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越奖励孩子越没动力?家长别用“外推力”杀死孩子的“内驱力”

2022-01-23 23:31:16孕产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在一次家庭聚会中,餐后宝妈们聚在一块聊天,当话题聊到孩子的学习上,瞬间变成了"批斗大会"。"我家的那个孩子,写几分钟就作业就挠挠痒,一会又要去上厕所,一会说口渴什么借口都能找个遍。""我那孩子做作业总得要我哄,给他奖励他才肯去写。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餐后宝妈们聚在一块聊天,当话题聊到孩子的学习上,瞬间变成了"批斗大会"。

"我家的那个孩子,写几分钟就作业就挠挠痒,一会又要去上厕所,一会说口渴什么借口都能找个遍。"

"我那孩子做作业总得要我哄,给他奖励他才肯去写。"

"可不是嘛,我让他写个作业还得跟我谈条件,好像为了我学习一样。"

现在最怕就是陪着孩子写作业,每次写作业的过程就像煎熬。如果孩子越大越难管教,每次都像推木头一样,推一下才动一下,想想也很心累。为了自己的孩子主动学习,宝妈们可谓用心良苦,什么奖励、连哄带骗甚至拿棍子威逼,但发现孩子往往都不能改变本质。

为什么孩子学习那么没动力呢?因为我们这些行为正在杀死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为什么孩子学习没动力?原因是孩子缺少内驱力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回到家,就马上问:"作业做完了吗?""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啊?"在休息日也会给孩子安排辅导班制定补习计划。

这样的监督和督促其实给孩子造成了一种"我是为了她而上学""是她让我写作业的"的错觉,无形之中给孩子建立了"是为了父母高兴而学习"的心理,即学习的内驱力变成"为了父母"的外推力。

什么是内驱力?就相当于一种内在动机。也就是说,为了满足自己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从而发自内心愿意去做的力量,也可以称之为内在动力。

当需求性越大,内驱力也就越大。而与之相反的外推力,即为了满足他人而勉强自己去做的一些事情,由外推力驱使的效率一般都不会比内驱力趋势的效率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里设计了一个实验,其中的一个装置很特别,需要经过3个步骤才能完全打开。哈里想要通过这个实验观察猴子是否能够自己思考去打开这个装置。

结果发现,每一只猴子都能在没有任何奖励或者食物的诱惑,也没有在任何外界人员的监督和影响下成功地经过3个步骤完美地打开了这个装置。

哈里认为,猴子之所以能解决装置的难题,是因为它们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解决难题的快感。于是,内驱力开始被人们所知。

作为比猴子更高级的灵长动物的我们,孩子们天生就具有更强大的学习的内驱力,他们天生就对解决难题充满好奇,在挑战成功过后会有成就感,这便是孩子们主动去学习的源泉和动力。

过度使用外推力并不利于孩子,正确方式应是培养内驱力

孩子在学习上缺乏热情和自我约束,即使爸爸妈妈很努力了,让孩子形成了"要我学"的思想而没有形成"我要学"的思想。

一位心理学德西教授针对这种情况做了一次实验。他随机抽取一些大学生,并将他们分成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要求所有大学生在没有任何奖励情况下解题;在第二个阶段,大学生被分成两组,一组完成一道难题会奖励一美元,另外一组完成一道难题没有任何奖励'在第三阶段,让两组的大学生各自进入休息时间,看他们是否愿意解题。

根据他们是否继续解题来作为他们是否喜爱参加这次活动程度的指标。

结果发现,在无奖励组,会有更多的大学生乐意在休息时间内继续解决难题;而在奖励组的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但是在休息时间内继续解决难题的人微乎其微。

德西提出结论,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动力(1美元)和内在动力(解题的成就感)都存在的生活,外在动力不但不会增强内在动力,反而会降低内在动力。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

人可能被恐惧激励,也可能被奖励激励,但是这两种激励都只是短暂的。唯一持久的是自我激励。——荷马﹒赖斯(Homer Rice)

因此,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孩子本身是对于学习这件事情上是有内驱力的,但是我们作为家长,一味的给予孩子奖励,也就是我们给孩子的外推力,会让孩子降低追求目标的动力,杀死了孩子的"内驱力"。

只要我们的奖励失去吸引力,孩子就会停滞不前。

如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孩子需要感受到好奇心的"驱使"

著名小说《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让人们去造一艘船,不要去雇人去买木材,不要发号施令,也不要去给他们安排任务,只要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喜爱。"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培养孩子的内驱力上,如果你想要让孩子主动去学习,那你就给他描述未来自己创造美妙世界,在不断强调中,让孩子对这个愿望的实现越来越强大,自然愿意会主动去学习,坚定不移地追求他的理想。

让孩子创造出属于他的成就感

如果孩子的好奇心停留在知识层面,那孩子对追求目标的热情很快就消散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主动去动手制作,激发孩子的热情,把孩子对目标的热情一直维持下去。

比如孩子喜欢孔明灯,他说他以后要开孔明灯的店,为此他看了大量关于孔明灯的书,但是很快他就厌烦了。

此时我们要做的是鼓励孩子去做一个孔明灯,我们可以甚至花很多时间去准备做这个计划,从购买材料和动手制作,到最后的放飞孔明灯等等,这些都是为了维持孩子热情的方法,这些不但在培养他的自主动手能力,更激发出属于他自己的成就感。

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共同解决难题

简单地说,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孩子大多数下意识会退缩,这是我们去帮助孩子,一起跟孩子分析问题,将困难小化,与孩子进行沟通,问问孩子遇到了什么难题,将他所遇到的问题细化,然后一起制定几个小目标,让孩子意识到解决难题的重点。

在孩子进行练习中,我们可以适当地给予孩子一些反馈,让孩子在接下来的小目标中更有针对性,用积极的态度支持孩子,表示出愿意与孩子面对挑战。不仅仅是使他在接下来面对困难的时候要,要抓住重点,要有针对性,这同时也提高了他在学习过程的内驱力。

在最后,我觉得父母去养育和培养孩子都是充满着艰险的。每个孩子都有着内驱力的因子,想要激活孩子的内驱力因子,关键是要父母去了解孩子。

只要找对了恰当的方法,引导好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使彼此顺心,才能真正与孩子合力扶持,共同进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而不是去给孩子下规矩,让孩子拥有自我思考的能力,认真想清楚哪些是自己想做的,那些是自己不想做的,原来坚持做某一件事是那么有成就感。

我是小F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的一点建议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