物吗?
- 做到这3点,孩子即便不能如我们所愿,也一定不会差到哪里
- 准妈妈孕期的坏习惯会遗传给孩子?!还不赶紧改正
- 在父母吼叫中长大的孩子,一般有3种致命的性格缺点,家长要重视
- 如何培养乐观的孩子?看性格养成好书《皮特猫》,家长会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