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博士爸爸教不会“8+9等于几”:不是孩子笨,而是家长蠢

2020-01-14 02:26:03孕产
博士爸爸教不会“8+9等于几”:不是孩子笨,而是家长蠢博士爸爸教不会“8+9”,该挨板子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如果父母仅凭本能轻慢敷衍,有可能给孩子一个晦暗冷漠的原生家庭,让孩子一事无成。

作者:皎洁的后青春时代

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一位妈妈吐槽学霸老公不会辅导孩子功课:“娃爸明明就是一枚学霸,还是个理科博士,竟然教不会娃简单的加法……”接着是一连串的忍耐——压不住火——火山爆发——愧悔不已,这样的戏码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太理解了。

没有辅导过孩子功课的不配叫家长;

没让孩子气到七荤八素的,根本没资格谈论教子。

将一个幼稚懵懂只知吃喝拉撒蹦跳哭闹的小屁孩,调教成一个会写字,会计算,会讲外语背诗词,规规矩矩,有模有样的准小学生,不亚于完成一项难度中等的工程。

暑假,我到北京参加培训,特意拿出半天去看望大表姐。因为大表姐是退休中小学教师,有着丰富的儿童教育经验,并且她还一边带孙,一边报了网上育儿课程,丰富经验+现代理念,大表姐带孙的表现可圈可点。

大表姐正在辅导六岁的鼎鼎写汉字。

一本书写模板(就是将笔画和汉字制成凹槽,孩子在凹槽里面描摹,相当于过去的描红),一个田字格本。模板写字用的是特制的笔,草本环保墨水,写完几分钟自动消失,下次再写依然洁白如新。

模板从笔画开始,一个笔画一行,最后两个是代表性的字。

多简单。可是,我错了。

只见鼎鼎拿着笔如同拿着一个几斤重的铁棒,简单不过的“横”划,不是朝上挑,就是往下溜,一不留神,笔尖从右边往左边怼过去了。我在一边看着,心里暗暗起火。

大表姐不慌不忙,一个笔画一个笔画评点:“这个有点斜了”,“这个好点了,是吧?”“这个倒很正,就是没在田字格中间线上。”忽然,大表姐欣喜如狂地指着一个笔画说:“这个写得太棒了!你自己看是不是?”鼎鼎也兴奋地点头。大表姐亲了孙子一下:“我发现了,我宝宝非常有头脑,前几个写不好,自己就动脑筋琢磨。一般到了第五个,就会写的很好了。”说完拿起红笔轻轻在那个笔画上画了一个红圈。

魔板上写一遍后,又在田字格本上再用铅笔写一遍。

两人一边写,一边说笑,还时不时做个鬼脸和动作。

在欢声笑语中,鼎鼎写完了一篇字,欢天喜地等着向爸爸妈妈献宝。

整个过程完全是两个小朋友一边探索研究,一边享受进步的乐趣,哪有什么气急败坏,雷霆震怒?

给年幼的孩子开蒙,辅导幼升小,大有学问。跟家长的学历资格无关,跟认知和心态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秘诀一,拿出小伙伴+私教的姿态

坐下来,跟孩子亲亲热热讨论,尝试。遇到困难帮一把。比如,孩子写不好字,把训斥改成“我写给你看”,“我讲给你听”。像私教那样目不转睛盯着,随时纠正失误,肯定正确。还写不好,再教,再练,直到有了进步。此时,就是一个耐心+包容。因为学龄前孩子手部小肌肉群发育还未完成,写一行字,孩子真的很吃力。

秘诀二,允许孩子做一些小动作。

昨天还是幼儿园大班蹦跳跑闹的娃娃,今天就正襟危坐写作业,哪里转变这么快呀。一会注意力被别的吸引过去,写着写着累了,要求喝水,要求休息的。行吧,咱就休息一会,吃点零食。

记住,顺着孩子来,让孩子感觉家长很照顾他的感受,而不要指责孩子不用心。一定要和孩子保持好朋友小伙伴的感觉。最忌讳一写作业家长就成了监工,狱卒,那就顶牛了,再说也不管用了。

秘诀三,给孩子多些事实性的知识。

孩子的认知范围有限,一般对于眼见过,手摸过,嘴尝过,经历过的东西容易理解,对一些抽象的知识不容易建立概念。这时家长若着急上火,孩子心里一紧张,大脑马上建立起防御机制,全副精力戒备着你,哪里还顾得上知识啊。这就是越教越不会,越着急越做不好的心理因素。

如果那位博士爸爸,拿出巧克力糖果分一分,拿出尺子量一量,超市饭店买单时让孩子参与一下,平时多玩点“掷骰子游戏”,孩子20以内加减法熟练得脱口而出,还用得着大动肝火吗?

秘诀四,看到孩子一丝一毫的进步,然后使劲夸。

小孩子刚刚开始拿笔写字计算,脑子转得慢,手底下不给力,心里也有为难情绪。所以,每进步一点,就夸奖孩子,并告诉孩子,万事开头难,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进步。让孩子对困难挫折有心理准备,并对后面的胜利保持信念。

我教儿子写字时,就很注意调动儿子的笑点。儿子写了个“小”字,我看了哈哈大笑,比划了一个两臂耷拉下垂的尬姿势,然后自己又写了一个,两边的点很精神地拃着,像一个神气活现的小男孩。儿子大笑着记住了。

出现错误了,不要直通通嫌弃训斥,要婉转着来。做错了,写得不好看,就用一些“大头鬼”,“小短腿”,“藏起一笔”等游戏性质的语言来表述,孩子知道错在哪里,还笑感觉不到贬斥。

秘诀五,允许孩子不如人意,慢慢来。我们在群里跪舔老师,送礼请客,目的不就是为了哄着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态度好些,耐心些吗?怎么回到家里自己对自己的孩子那么凶悍尖刻呢?

佛系点吧,孩子写得不工整有什么大不了的,再大些自然就好了;孩子做错题有何要紧,指点一下不就完了吗?一遍不会,再来一遍,又累不死,何必那么大火气呢?

就算孩子考个中游,后几名,又有什么要紧。漫漫人生,这点小挫折连个沙粒都算不上,自己没成为马云,也甭指望孩子成为扎克伯格。别往死里挤兑孩子,闹到最后,学业没成,孩子出事了。或者学业有成心里出毛病了,更糟。

龙应台说,父母对孩子也有“有效期”。这十多年里,孩子视父母为天,满怀崇拜无比信赖。

家长若满怀爱意,用心营造,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激发力和创造力的环境,未来希望无限。家长若仅凭本能轻慢敷衍,辜负了亲子缘分,有可能给孩子一个晦暗冷漠的原生家庭,让孩子学业无成,身心俱损,一生不得安宁。

珍惜短暂珍贵的亲子时光吧,用智慧照亮孩子,用知识激发孩子,用爱的双手,牵引孩子走过最初的入门阶段,一步一步慢慢走出模样,走成诗。

作者:教育达人,头条号签约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

本头条号拥有30余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亲子沟通如何说)一起,致力于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你问我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