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父母与孩子最好的关系:做孩子的园丁,而不是孩子的木匠 园丁式父母还是木匠式父母

2022-03-15 02:00:15孕产
前几天,送孩子去幼儿园,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一位爸爸气势汹汹的拖着哭闹的孩子送往幼儿园。我走过去劝这位爸爸好好和孩子沟通,抱起孩子,安慰一下,这位爸爸说道:又不是第一天上学,都中班了,还哭闹什么,这孩子就是不听话,没打她就很不错了,我还急着去上班呢,哪有功夫陪她慢慢闹?

前几天,送孩子去幼儿园,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一位爸爸气势汹汹的拖着哭闹的孩子送往幼儿园。我走过去劝这位爸爸好好和孩子沟通,抱起孩子,安慰一下,这位爸爸说道:又不是第一天上学,都中班了,还哭闹什么,这孩子就是不听话,没打她就很不错了,我还急着去上班呢,哪有功夫陪她慢慢闹?我说:那起码把她抱去教室交给老师安抚一下吧,你这样拖着她不太好吧。这位爸爸才一把抱起孩子气冲冲的走进幼儿园。

很同情这个小女孩,她爸爸的强势和对孩子情绪的不关心是典型的控制型亲子关系,认为孩子必须听话。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幼小而被我们这些“高大”的父母所控制,更不能要求孩子必须听命于父母。

亲子关系中常见的存在形式有哪些呢?

在《亲子关系对了,孩子的世界就对了》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孩子的生命不该被父母控制,孩子的生命应该由他自己来经历。

园丁式父母还是木匠式父母

父母与孩子最好的关系:做孩子的园丁,而不是孩子的木匠

而在现实中,我们很多父母依然是属于控制型的,在思想高度上,很多父母都能接受“父母与孩子是平等”的观念,但在行为上,能真正做到的少之又少。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太多,也就要求太多,习惯用你自己心中预期的目标要求孩子。

另外,“包办式”的关系也是目前很常见的,“包办式”的父母习惯为孩子计划一切,小时候包办孩子的吃喝拉撒,大一点的时候包办各种学习培训,甚至还有包办孩子工作,包办孩子婚姻的。

看过一篇关于“妈宝男”的文章,这个“妈宝男”带着自己谈的女朋友回家见父母,见完父母之后就和女朋友分手了,而原因是:男孩的妈妈不喜欢他女朋友,认为他女朋友个子不够高。最后,这个“妈宝男”的婚姻当然是“听妈妈的话”,被妈妈包办了。

园丁式父母还是木匠式父母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孩子不是在你之后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他们是在你离开这个世界后还要继续生活很久的人”。被包办的孩子自理能力差,如何适应没有父母的日子呢?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亲子关系最基本的就是“亲”

何为亲子关系,我认为亲子关系的基础是“亲”,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是一切亲子关系的基础。与父母不亲密的孩子在长大之后很容易缺乏“爱”的能力,不会爱自己也不会爱别人。亲密关系是“心灵的粮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与孩子之前的亲密关系,孩子的内心才会有安全感。

做孩子的“园丁”,而不是孩子的“木匠”

心理学家高普尼克著作的一本书《园丁与木匠》中指出:做家长不是做木匠去生产产品,而是做园丁,是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孩子自己好好成长。

园丁式父母还是木匠式父母

园丁与木匠的区别在哪里呢?园丁是维护和优化树木花朵成长的环境,而木匠是去制作,用自己的思维去把树木(木材)制作成一个作品。木匠对于木材的做法是砍掉多余的部分,在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也同木匠一样,把孩子与大众标准不一样的地方消磨掉,让他成为标准的好孩子。而园丁不一样,他会按照花园中每粒种子的不同习性而给予不同的照料方法,阳光、水分、施肥都是不同的,让植物依照它本身的特点生长,做父母要像园丁,给孩子提供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按照自己的特点成长,让孩子自己好好成长。

做孩子的引路人,而非目标制定人

决定孩子成功与否,或者说生活是否幸福,绝大部分因素在于孩子的“软知识”,而并非“硬知识”。我在这里所说的“硬知识”是指技能类的,而“软知识”是指心智,比如独立自主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抗挫折的能力等。这些“软知识”更难习得,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更大的。而很多父母把精力都发展在培养孩子的“硬知识”上,家长更应该为孩子的“软知识”提供良好的环境。“软知识”的习得需要的是引路人,而不像“硬知识”那样去制定目标,比如数学考试得100分之类的明确目的。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人格是独立且平等的

引用纪伯伦的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想法。

通过我个人的理解,这里要表达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不是一种隶属关系。每个人的思想和人格都是独立的,包括幼小的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不要用太多的条条框框去约束孩子,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孩子。

还记得“北大学生弑母案”吗?这个在别人眼里如此优秀的孩子却弑杀了自己的母亲。看过此事件详细分析的会发现一点,吴谢宇的母亲是一个很强势的人,对孩子的管教非常严格,孩子在她面前根本没有发表自己心声的权利,他的思想和人格是不独立的,更是不平等的。这种长期的不平等累积,终有一天控制不住自己的悲愤和压抑而爆发了,导致悲剧的发生。

父母如何做才能更好的处理与孩子的关系?学会接受孩子的“混乱”,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对于孩子来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域”,这里的“域”指的是给提供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间,接受孩子在他自由探索的空间里的混乱。很多家长都为孩子在家里“大闹天宫”而感到烦恼,但是,加州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高普尼克提出:童年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混乱。这是为什么呢?高普尼克认为:混乱是一种演化策略,有利于发展孩子应付不同环境的能力,以备将来适应各种环境。在混乱的环境中处理事情,在混乱中发现变化,不会对周围的环境要求太高。

放下父母“高高在上”的态度,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

举个例子,当孩子不想继续参加兴趣班的时候,很多父母会强制性的要求孩子必须学下去,并美其名曰“都是为了你好,必须坚持下去”。父母的态度表现出来的是命令,而 “命令”本身就是令人反感的,而且,父母不能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物的喜好是不同的,孩子虽然幼小,但是也有自己的爱好和想法,分析发掘孩子的兴趣点才是父母应该做的。孩子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独立个体,这一点同我们大人是一样的,既然都是独立的个体,那就不存在孩子要对父母唯命是从了。

平等之上,父母也要有“权威”

权威不代表霸权和集权。集权是指孩子必须按父母所说的去做,没有讲道理的权利。而权威在于父母在一些原则性的事情上坚持自己的主见,有威信,用温和但是坚定的态度告诉孩子哪些原则是不可违背的。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他们属于他们自己。”这是对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最好的阐述。